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玛雅播报】—— 天真喜悦

今天是2019年7月30日,KIN 18 ,超频的白镜,其镜像图腾是太阳调性的蓝夜。
超频调性对应的代表问题是:我如何能让自己拥有最大的力量?我的最佳力量是什么?答案在图腾,也就是白镜子,白镜的智慧能让我拥有最大的力量。
【关键词】:如实观照、只是看见不评判、全然呈现事物的全貌
【我的启发】:水至清则无鱼,当我们抱着完美的角度去挑剔身边的一切时,并不能为我们找到完美的关系,也并不能让我们遇到什么灵魂伴侣。
如果进入一段关系,是带着“条件”、带着“理想的标准”的,那么我们就容易被这样的前提所障碍住,感受不到背后真正的爱。
如果不断在重复循环的关系中翻滚,不是我们命不好,只不过在提醒、照见我们是时候更换跑道了。不是换人、不是改变别人,而是从源头是“清理、释放、回归”自己。
【生活建议】:面对生活中被我们评判“不如意”的人事时,试着放下评判,只是看着一切的发生,看看这外面世界的这面大镜子是如何呈现、反射出怎样的自己的。
清晰地看见、接纳所有,生发最大的力量。
【当日体验】:今日可以拿一面镜子做镜中练习,仔细端详镜中的自己,看看当下自己有什么感受?试着耐心地与自己沟通,给自己向内走的时间。
不是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是对于这个陪伴了这么多年的自己,你想跟Ta说些什么呢?
我的生活感悟分享:
感受,
没有标准,没有对与错,
只是分享与流动,
不作为每个人统一的指引。
001 为何爱情甜蜜期一过,一切似乎就变了?
看到今天的白镜子,我想到了过往的情感关系。
让我很纠结、痛苦的关系中存在着一个共性,要么合盘是白镜,要么整段关系走下来呈现的还是白镜,也就是说:照见到自我,我那时是怎样一个状态的,关系呈现出来的就是怎样的状态。
以前不懂,只是很懊恼怎么在关系里这么的不如意,怎么对方可以让自己这么的失望,怎么两个人在一起如此抓取、控制,并不滋养呢。
许多的情侣和夫妻不可避免的也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容易陷入对彼此的指责之中,认为是对方变了,再不复曾经。
真的是对方变了吗?并不如此。
只不过我们最初心动、爱上的是理想、幻想中的对象,被最甜蜜的多巴胺包裹着,眼里心里看到的都是经过自己筛选过的美好。
随着深入的了解,对方“如实”的一面显露出来,我们反而就接受不了。
这是其一。我们带着各自的“理想”泡泡进入一段关系之中。宋慧乔和宋仲基之间大概便是如此吧,在戏中怦然心动,因戏结缘、因戏生情,也许双方很难说得清,究竟爱上的是戏内饰演角色充满魅力与吸引力的他(她),还是真实的那个人。
曾经李敖与胡因梦陷入一见钟情的热恋当中,双方不顾周围的反对毅然选择了结婚,然而令人唏嘘的是两人仅仅结合了3个月22天,就宣布离婚了。
李敖漫骂、挖苦贬损胡因梦的文字有这样的一段: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有一天我无意推开没有反锁的卫生间的门,见蹲在马桶上的她,因为便秘憋得满脸通红,实在太不堪了。
“美人如厕,与常人无异”,正是李敖说的。
我们也许很难想象,就这样一个生活的小细节摧毁了他心里所有的美好,那他曾经对胡小姐承诺的百分之千的“爱”是多经不起推敲,所有的光环在现实的相处中褪去,是如此地不堪。
这里,让我们留下一个问号,那”真爱“是什么?最后我们会看到答案。
002 改变对方,就能得到想要的爱了吗?
