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先预祝你春节快乐。终于要有大段集中的时间可以看书学习升级一下自己的认知了,挺开心的。
没有输出的输入是低效的,所以,就给自己挖个十日谈的坑,自己看自己笑话,让自己流着泪也要来填完。
今天第一谈,想聊聊通证(token,多译为代币)。
1
常听人说,区块链发展到今天,就知道发币圈钱,也没见到过靠谱的应用落地。
除了附和别人的牢骚,你有没有想过,是不是也可能,“发币”其实就是区块链最好的应用?
2 区块链最好的应用的标准
a.它做这个比别人做这个做得好
b.它做这个比它做别的做得好
c.它做的这个事挺有价值
3 它做这个比别人做这个做得好
第一,通证代表的是数字资产,是可以流通的权益,由区块链这样不可篡改、并分布式记账显然比某一机构单一背书具有可靠度。
第二,以往,在权益(有时候实物除外)的产生、持有和流通过程中,由于需要一个中心化角色来帮助确权,因此全过程必须经过该中心机构来完成。但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权益的产生之确权,到权益的转移彼此在全球的权益网络里流转,并不限定在某局部单一网络之中。
第二条看着有点抽象,其实这个价值非常非常巨大,后面找一天再结合实际案例进一步讨论。
4 它做这个比它做别的做得好
是不是常听人说,区块链有不可篡改性,所以可以拿来做实物溯源、做版权认定、做……
扯淡。
溯源你怎么知道实物中间有没有被替换过?它的不可篡改只是链上数据不可篡改而已,要做所谓的不可篡改,只不过是拿区块链技术去配合线下的供应链管理,但如果有这样完备的供应链管理,线上数据记录是不是非要通过区块链技术呢?别的方式会不会反而更高效呢?我反正真不知道。
做版权认定需要依靠时间戳+算法匹配,但本质上区块链只提供了一个时间先后的不可篡改的记录而已,真想要认定版权,要靠的是算法啊,区块链在这里唯一的作用就是,如果发现两篇文章神似,算法认定雷同,那么区块链时间戳可以判断出来哪个先哪个后。可是,这个判断先后的事,真的一定要区块链时间戳来完成吗?仔细想想,整个互联网其实自带时间戳……而且,也不可能什么数据现在都搬到区块链上去罢。
不要误解,我不是说这类项目扯淡,而是说这类项目真正要解决这类问题的话,其实核心技术真未必在区块链上,甚至区块链部分还有别的方案可以去替代,区块链技术起一定辅助作用。但区块链在这些项目里发挥的最核心的作用,可能还真不是利用这些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反而是在这些项目里加入的token机制——因为它可能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激励机制来帮助整个生态运转。
通证实际上就是新型的记账方式,所有人在自己的小本本里记下了这个地址有多少权益,给了多少权益给那个地址。至于区块链2.0大家鼓吹的智能合约,其实就是一个脚本而已,它只是帮助通证来完成条件前置的流通。
5 它做的这个事挺有价值
区块链发通证这个事到底多有价值,简直可以连写十天这个主题,写几天原理,写几天应用,再梳理一下前身、历史和现实生活里的镜像,最后畅想一下未来,根本写不完。我也没打算真的写十天这个……
那今天先简单列三点罢:
a.它实现了权益流转的去中心化确认,权益交易与权益发行的确认得以解耦,从而可以形成真正全球性的扁平化权益网络,带动全球性交易大爆炸。
b.围绕它设计的整套经济体系,有机会彻底改变以往的激励机制,效果不亚于我们从大锅饭到包干到户。
c.持有人同时作为用户和投资人或者消费者和投资人,生态逻辑完全颠覆。
6 反省
蓝星提醒我写文章要写白话,不要故作高深,我觉得对。
今天这个议题值得结合具体案例进一步剖析,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