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国学与传统文化国学文化
古代爵位是怎么变得不值钱的?看爵位画风不断崩塌的历史演变

古代爵位是怎么变得不值钱的?看爵位画风不断崩塌的历史演变

作者: 岸a | 来源:发表于2019-06-15 10:06 被阅读7次

    公侯伯子男,这是我国古代的爵位等级划分。在我国的各个朝代,这些爵位都代表着荣耀和权利。但是这些爵位所代表的地位却不是一成不变的,换一句话说就是他们经历了很多次地位的跌落过程,也就是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爵位画风的第一次崩塌,子爵不值钱了】

    我国商代时期是典型的贵族和奴隶社会,通常一个贵族成年,人们往往会称呼他为男。这应该就是最早的爵位了。

    而一个成年贵族获得了权利和地位,尤其是具有政治军事话语权的时候,人们会尊称他为子。这在商代应是一个非常高的礼遇。

    但是这个情况到商晚期发生了变化。商代晚期国力衰落,很难约束地方的邦国。也无力应对入侵的戎狄。

    一些强大邦国担负起抵御戎狄的任务,比如说周人。这时候商王需要依靠地方邦国的军事力量,让他们镇守一方。于是商王想到一个官职,叫方伯。

    伯出自“伯仲叔季”。就是老大的意思,后来的霸也是通伯字。方伯就是说商王承认了一些邦国做了区域的老大。伯的出现,瞬间让子变得暗淡了许多,这是爵位画风的第一次崩塌。也是爵位跌落之路的开始。


    【爵位画风的第二次崩塌,伯爵不值钱了】

    方伯毕竟都是商王迫不得已册封的外人,想要控制他们,自己还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商王开始支持自己的亲信,让他们的地位在方伯之上,也叫做侯。

    侯的本意是箭靶,甲骨文中就像是一支箭射在靶子上一样,引申义为有本事的人。那么商王的意图就不言自明了,侯代表了一种军事力量,就是用来压制和震慑方伯的。

    虽然方伯上面又出现了侯,但是这还不算是一次爵位价值的跌落,毕竟侯爵在这个时代比大熊猫还珍惜,毕竟方伯也是没有几个的。但是等到周代,事情就不一样了。

    西周初年,武王完善了爵位体系,明确划分出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的爵位。在侯之上又出现了公。

    事实上公的本意是对长辈的尊称,这个爵位的设立也暗合周代推行的宗法制度。非要说公的地位怎么表现的话,那么打个比方:如果说伯是老大的意思,那么公就是爷爷的意思。

    以前的老大,伯,直接成了孙子辈的,可以说这应该才是爵位画风的第二次崩塌。


    【爵位画风的第三次崩塌,侯爵不值钱了】

    爵位画风的第三次崩塌就在武王大分封的几年后,周公的大分封时期。

    武王姬发在对爵位进行分封的时候还是非常克制的,他册封出的公爵,除了曾经掌管过天下的历代先王的后人。比如夏代后裔杞国等。剩下的姬姓公国也就是两个叔叔的两个虢国和一个叔祖留下的虞国。

    至于身为武王长辈的姜子牙,因不是姬姓,所以也只是侯爵,掌管行政的弟弟周公旦也是侯爵。至于召公奭,毕公高这些巨头们干脆封一个伯爵,可见武王对于封爵还是很慎重的。

    但是周公分封的时候可不管那么多,成王的四个弟弟,都是侯爵!连周公自己的儿子分封在邢国也是侯爵,至于周公的弟弟们,更是跑不了一个侯爵的爵位。一时间,遍地都是侯爵国。

    侯爵在周公的手里就开始不值钱了。这是爵位画风的第三次崩塌。


    【爵位画风的第四次崩塌,公爵不值钱了】

    到了春秋时期,爵位的画风有出现了第四次崩塌。

    本来公作为一个爵位,受封的诸侯就那么几个,但是如果有一些诸侯的国君德高望重,又是长辈的话,也会被称为某某公。比如姜太公,周公,召公,毕公,齐丁公等等。这些人的爵位可还都不是公爵。

    但是这种情况到春秋时期发生了变化。本来只能给德高望重的长辈们的这个称呼,到了春秋时代,什么阿猫阿狗都敢叫了。也不管他是什么爵位,什么年纪,是否有功德,都敢称公。

    这个时候,随便揪出一个国君都能被称为某某公。就这样公爵这个名号也不值钱起来。


    【爵位画风的第五次崩塌,王爵不值钱了】

    下面要说的,可能你已经能够猜到了。到战国后,公的名号也不能满足诸侯们的虚荣心了,他们开始僭越称王。

    在以前,王是天子的代称。天下只能有一个,到了战国时,天的儿子一下子多了起来。先不说像宋国这样刚称王不久就亡国的诸侯,单是战国七雄的王位称号就一直维持到秦国的统一。

    虽然诸侯都僭越称王,但是这还不算太崩塌。等到秦始皇称皇帝后,连王的称号都被淘汰了。再到西汉建立,刘邦直接分封了17个王。

    连王爵都开始泛滥了起来,公爵就更加没有地位了。这可以说是爵位画风的第五次崩塌。


    【爵位画风的第六次崩塌,都不值钱了】

    其实在汉代的爵位划分还是相对严谨的,要不然也不会有一个死活封不上侯的李广了。

    而且汉代对于公爵的定义也是可以裂土自治的,有点像西周分封诸侯的味道,能够获得很大的自主权。而侯爵也有食邑,比如万户侯,就是一万户百姓上交的税款钱粮,全都进入这个万户侯的腰包。可以说这个时代的爵位是有大好处的。

    但是这种情况到后世可就木有了。到了明朝,爵位甚至只是军职。在那个重文轻武的年代,就算你是公爵,地位尊崇,但是在文臣眼里也是受歧视的。

    不过好在爵位并没有彻底失去价值,它依然是获得荣誉和利益的最佳捷径之一。虽然这些好处无法和汉代及以前相提并论,但是也足够让绝大多数人趋之若鹜了。

    汉代以后与汉代以前相比,爵位系统已经被更容易控制的文官系统所替代,相对来说,变得都不值钱了。


    【总结】

    其实爵位的价值不断跌落,这在历史上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好比清代省级主官的设定一样。

    一开始一省主官是布政使,皇帝看布政使不好控制了,就从中央选派官员到地方“巡抚”。一来二去,巡抚这个临时官职也成了地方官,皇帝再委派“总督”督查地方巡抚和布政使,到了晚清,总督也成了常设的地方官了。

    爵位和清朝的省级主官一样,上面对你不放心,就拿个人压在你上面。所以当国家有了子爵和伯爵,上面就来了侯爵;有了侯爵,上面又来了公爵;公爵控制不住,我干脆把王位也变成一个爵位。再到后来升无可升,只好再拿科举体系,文官系统来压制爵位的特权。

    就是这样一层层不断加码,到后来底层的爵位能够获得的好处就越来越少,高层的职位也越来越容易被册封。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爵位会越来越不值钱了。那么你又知道现实中有多少事情是遵循这个逻辑的吗?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爵位是怎么变得不值钱的?看爵位画风不断崩塌的历史演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tj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