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喜欢纳粹德国

作者: 纸上谈兵123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22:00 被阅读29次

  我为什么喜欢纳粹德国?这可能是大多数读者已经发现,并且一直想问的问题。想知道答案吗?别急,慢慢往下看。

  纳粹德国,即德意志第三帝国,它在二战中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将欧洲人民拖入战争的深渊,致使欧洲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但是我亲爱的朋友,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切究竟为何会发生?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下面我想将德国与日本进行对比,并在此过程中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

  1918年德国战败,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凡尔赛合约》,列宁把它叫做“对德国进行的敲骨吸髓的盘剥。”《凡尔赛和约》使德国损失了1/8的领土、12%的人口、16%的煤炭产地和50%的钢铁基地,但在另一方面又规定了德国必须向战胜国总共支付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并以每年支付20亿金马克和26%的出口收入来予以兑现,德国人民心中憋着一口恶气。。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但私下里,他承认:“我们所起草的文件(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当你们把这样的条件强加在德国人民的身上,这只能导致德国人要么不遵守条约,要么发动战争。”英国外相柯曾持相同的看法,他说:“这不会带来和平,这只是一份为期20年的休战书。”(跟福煦的话差不多)美国总统威尔逊看到这份协议后,也皱着眉说:“如果我是德国人,我想我绝不会签署这份协议。”后来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纳粹主义不是由希特勒在慕尼黑培植起来的,而是在凡尔赛滋生的。”

  后来,一个政党形成了一个领袖出现了,再后来,这个政党执政了,这个领袖上台了——全拜人民所赐,或者说,拜战胜国所赐,拜《凡尔赛和约》所赐。显然,这个政党总会形成,不管是不是纳粹党,这个领袖总会出现,不管是不是希特勒。希特勒的出现,完全符合逻辑、也完全正确,因为德国一方面存在着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古老的专权国家,人们习惯于寻找一个强有力的领袖、一个强人。如果选择错误,最终必然出现希特勒这样登峰造极的人物。

  再看日本,历史上的日本曾被美国殖民,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侵日,强迫日本签定了《日米和亲条约》(又称《神奈川条约》或《日美和亲条约》),1868年明治维新后,随着军国主义思想的产生,所谓“大陆政策”等一系列扩张性质的政策开始实行。可是被美国人欺负了的日本人,却把刺刀架在了亚洲人民的脖子上,架在了中国人民的脖子上!

  纳粹上台后,德国经济起死回生,飞速发展,元首希特勒勤政爱民,尽心尽力。从1933年到1935年的短短3年的时间里,德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无疑远远超过了100%-当然这也得益于大量旧工厂重新开工,世界经济复苏等客观因素,而德国国民的失业率从30%以上降到零(监狱中的犹太人和反对派除外)更加惊人的是,希特勒实际上兑现了他竞选时的诺言,为德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决不是让少数人率先富起来,而是让广大工薪阶层和管理阶层一起富起来。工资上涨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管理阶层不久就找不到什么东西,是他们买得起,而工人们买不起的了。

  可是,德国人心里的恶气还没出,希特勒也一样。1935年,希特勒公开撕毁《凡尔赛合约》,开始疯狂扩军,这时德国已经拥有1500架飞机,其中包括800架战斗机,1939年4月1日前,德国已拥有空军军官15000余名士官和士兵37万人,21个飞行联队,302个飞行中队,作战飞机4093架,拥有陆军100多个师。德国的扩军速度震惊了世界。1939年,德国发动了二战,一个月攻下波兰,四个小时使丹麦屈服,六个星期灭亡法国,不到一年便横扫整个西欧。

  日本在20年代便蠢蠢欲动,1928年炸死张作霖,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1936年,日本少壮派军官发动二二六兵变,建立军部,军国主义者上台执政,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宣称三个月灭亡中国,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孙子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德国人先填饱肚子在打仗,而日本人却指望靠打仗来填饱肚子,于是原本就没给日本人带来什么好处的军国主义者们,不但让日本国民的日子越过越苦,还在国内抓慰安妇,强制征兵,将魔爪伸向了自己的国民。