其二,在关系里,我们习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对方、衡量关系。
每个人各自带着自己原生家庭的烙印进入到关系里,如果双方从小都被满满的爱滋养够的还好,两两的结合是爱的double,懂得爱自己、爱对方,幸福感加倍再加倍。
但假如两人都带着“爱的匮乏”,都期望在对方身上得到的爱、得到满足、得到圆满,觉得自己付出得太多、对方付出的是不够的,或是极度缺乏安全感,天天担心对方会变心,恨不得控制对方的交友、出行等一切行为来保障自己在爱中不受伤的,最终都会产生严重的失望与落差。
这时,两个人的结合就不是“爱+爱=爱”的甜蜜,而是“缺爱+求爱=爱永远不够”的痛苦。
那是不是改变对方,就能得到我们理想当中的爱呢?这是许多人很惯常的一个思维模式,觉得是对方不对,只要对方改变了一切就都变好了。
只是,何谓改变呢?是按我们期待的毫无偏差地改变成我们理想中的对象?所有的一切得如自己的心意,该听话时听话、该给自己空间时给自己空间、该给的主动给不要等对方说、该说的主动表白最好一天不落……
好多的应该,好多的期待,稍稍不如意我们就容易套上一个“对方变了、不爱自己”的标签了,然后陷入各种情绪之中。
就算对方真的“全改变”了,我们当真就满足了吗?
如果我们天天带着尺寸去衡量对方,那么永远也不可能有满足到的一天。而在关系之中,也会因为我们彼此有着这么强烈的控制欲变得痛苦不堪。
003 换一个人过就能解决问题了?
是否,换一个人就万事大吉了?
有的也许很碰巧的遇到刚好契合的,能在关系中把彼此爱回来;然而大概率的事件中,许多人就没这么幸运,或者说会发现自己不断陷进去同一个模式,遇上相似的人,发生同样狗血的剧情。
如果生活不断陷入循环往复、让人痛苦不堪的剧情当中,这时就需要为自己按下暂停键了,就像《W 两个世界》剧里男主感觉到一切发生的不对劲,开始去探究自己的生命脚本、更改人生设定、拿回自己的人生自主权一样。
是的,在我们无明的状态下,很多想法、行为都会不受控,受不了的刺激、控制不住的情绪、难以言喻的言行,都容易把在关系中的人推往悬崖边。
在我曾解读的女性个案里,遇到不少相类似的情感问题。
有的觉得从一开始和先生的结合就是个错误,对方不解风情、没有能力,让自己在婚姻当中根本得不到滋养,自己只有不断付出的份;
有的觉得婚姻不就是找个人托付终生吗,假如这个人不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不是对方的错是什么,我都将我的青春都交给他的了;
有的还会遇上这样的情况,当自己某方面有不足,便会被该方面有特长的人吸引,觉得对方特别有魅力;但是一旦自己这方面的才能上来了,便觉得对方一无是处了,没有最初的感觉了……
我们退一步来看这些案例,假如我们认为是因为先生不解风情、没有能力,所以和他结合是错误的,意味着我们默认要找个符合”解风情、有能力”的人,才是好的结合是不?
那么,这时我们真遇到了完美符合这些条件的人,一开始相处得无比契合满足,然后时间久了又发现对方也有问题。
很解风情和自己是很聊得来,然而和别人更聊得来,并没有什么区分,自己是不重要的,很是失望;对方是很有能力,然而总说自己能者多劳得多加班干活,会没有时间陪自己让自己多理解,自己经常性被这样冷落,又是失望的。
如果此时我们再下个结论,这个对象又是不适合自己的,那么是不是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个符合自己完美条件的人呢?
004 期待找人托付终生时,交出去的是什么
再来看大家熟知的“找一个人托付终生”,这一句话让许多女孩怀抱着幻想,期待着白马王子的出现就可以一下子解决自己人生的所有问题,就可以拯救自己的人生。
然而童话故事里并没有展开王子与公主结合之后发生的一地鸡毛的故事,以至于我们总以”受害者”、“需要被拯救者”的身份,期望着一个终极拯救世界的人让自己从此过上好生活。
托付终生,意味着我们希望别人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的喜怒哀乐、日食住行、梦想行进等等对方都要负责,谁叫对方承诺过要爱自己、宠自己、养自己一辈子呢。
只是,假如是别人负责了我们的人生,那我们对于自己呢,是不是就不需要有任何负责的态度了?
如果是负责的,我们怎么舍得将自己的人生主控权、幸福权、开心权交给别人呢?
