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

作者: 秦桑果 | 来源:发表于2018-09-28 21:04 被阅读0次
    初芽

          历来对中国现代文学无感,许是受中学时期历史课本上晦涩深奥的只言片语的影响,在我粗浅的影响里,依稀只记得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但究竟是何人,有何成就,为何能成为历史教科书上铅字,为何能对中国文学乃至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对我而言竟是一片模糊。也许是之前的忽视乃至欠下的债,导致现在正式来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后,只剩下满脑空白的慌张和不知从何下手的仓皇,于是只能开启我那艰辛且磕绊的恶补生涯。

          起前老师讲到了梁任公先生,常提及他文章酣畅淋漓,文锋常带感情,具有十足的号召力,乃至文人士大夫,青年学子都竞相争阅。于是我也受此感召,前去拜读了先生的著作,奈何我才疏学浅,对古汉语的学问终究不到家,只能粗略地领略个大意,终不能字斟句酌的理解句中之意,读起来颇耗费些功夫,几番下来便也失了兴趣,只能等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之后再回读了,但愿那时自己能够静下心来,摒弃一切浮躁,体会一代先贤的风采。

          不日便又提到了胡适先生,这时恰逢节假日,自己也便有了闲心能够静下来读读适之先生的著作,其实也是老师提到了胡适先生的文章通俗畅达,并不十分晦涩,便引得我想前去膜拜一番,加之我看了关于胡适先生的纪录片,对他“但开风气不为师”的书生意气都十分喜爱,于是也便能读上一读了。

          有人说:“鲁迅是酒,酒能醉人;胡适是水,却必不可少”,也确是如此。

          近来只看了他的散文集,便能从那字里行间感知他那先进的思想了。胡适先生有一种包容一切的胸怀,也许是受美国自由主义的影响,他的许多观点都能明显的感觉到他对自由的充分提倡和推崇,诸如他在“我的儿子”一文中,提到他对“孝”这个中国自古以来便作为立身之本的观念的认识,虽不赞同汪长禄先生对“孝”的理解,但他在阐明自己思想的同时,并没有要强行将自己的立场塞到大众的脑中,他说:“我的诗是发表我生平第一次做老子的感想,我并不曾教训人家的儿子”,从中足以看到他对自己发表言论的自由,和尊重他人正当想法的宽容。

          胡适先生的文章涉及了社会,文化,人性等方方面面,我不知道在那个时代看到他文章的人会有何想法,我只知道我在看他的文章的时候,仿佛他就坐在我的对面,他既像老师,又像朋友一样,对我谆谆教导。他的文字真的平淡如水,近乎不假修饰,但就是这种淡淡的魔力像有一条细丝慢慢地牵引着我一步一步往前走,不知不觉我也被他说服了。实在不能不感叹文字的魅力!而且他的文章条理清晰,结构有序,读起来已是不费功夫了,加之他的观点又十分鲜明,因此并无阅读的障碍,甚至于比现今许多文章,论文都要清楚,我真的需要向他学习!

          课本上的可能只是一个名字,但是你不去了解他,就永远不会知道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多问为什么,人生才会多些意义,脑子才会动起来,才会思考。张爱玲在《封锁》里写道:思想太痛苦了。痛苦了便能不思想了吗?以前我就是太懒了,懒得动脑,懒得去思考,总觉得人生怎么这么累,活着已是不易,就不能让自己开心点,为什么还要强迫自己去做一些看起来没有什么效果,又白费力气的事呢?但是现在,随着看的书多了,似乎也得到了些许熏陶,渐渐地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多给自己点拓展的空间,尝试去接受不同事物,这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之事,才发现自己以前都是在读死书,遇着难些的便不愿意动脑了,且总感叹时间不够,思考不易,便永远滞留在那个点,现在想来其实做什么都不能算迟!耗费时间在感叹才拖延了你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fm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