  通过以上的对比与分析,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中国与日本对外侵略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按照正义和非正义两大阵营对这两个国家进行划分的话,显然日本是非正义的,而亚洲其他被侵略国家是正义的,可是在欧洲就不一样了,联想一下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谓“春秋无义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何来正义?在看二战时期的欧洲各国,哪个不是正在处于帝国主义时期,英德积怨,谁对谁错?德法世仇,谁是谁非?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正义,只属于人民。

  第二,德国军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军人,他们拥有较高的素质,而这一点,是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无法企及的。举个例子。

  二战后期,美国人进入了法国,并俘虏了一批德国军官,美国人把这些德国军官关押在一个战俘营里,对他们表比较优待,因为美国人认为德国

  军官具有骑士精神,而且个个都是职军人,有很高的军事素养和坚强的意志,值得尊敬。

  一天晚上,附近的美国军官举行晚会,邀请一些战俘营里的德国军官也来参加,许多美国军官纷纷表演自己的节目,而德国军官则旁坐一边,在静静的观看着战胜者的表演,有一位

  施密特的德国少校,对在场的美国军官的表演不以为然,这种情绪被一位美国将军看出来了,便去询问施密特,少校说:“你的乐师在演奏柴可夫斯基的乐曲时,有许多错误。”美国将军有些不以为然,就邀请这位施密特少校去演奏,少校有些迟疑的被美国人拉到了钢琴旁边,但当他整理好自己的军服以后,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了他的表演。当施密特少校演奏完以后,整个大厅一片沉寂,随后又爆发出一阵经久不息的,热烈的掌声。

  那位美国将军问施密特少校:"你是从哪个音乐学院毕业的?”少校惊讶的看了将军一眼,说:“我从没上过音乐学院,我是从上西里西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正规德国军官。”美国将军的眼里露出了诧异的眼神,又问少校:“那你的钢琴是在哪儿学的?”少校回答说:“在军官学校!在德国的军校中都设有专门的艺术专修课,每一位未来的军官都要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并掌握一二门乐器或声乐技艺,在座的德国军官中,比我的艺术水平高的大有人。”

  美国将军露出了不解的神情,他又问到:“为什么你们的军校要专设艺术课呢?”施密特少校不无骄傲的说:“在我们德国军人看来,战争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除了良好的军事素质和坚强的意志,每一位指挥官的战争表现,都与他的想象力和艺术造谐密切相关,只有最富于想象力的统帅,才能创造出杰出的作品。”

  全场再次一片安静。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像施密特少校这样的军官还有很多,而德国著名的党卫军更是被视为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美国一位著名的战地记者M&G.BLsons说:“古今往来,人类历史上最彪悍最有勇气最值得依靠的军队从客观上来说,应该首推二战中的武装党卫军。”

  党卫军(Schutzstaffel),为德文Schutz(护卫、防护、亲卫)与德文Staffel(团队、编群、队伍)的组合词,英文普遍简称为SS。党卫军的组成和编制没啥可说的,重要的是他们内在的东西。他们中的每位成员都赋有义、理、志、忠信与服从,责任感、使命感与荣耀感随时在他们的血液中澎湃,对领袖忠诚,对同袍爱护,对家人惦念,对爱人牵挂,对自己要求近乎完美与苛刻,始终坚定自己的信仰与做人的准则,把责任与荣耀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绝不背叛与妥协,也绝不原谅他人与自己或会犯下的错误,他们始终坚信:男人的一生就是为了履行诺言、捍卫信仰、忠于责任而存在。