哪天对方不再如热恋时那般哄着自己,也会对自己发脾气;哪天也开始责怪在带呆小孩的自己不干正经事还伸手问他要钱;哪天说好要帮你圆的梦想一次次泡汤……我们是否就开始怨恨所遇非人呢,抱怨对方给不了自己想要的幸福呢。
有时我们会被自己所相信的“观念”束缚住,以为自己就是个弱势群体理应是被照顾的,然后限制了自己人生许多的可能性。
005 我们给出去的真的是“爱”吗
改变别人,没用;换一个人,也不是办法;那么,怎样的”爱“才能让我们在关系当中享受到顺畅与滋养呢?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给不了别人我们没有的东西。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真的很爱很爱对方,为对方为孩子为老人为这个家付出多少,一心都在他们身上都舍不得花任何心思在自己身上,都已顾不上自己了,还不够爱他们吗?自己无止尽的付出却得不到他们的关心在乎和疼爱,真是养白眼狼了,付出得太不值得了。
这时我们不妨问一句:我们爱自己吗?
有的人会说,不能爱自己啊,照顾自己不就是自私吗?舍己为人,才是大爱啊。
不得不说有些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在经过不少年代不少人的多手解读后早已曲解了它最本来的意思,我所感受到的的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指的要“牺牲”的不是我们这个人,而是我们对于”人事“的执念;【舍己为人】,要舍的不是自己的性命和全部,而是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舍掉做的那份执着,回归一份纯粹。无人性上的执着,做事、对人、为人处事便不会这么痛苦和失衡。
如果一味地认为要在一个家庭里“牺牲自己、不能有自己、只能一个劲的付出”的话,那么这样的付出是会让我们内心失衡的。当身边人的回应不如我们想象时,我们不自觉地产生抱怨,开始不满意对方的行动举措,矛盾冲突很自然就产生。
这样的牺牲、这样的委屈将就,这样给出去的付出真的是爱吗?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暖流自然地温暖出去的爱吗?
如果这样爱别人的方式是正确的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际关系的冲突呢。
原因就在于,这不是真正的“爱”。我们本身都感受不到自己给自己的爱,又如何能给出去爱呢?
006 爱是先圆满自己,让爱满自然而溢
有没有发现,我们经历了这么多,背后都是一份呼唤。
如果美好唤不醒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就会以疼痛来唤醒,直至我们愿意回归到自己身上,回归到我们本是爱的源头上。
当我们体会到撞得头破血流都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时,不是我们命不好,只是在提醒我们:孩子,也许该调整轨道了,你以前想的、做的未必是最适合你当下的,去选择真正适宜你自己的。
当我们的心是混乱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也是混乱的,会觉得生活、工作、情感都是一团糟,看不清方向,也看不清背后本有的规律。
我们要做的不是改变别人、改变环境,而是回过头来先向内看,恢复内心的秩序。
有期待,代表我们有缺有需求,我们是否需要带着这样的期待进入关系;还是说,我们可以各自先圆满自己,以自己本身就是滋养的、爱的存在,彼此爱满则溢的存在润融到对方。
当我们能感受到自己身上所有的美好,当我们能接纳自己身上好的、不好的一切时,我们自然也能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好,对他人自然也会理解、悦纳、允许他人成为自己。
当彼此都允许他人成为自己时,又怎么会因为对方的一个想法、一个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标准而心生怨愤呢。
当我们都不再抱着想改变别人的心,就只是享受着对方这个独特生命存在的同时,又怎能不感受到爱在彼此之间的流动呢 。
当我们对外可以0期待、0捉取、0控制之时,也正是我们拿起自己所有力量之时,不会动不动就抱怨外界。
外在的世界不过是一面大大的镜子,我们可以放下好与坏、美与丑、顺与逆的评判,如实地“看见”所有一切的发生,从生命、从灵魂体验成长课题上、从更维的层面上将一切看得清楚,不让自己局限在三维世界的认知上。
作者:天真喜悦
灵魂摆渡人
玛雅天赋阅读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照见你本自具足的力量
活出生命本然的样子,那就是喜悦和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