《爱弥儿:论教育》读书笔记(二)

作者: 漫讀時光 | 来源:发表于2021-08-30 23:05 被阅读0次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不可使还不喜欢读书学习的学生对读书发生厌恶的心情,不可使他尝到读书的苦味,以免他过了青年时期还觉得读书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昆体良建:“最要紧的是特别当心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以致在儿童时代过去以后,还对初次尝试的苦艾心有余悸。”

他穿上衣服,看见我不管他,随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有些不安起来。他准备好要出门了,他向我行了一个礼,我向他答礼;他向我说他要到这个地方又要到那个地方,企图拿这一点来吓我:听他的口气,好像他这一去就要走到天边似的。我一点不动声色,只是祝他一路顺风。他愈加感到不安了。

哈哈哈哈哈,这几句话怎么读都觉得好笑。你越让儿童不去什么地方,他们非要去什么地方。执拗一番后,你成全了TA,让TA去,TA反而不敢去了。放任TA去自由,TA会因为你的突然“放弃”TA感到不安。在一番“斗争”中,儿童失去了气势,留下的只是他们实实在在的感到的安全感。

我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拿我们的思想当作他们的思想;而且,由于我们始终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们,所以,当我们把一系列的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也跟着在他们的头脑中灌入了许多荒唐和谬误的东西。

为什么大人总想着把自己的想法当作是孩子的想法?大人和孩子的理解,并不在同一等级。大人的理解,有生活的阅历,有成熟的思想,有复杂的人际交往……让他们的思想深邃。而孩子,他们的人生之路还在摸索中,他们有的是对世界的好奇,有自己天马行空般的理解,有自己的万物的看法……他们的思想在他们的所见所闻与理解中不断在深化。

大人说的并不都是对的,像“真理”这样的深层语言,大人可以略微指点。具体的,还是让孩子自己去体悟。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觉得有些真理是绝对的,并不会有相对的理解或错。那是父母告知他们的,他们坚定不移的相信。父母的灌输,剥夺了他们的思考能动性。

真理,自行探寻……

我只是把他每一年的进步都记下来,以便同他下一年取得的进步相比较。

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现在比过去有些进步;一点一滴,最终会汇聚成海水。

急着走,会忽略沿途的风景;慢着走,欣赏着一路风光。不要总拿着你去和别人去比,每个人追求的不一样,步伐不同步。倘若一味的追赶别人,不问自己的所求,最可能最终是迷失自我。“慢”,是门辅修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你,终究是你自己。

快乐的儿童享受了时间而不做时间的奴隶,他利用了时光而不知道时间的价值。他的欲念是很平静的,使他每天都是那样恬静地生活,因而在他需要的时候可以作为计算时间的工具  。

如果我们的欲念要任意支配时间的进程,则时间对我们来说就失去了计算的意义。 智者的时表就是他的兴致的平衡和心灵的宁静;他始终是恰合其时的,他始终能掌握他的时间。

所选的职业仅仅有用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这种职业不能使从事于它的人养成一种丑恶的乖戾人情的心灵。

职业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后来,人都职业有了偏见,分出了三六九等。

人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随着工龄、职业规划等,会慢慢变得。比如,有的人“在其位,不谋其政”、有的人“在职业法律边缘试探”……职业,让人实现自我价值。

乖戾与否,这是人自我心性的坚持与原则的坚守。

当他能够爱人的时候,他也同时能够感觉到别人的爱了。

爱,不一定是要人家报答的,而友谊则不然。友谊是一种交换,是一种契约,同其他的交换或契约是一样的;不过,它比其他一切的交换或契约都更为神圣。 “朋友”这个词除它自己以外,是没有其他的相关语的。 凡是不以友好之心对待其朋友的人,准是一个歹徒;因为,一个人要获得别人的友谊,就必须拿出或假装拿出他自己的友谊。

一个人的心是只服从他自己的;

难得说服内心……不能说服内心的事,也无法真正让自己决定何去何从。即便是违心的说服内心,之后还是白说一场。

内心,是行动的指挥棒。因心而行……

只有一件事情我们不愿意做,那就是:承认我们对无法了解的事情是十分的无知。

比起“有知”,“无知”很难让人坦然。“无知”,是个局限。若承认了“无知”,不过是降低了“身份”,还是“有知”让人有优越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大道。“知”与“不知”,两个相交的点。

说起别人的行为等,人很容易。说起自己呢,就不尽然了。难得是认识自我!

