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韩寒的自嘲,亦是我们这一代自称老了的80后的自嘲,听太多道理,想明白很多事情,发很多感慨,却依然过不好。
这两天被《平凡之路》各种刷屏,朴树回归,最好的公路之歌,他醒了,叫醒了粉丝的耳朵……跟风的人从来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当然我也不能免俗,单曲循环了一整天,的确很好听的歌曲,再加上之前在《一个》上看到朴树的文章,讲述他这些年人群背后的生活,抑郁症、孤僻,喧嚣掌声后死一般的寂静,舞台下的生活并不是平凡二字所能描述的,只是现在回忆来“平凡”更能够光鲜亮丽、有哲学深度地描述罢了。
爱这首歌的人大概都是我们80后的年纪,空旷的公路,一人一车前进前进,无阻碍,自由在在,或许换上摩托车更有感觉,尤其对于一无所有的我们,那些功成名就人所追逐的平凡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的状态吗?于是这样一首歌似乎恰如其分地解释了我们的“窘迫”:你看他们拥有一切过后,才发现平凡才是最终的答案,而我们现在已经体会到了啊!就是明白了太多道理,才会有更多烦恼,才会听到这样一首歌似乎有“知音难觅”的错觉。那些真正奔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空旷公路上的司机不曾会有“平凡”是追逐的答案的感觉,那些飙车在北京外环路上的自诩为车手的司机也不会有追逐“平凡”的淡定,即使那些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的少平、少安、晓霞都没有寻找“平凡”的刻意,杨绛在100岁时的感言才是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是自己内心的淡定和从容,20多岁的我们如果追求平凡,那么垂垂老矣时连平凡的事情都无从说起。
恰恰如韩寒所说,听了太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少时对于道理是逆反,年轻时对于道理是不屑,中年对于道理是不顾,老年对于道理是总结,老一辈人总是说:你们年轻人总是活得太明白,到头来依然过得不开心。难得糊涂,难得平凡,可是走在攀登山峰的路上,你告诉我平路依旧可以到达,我怎能毫无自尊地下山来陪你走平路呢?而且这样的道理似乎也是走过弯路的人总结出来,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也有着可以赞许的地方,至少尝试过撞南墙的滋味,才更清楚疼痛的感觉,才有资格说,我曾经毁掉一切,最终发现平凡才是最终的答案。一切没有亲身实践的道理都是纸老虎,戳不坏时我们都不信它。
我也喜欢那空旷的公路上只有我一个人奔跑或者长驱直行,但是你若说如果路的尽头是我今天看到风景,我不信这平凡,就像不信balabala的道理,即使我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我也愿不平凡地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