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
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有见过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
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愤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自自身。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我们有自由选择自己应对外界的权利,也要为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负责。
负责,并不是沉重、负担的意思;负责,是将最终解释权掌握自己手上。
我的RIA 拆解运用
I:
感受源于自身的想法和期待。感受是受到,即感染,是体会,即感想。是外界事物触碰到我们时,我们的反应。
A1:
事实
我之前就跟课程老师事先说了排课要求,希望排在什么时间段合适,因为学校课程一切都还没有定,所以我觉得我的要求也算是合理且提前告知应该是有希望的。哦不对,在我心里 我基本默认为90%是可以实现的。
感受与期待
当后来被告知课程时间安排在完全与我预期不一样的时间段,我很生气。因为我期待值很高,结果却完全违背我的意愿。因为我觉得打乱了我的其他安排。其实老师有说这样安排原因是因为这个时间段更有精力 学习效果更好。但是我当时生气,只觉得是他们完全没考虑或是早已忘记我之前的嘱托。
A2:
行动: 今后,我怎么用?
在这件事情里,其实自己冷静下来想想,我的出发点就有漏洞,因为我只想的是时间安排,而没有去想精力因素和效果因素。
就说 今天是第一次在简书交作业,讲真,我内心觉得我写的东西有没有偏题,认识有没有正确,切入点对不对?一切都充满了疑问。
但是 我认真去想了,头都想痛了,就算不好,这也是我今天能写出的最好文字了。但是,就算我知道或许做得并不好,甚至可能很差,但内心还是抱着一丝被肯定的期待。
突然想起那句话:期待越大 失望越大
哈哈哈,所以,我是不是又不该去期待,免得被打击。但是人性就是这样,你做了某件事情,就算表现得再不在乎,心里也有一丢丢侥幸被认同的心理。
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并用 RIA 链接实践
所以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
首先,面对自己的不足,因为不足才会来学习,所有出现的问题都是帮助我成长的。认真做了,不代表就做好了,不代表自己有免死金牌,不代表自己有避免被批评的护身符。认真做了仅说明态度是对的。
我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三方位置上,当个局外人 去看整个来龙去脉,我运用了书中所说的四个感受来源,自己不想故意做不好,但别人也不会没理由来乱批评。
站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内心来解读不同的期待 得到不同的答案,这样就想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