  为了祖国,他们背井离乡,为了祖国,他们历尽艰险,为了祖国,他们视死如归,为了祖国,他们横尸荒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战争就是犯罪,打仗就是屠杀。政治家有自己的政见和立场,军人有自己的荣誉和信念,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军人是政客的工具,发动战争是希特勒的决定,而希特勒是德国人民选出来的元首,德国人民的狂热则是被一战的战胜国和《凡尔赛和约》给逼出来的,他们没有屠杀百姓,只是执行命令,于国于民,于公于私,党卫军问心无愧。

  党卫军除了对领袖绝对忠诚外,还以战斗力极强而被人们所熟知(当然,战斗力极强是内在素质极高的结果)。被誉为“红场魔鬼”“莫斯科之魂”的苏联第9集团军(朱可夫率领)第21军在战后回忆,曾经最让该军胆寒的就是通过望远镜看见德军阵地上出现党卫军的制服。

  苏联元帅朱可夫后来说,他的部队指挥官和所属的建制部队一旦听传前方德军阵地出现了党卫军,基本上是人人都写下遗书,全体变得肃穆无比,甚至出现逃兵的状况,尤其是负责侦查德军阵地的先遣队回报看见了党卫军成员出没在前方,那么整个部队的建制、辎重、武器都要急速报增,强烈要求支援,以避免如果被打垮就整体溃败,建制散失。

  朱可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还说道:“......那些纳粹党卫军狗娘养的是真正的军人,跟他们比,我与艾森豪威尔手下的都是他娘的业余娃娃部队,从心底来说,他们是我敬重的对手。并不是盟军都是饭桶,而是德军过于精锐。"

  柏林被攻克后,40余万党卫军在证实了元首已经自杀后,短短的一个月内追随元首自杀的党卫军就有63000余人,躲在角落拒不投降被击毙的达70000余人。据后来美军统计,希特勒麾下的纳粹党卫军没有一人向盟军主动缴械,基本上是打到最后一颗子弹而被俘虏,那党卫军中士的遗言“告诉元首我已经尽力,告诉父亲我依然爱他。”仍然广为流传。

  在苏德战争期间,一只纳粹部队被苏联军队火力压制在一个河堤后面,头顶是一片被子弹打出的土雾,一个年轻的纳粹战士正在冲出河堤掩体,目光异常坚定。他是一个纯正的日尔曼人,他的目标是前方苏军碉堡,但是他失败了。他给中尉留下了一份遗书:告诉元首我已经尽力;告诉父亲我依然爱他。

  这份遗书最终送到了希特勒手中,他看了以后,说了一句话:“拿下莫斯科。”

  所谓军人,不过如此。

  说完了纳粹横扫西欧的那点事,咱再说道说道纳粹对苏联的侵略。纳粹德国为什么打苏联?政治原因。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反共,而纳粹更是如此。纳粹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抵制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斯大林也不希望德国强大起来,对自己构成威胁,于是,希特勒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斯大林制定了“大雷雨计划”。国防委员会委员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和苏军总参谋长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两位元帅在这份文件上签了字。可是由于准备工作没有完成,这个计划只得推迟到7月份。也就是说,由于地图上代表纳粹德国的褐色和代表苏联的红色互不相容,战争不可避免,只是德国抢先了一步而已。

  最后,德国在战后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犯下的罪行,并积极补偿犹太人受到的损失。再举个例子。1970年12月,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首都华沙,勃兰特受到了官方的正式欢迎。然而,当一演奏德国国歌,波兰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强烈而激愤的表情。这也并不奇怪,他们当中很多人曾长期是希特勒集中营的囚徒。勃兰特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那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就设在波兰,当然,对于这一切,勃兰特本人没有责任,恰恰相反,勃兰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名坚强的反纳粹战士,他被希特勒下令开除国籍,被到处追捕,亡命挪威,直至战后返回祖国.... 但是,勃兰特现在已是政府首脑,他感到自己有责任代表德国人民向波兰人民表明心迹,保证不再使历史重演。第二天上午,勃兰特的日程安排是向华沙无名烈士墓和华沙犹太人街区殉难着纪念碑献花圈。当代表团来到纪念碑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众目睽睽之下,在电视摄像机前和无数记者的闪光灯下,勃兰特扑通一声跪下了。全场大为震惊,德国的代表团也瞠目结舌,不知所措。这个行动决不在原先计划之内,勃兰特事先未同任何人商量,就跪下了,向犹太殉难者,向二战中波兰殉难者、向所有遭受纳粹残杀和迫害的人.....

