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一个修道的初果罗汉,心里能不能有已经得须陀洹果的念头?”(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悟道的人,能不能逢人便说他已经悟道了?)须菩提说:“不能,世尊。”
佛说:“为什么呢?”须陀洹就是预流果,预流就是入流,入什么流呢?入到圣人之流,已经站到圣人队伍里去了;也可以说,他所悟的道已经入法性之流了。法性不是人性,人性是丑陋的一面,等于说,我们人性是这一面,法性是那一面,他已经由普通的纵欲、情感、爱欲解脱出来,进入清净的法性一面了。
佛说,怎样才能够达到初果罗汉呢?所谓的入流,反而无所入。换言之,他证到空的境界,就是缘起不起了,缘起性空了,也就是证到了性空,念念都是空的境界。所以说他不入色,眼睛视而不见,一切人、形像、青山绿水看着都很好,都无所谓了。普通人一看到好看的,就贪恋那种好的感觉。初果罗汉不会停留在好的境界里,此心归到平淡,没有事。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这是什么境界呢?这就是应无所住,修养到在人间做人、做事,利益一切人,一切都不住,心中都不留,甚至做了无量的功德,过了就过了,能够随时如此,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都是这个境界,这才算接近初果罗汉。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一个修道的二果罗汉,心里能不能有已经得斯陀含果的念头?”须菩提说:“不能,世尊。”
为什么呢?二果罗汉,只有一次回到人间转生,名义上讲再来一次,实际上等于没有来。什么道理呢?有许多人生死到了,过去的业债已经还完了,有时候来入胎一下,在胎儿阶段就流产了,做完了,这一生债算是还够了。有许多人跟父母的因缘很好,但是时间很短,缘也完了,他也不需要再来,你应该替他高兴,他是已经成就了的人,只不过欠你这么一点亲情之债。账还完了,就不再来了,这是二果斯陀含。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一个修道的三果罗汉,心里能不能有已经得阿那含果的念头?”须菩提说:“不能,世尊。”
为什么呢?三果罗汉,说不来人间,也不一定,他还是来,因为他已经无生死可了,来也不怕,只是罗汉有隔阴之迷,投一个胎就迷掉了。到三果以上,定力高的人可以不迷,自己知道。到了三果的再来人,有时候他明知而不说,因为他生死可以来去自由。又些人入胎不迷,住胎的时候迷掉了;有些人入胎住胎都不迷,出胎那一刹那迷掉了,各种情况不同,都是因为三果罗汉定力程度的差别而产生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