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张须陀很多人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他的两位部下,大家一定不会觉得陌生,这两位部下就是秦叔宝和罗士信,他们两位一直跟着张须陀战斗,直到张须陀战死,他们才转到裴仁基账下。
秦叔宝和罗士信是隋末唐初的著名猛将,而他们的上司张须陀同样是一位猛将,并且勇猛程度基本不输他的两位手下。隋朝在杨广三征高句丽之后,又经历了杨玄感的叛乱,天下大乱,各地的起义军如雨后春笋,张须陀就开始了各地的平叛。
大业九年(613年),王薄又联合起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叛军十余万人攻打章邱。张须陀派遣水军断其水运,自率两万步兵、骑兵击讨叛军,叛军大败,散军溃至津梁时,又被水军周法尚所拒。张须陀与周法尚水陆夹击再次大败叛军。不久又平定了裴长才、石子河、左孝友等人 叛乱,张须陀也一时威振东夏,因功升任齐郡通守,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
张须陀在平定山东叛军的时候,河南的叛军却发展迅速,其中以翟让的瓦岗寨起义最为有名,并且在张须陀担任齐郡通守两年之后,李密加入了瓦岗寨,李密的加入让瓦岗有了新大发展蓝图,在战略制定上也更加高明。从李密的加入,瓦岗寨已经从山大王的理想变成需要成为一方诸侯,所以瓦岗决定先取荥阳,夺取粮仓,进一步壮大力量,然后再争夺天下。
为了压制瓦岗军的壮大,隋朝将平叛的常胜将军张须陀调往了荣阳,让其担任荥阳通守,率其精锐万余前往讨伐翟让。由于张须陀本省在平叛过程中就很有威名,加上之前多次击溃过翟让,所以此次张须陀到来之后,翟让等人也是非常害怕。“荥阳太守郇王庆及通守张须陀以兵讨让。让数为须陀所败,闻其来,大惧,将远避之。”
张须陀张须陀的到来能让翟让感到害怕,但是李密却丝毫不将张须陀放在眼里,李密认为:“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而擒之。”所以采用诱敌之计。
李密让翟让率军和张须陀决战,然后且战且退,自己则率领数千骑兵埋伏在大海寺北树林内。战争爆发之后,张须陀率领军队以方阵进击,翟让率军接战后退,张须陀趁机追击十余里,至大海寺附近,当即中了李密的埋伏,瓦岗叛军伏兵骤起,张须陀被徐世勣、王伯当联合围剿。张须陀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突出重围,但因为看到自己的部下依然被敌军包围着,于是再次冲进包围圈营救,他与部下都被战败,最终被李密、翟让等人斩杀。“让不得已,勒兵将战,密分兵千余人于林木间设伏。让与战不利,军稍却,密发伏自后掩之,须陀众溃。与让合击,大破之,遂斩须陀于阵。”
他的部下秦叔宝和罗士信在战斗结束之后,都投靠了据守虎牢的裴仁基。
张须陀是隋朝末年的大将,可以说担任隋朝的消防员的责任,到处救火,但是隋朝失去了民心,天下起义部队接踵而至。张须陀也不敌众多的起义军,最后被杀,也算是战死沙场,保留了军人最后的尊严。《隋书》赞叹道:“古人以天下至大,方身则小,生为重矣,比义则轻。然则死有重于太山,生以理全者也,生有轻于鸿毛,死与义合者也。然死不可追,生无再得,故处不失节,所以为难矣。杨谅、玄感、李密反形已成,凶威方炽,皇甫诞、游元、冯慈明临危不顾,视死如归,可谓勇于蹈义矣。独孤盛、元文都、卢楚、尧君素岂不知天之所废,人不能兴,甘就菹醢之诛,以徇忠贞之节。虽功未存于社稷,力无救于颠危,然视彼苟免之徒,贯三光而洞九泉矣。须陀、善会有温序之风,子翊、松赟蹈解扬之烈。国家昏乱有忠臣,诚哉斯言也。”虽说中国“世多谀墓文”,“生时中庸之人耳。及其死也,碑文墓志,莫不穷天地之大德,尽生民之能事,为君共尧舜连衡,为臣与伊皋等迹。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尘;执法之吏,埋轮谢其梗直。所谓生为盗跖,死为夷齐,妄言伤正,华辞损实。”但是张须陀的墓志铭虽然有过誉之辞,但也反映出其名将风采:“轩丘锡胤,弧星主祀。代袭忠臣,家承孝子。二京称妙,三朝受祉。焕烂门风,昭彰国史。恒农述职,陕服驰声。桑田是赖,棠路流名。猗欤汝颍,志朗神清。仁沾动植,惠及鳏茕。粤惟光禄,蝉联茂族。志行遥闻,天波下木。荣高八使,位隆三独。既赖分茅,终期戬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