即使是最严肃的事情,只要做的时间太多了就会逐渐逐渐地草率了事的。

能持之以恒、同等热情做一件事情并非易事。重复熟悉的事情,每次精进一点点,是热情的推力。若没有跨越,留下的是失落。会反过来怀疑自我,怀疑自我后,也许会放弃,也许会应付……

此刻,我同意青年人到了结婚的年龄就应该结婚。但是,他们结婚的年龄总是太提前了,其原因是由于我们使他们早熟,我们应当使结婚的年龄延迟到他们发育成熟的时候。

《婚姻法》规定,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港台地区,男不得早于18周岁,女不得早于16周岁。粗略的看了其它国家的法定结婚年龄,我国的法定结婚年龄相较于其它国家,算是“理想”的。

法定结婚年龄设定的合不合理,取决于“成熟”的定义。如何定义发育成熟,这才是它的本。

到了发育成熟阶段结婚,这句话本身是个谜。尚没有定义怎么才算是“发育成熟”。

有的人是早熟,但早熟多指人的思想早熟。

我的老师!请你再行使你想放弃的管教我的权能,因为目前是我最需要你管教的时候;在此以前,只因我的能力柔弱,你才管教我;而现在,则是出自我的心愿,要求你行使这种权能,而我也将比以往对它更表示尊重。

不知在你念书的记忆中,是否会因为老师的偶尔牢骚而感到不耐烦,内心想着,老师,您能不能不管我。当你踏入新的阶段,也许,你会偶然想起哪位老师对你的哪句话或做的什么事情,让你久久记在心里。即便已经过去很久,也依然记得那份教诲。偶尔,也许你会想,即便已经毕业,也想老师的偶尔牢骚念叨……

要经常使她们玩得正高兴的时候,可以马上停止,毫无怨言地去做另外的事情。

当一个人很专注的做一件事情,反而打断她,让她做另外的事情,心里没点落差才怪。让一个人在专注于喜欢,让她暂时搁置去做其它她并喜欢的事情,有点难。尤其是孩子。卢梭这个想法真是……

然而,只要我们一离开我们有可能发现它的地方,我们就再也不能够回到那个地方去了。

有些路途已走过,再也不会重回那段路无论你怎么怀念那段路,也许与它再相遇,或,再重走一回。只能在梦里或脑海里。

寻找,需要等待一下时机。快了,你会误判;慢了,你会错过。恰巧的时机,慢慢等待,其实很难。

幸福,一个抽象的概念,人很难把握,也很好把握,看权衡的标准是什么。

互相赠送一本书

从小学开始,每到一毕业阶段,赠书、书信、明信片,成为了一段时光的烙印。不舍的时光,那些纸质的纪念成为了我们对一段时光的回忆与珍藏。

有些人问,年轻人出外游历是不是好?

我赞同年轻人外出游历。学校是教会了我们许多,但学校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是“被动”。不时出去游历一下,到学校外的世界走走,对年轻人自身就是一个历练。

在游历期间,可能看到的现象会触发你对所学知识的思考与深化,即,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让知识“活”起来。

看看不同地方的人文风情等,好奇一切新鲜的事物……

重要的是好奇心的培养……

相关文章

  • 爱弥儿 论教育(二)

    卢梭认为忍受痛苦是该学的头一件事情。我不知道他这里是怎么定义痛苦这个字眼的,姑且根据前面的阅读经验揣测其主要为精神...

  • 《爱弥儿:论教育》读书笔记(二)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不可使还不喜欢读书学习的学生对读书发生厌恶的心情,不可使他尝到读书的苦味,以免他过了青年时期还觉...

  • 《爱弥儿:论教育》读书笔记

    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自然教育是他教育...

  • 爱弥儿 论教育(一)

    本文的作者是卢梭,因而文章是置于欧洲的大背景之中的,与我们如今所处的环境会有所不同,不过当然也存在一些共同点。 卢...

  • 默书(2)卢梭的教育思想

    一、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爱弥儿》 1、性善论与感觉论 从人性论上说,卢梭推崇性善论,认为儿童之所以性格乖张,原因...

  • 在卢梭的《爱弥儿》那里,柏拉图的《理想国》复活了

    作者江绪林,原题《卢梭<爱弥儿,或论教育(Emile ou De L’education)>摘要》/2012年4月...

  • 2018.08.22乐事

    1、坐公交,读卢梭《爱弥儿》,卢梭论挫折教育,论幸福童年,论欲望与幸福的关系,表述太精彩了,不愧是哲学家! 2、全...

  • 【听书笔记】《爱弥儿》如何做到自然教育

    《爱弥儿》作者卢梭,是一部教育学著作。以孤儿爱弥儿为例,讲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家20年所经历的一系列故事。 爱弥儿...

  • 归于自然,把孩子看作孩子

    ——读《爱弥儿》第一卷有感 《爱弥儿》这本书人们对它的评价相当高。歌德称《爱弥儿》是教育的福音;康德因阅...

  • 经典书籍梳理

    一、教育类 1、理想国 2、爱弥儿 3、民主主义与教育 4、教育漫画 5、教育目的 6、罗素论教育 7、给教师的1...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弥儿:论教育》读书笔记(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la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