  当天,西德国内就出现了这样的评论,说勃兰特有辱国格、人格、勃兰特极其坦然,说:“谁愿意理解我,他就能理解我。在德国和世界的其他地方,很多人是会理解我的。”一位记者是这样写的:于是,不必这样做的他,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下跪的人跪下了。

  当时,波兰感到极大的震动和惊讶,许多波兰人为勃兰特的举动感动的落泪,这就是一个德国总理的下跪。

  1971年10月,诺贝尔奖委员会一致提名通过,授予勃兰特诺贝尔和平奖。

  这个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足以证明德国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罪行,可是日本呢?直到现在日本右翼势力还不消停,日本首相更是每年都前往晋国神社进行祭拜,毫无忏悔之意,差距之大,不言自明。希特勒曾经说过:“和日本这样肮脏的民族合作是德意志的耻辱。”德日只是因为共同的反共主张才走到了一起,二者显然不能相提并论。

  在纳粹主义中,让世界人民不能接受的是,纳粹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于是纳粹开始屠杀其他民族,尤其是犹太人;纳粹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于是,希特勒建立了独裁统治;纳粹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于是,德国开始侵略,灾难降临到了欧洲人民头上……

  诚然,纳粹主义必须覆灭,但是我们也要正视之,纳粹屠杀犹太人,可是我们不能把希特勒一人的变态当所有德国人民的疯狂,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正邪难辨,所谓“当局者迷”,逝者已逝,为了不让悲剧重演,我们必须擦亮自己的眼睛,拨云见日,明辨是非。

相关文章

  • 我为什么喜欢纳粹德国

    我为什么喜欢纳粹德国?这可能是大多数读者已经发现,并且一直想问的问题。想知道答案吗?别急,慢慢往下看。 纳粹德国,...

  • 论帝国的毁灭

    德国为什么会输掉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横扫整个欧洲的纳粹德国最终成为了战败的一方。纳粹德国失败...

  • 活在这个世界应该感到庆幸——《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

    上次看完一部虚构纳粹德国的历史的书——《祖国》,让我对那样的世界充满着恐惧。《穿条纹衣服的男孩》也是一部讲纳粹德国...

  • 战场之——情绪与逻辑(随记)

    ——【未央摘录】 “有效的宣传不是让人思考为什么需要,而是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多么的需要。”——纳粹德国宣传部长,保...

  • 纳粹的毒瘤 NO30

    导引如何看待纳粹德国经济民生发展很好?纳粹德国哪儿来的那么多钱? 一、背景 德国人足球胜利,不敢大声欢呼。 德国光...

  • 安妮日记

    纳粹德国的行为,接说服。 算是看完了,其实想看的是纳粹烧杀抢掠的暴行,书中却没有,只写了在纳粹德国侵略的时候,作者...

  • 知识都记住了。你会用吗?

    为什么要培养政治思维? 二战期间,丘吉尔为何对纳粹德国即将轰炸考文垂市秘而不宣?1978年邓小平回答日本记者提出的...

  • 帝国大厦保卫战

    帝国大厦保卫战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德国)在二战末期的最后一战。1945年4月29日,纳粹德国已经走到了尽...

  • 纳粹德国的牛X创新发明,不得不服!

    最近在写一篇关于武器装备方面的论文,结果发现发明运用导弹的鼻祖就是纳粹德国。一时好奇,查询了一下纳粹德国时期的发明...

  • 战争周期

    人为什么要发动战争呢?纳粹德国说,是为了民族的生存;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前,升起了“Z字旗”,旗语是“国家兴废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为什么喜欢纳粹德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xj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