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个案情况:
男孩,高一,特别热心于班级管理,积极参加学校、班级活动,在学生会、班委会中都均有要职。学习成绩优秀时可达年级前几名,中间因个人情绪问题,成绩下滑,但后努力追赶,也能达到年级十几名。无论如何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阳光、积极、热心学习优异的孩子。经过较长时间相处,渐渐发觉该生有较明显的言行不一,善于作假等等行为,可以说是表面一套,背里一套,常常把老师同学骗得团团转,做为班委成员,根本自己无法起带头作用,嘴上说的总是义正言辞,而实际做的却让人大跌眼睛,比如三令无申的带手机问题,他不仅带上机进学校进教室,还能无数次地上课边听课边玩手机,玩游戏,一旦被老师发现,便会超级诚恳地承认错误,又是反省又是发誓,取得老师谅解后,便天天追着老师问问题,上课特别专注认真,精神特别集中,课后也埋头学习,绝对一改过自新,彻底与“旧我”断绝的新新好学生,然而,在不知不觉间,他又开始了玩手机玩游戏。被发现后又是........
这个孩子总是能给人特别好的第一印象,无论是竞选班委、第一次自我介绍、第一次与新的老师或班主任风面,总是显得特别有素质,特别有能力。孩子有一次去同学家做客,孩子对同学父母那种应对,简直让人羡慕:吃饭时如何就座,如何礼让,一切应对,成熟有礼,全然一个受过极其良好家庭教育的子弟。但这种状态,也常常只是停留在第一印象,第一次接触,时间长了,好像就露了馅,他好像都是装出来的。当然他一定是有那个素质的,但那好像都是故意做出来的。有女生反映,刚开始他对女生特别热心,乐于帮助,后来发现他总是有意无意地用身体向女生身体上蹭,慢慢发现他分明就是在故意地蹭,心怀不轨地蹭,但又装出无意地蹭,遭到不少女生投诉。
据父母反映,孩子不知道有多少部手机,他周末在家能通宵地玩手机,上网,打游戏。经常性地没收一部手机,隔一段,又发现一部手机,再没收,再发现。他手里得多有钱啊。父母说他的手机曾有借同学的,曾有自己路上捡到的等等。只有一次,父母觉得孩子需要有点自己的零花钱,就一次性地给了他2000。父母后来还发现,孩子电脑里存着不少的黄色电影小说。等等。父母不断地提醒老师,千万不要相信孩子的话,他特别善于制造假象,他特别会迷惑老师。等等。
父母非常担心,孩子的这种品性会影响他的未来成长。一再请求老师的帮助,希望能严格管控孩子。
特别是妈妈,隔一段时间就把自己没收孩子的手机拍照片给我看,以示孩子简直无法管教了。一次能发我的照片里,同时有四五部手机。
孩子为什么会成长成为这个样子呢?为什么会那么拼命地作假呢?我曾写过一篇文章,
《警惕那些表现完美的孩子》,试图分析过类似问题:
我真的遇到过许多表现“完美”的孩子,他们日常行为沉稳有礼,做事认真谨慎,与老师交往几乎能用近乎成年人的处事方式,落落大方,脸上还总能挂着谦和的笑容,与你见面讲事永远先问好再鞠躬,讲过事后先说谢谢再鞠躬离开,还不忘回头再问一句:老师,这样还有没有其他需要我注意的。
与这样的孩子打交道,那真是让你一百个放心,看着就打心眼里喜欢。
然而,我发现了问题。且细思恐极!
他们用如此成人化的表现,如此完美让你绝对放心的表现,只有一个目的:自我保护,寻找一种安全感。这是长时间保护自己、适应环境训练而来,以至于他都不用刻意,就能表现得如此自然,自然得令人发指。
孩子从小被大人无意或者就是有意地训练出一种能力:用取悦大人的方式保护自己。
孩子每日耳濡目染,天天观察自己家庭的成年人的语气、表情、体态,他渐渐掌握了一种超强的应对办法:只要我如此如此地对待,他们就会欣赏我、赞美我,否则就会被训斥,甚至挨打!尤其是那种赞美、认可、夸奖,让自己一点叛逆心理都无法产生,让自己即使有一些新想法、小坏点子都不好意施展出来,否则就会破坏掉父母的这种好心情、好状态,如果自己一不小心做了些让父母心情不好的事情,那就会觉得自己太无耻了,太对不起父母了,真是一点点错都不敢犯,孩子内心形成了强烈的愧疚感。这本来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家庭道德教育!但一不小心,走向了虚伪。
孩子毕竟是孩子,不犯错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自己真的不能犯错,不然良心上过不去呀!怎么办?
孩子很快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掩饰!
掩饰不了呢?那就“谦卑”!
如此,
谁还能真心去指责、批评一个平时几乎让你看不出错误、不小心出了错误又那么谦卑的孩子呢!
自此,孩子成功地为自己建立起了完美的处世方法,并形成强大的意识习惯,从此表现得成熟、谨慎、稳重、有礼、谦卑,从不乱说话。而内心是什么样的?
我想起了一个比喻:如果一个木箱子上加了一把特别大的锁,紧紧地把木箱锁着,你猜木箱子里会装着什么,那一定是宝贝了!其实里面装了些驴粪蛋儿也未可知啊。
孩子就是这样给自己的真实内心装上了一把特别大的锁,紧紧地锁着真实的内心,让你窥看不出里面有什么,只让你感觉到这孩子好可靠!好靠谱!好成熟!好稳重!好谨慎!
好个屁!
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内心有一种天然的力量——我要做我自己。
外在越是被压抑,内在的自我力量便越是强大,强大到自己根本无法控制,但又必须不被人发现,怎么办——拼命地作假、掩饰。
孩子的作假行为,源于父母的强大掌控。
面对孩子妈妈又一次发我没收手机的照片,我只能如下表达:
砸你又不让砸,你还管那么严,孩子只好想尽办法与你斗法,你这么用心费力地逼他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他又不是电脑机器,完全能被你掌控。
感觉你们母子之间毫无诚信可言,一个步步紧逼,一个全力应对,这样斗有意思么?趁假期让孩子玩个痛快嘛。敞开地玩,不要逼孩子事事都要偷着藏着。
你一步步地把孩子逼得八面玲珑,特别善于种种作假与掩饰,为什么就不能反省一下自己呢?
您对孩子的成长好像充满了焦虑与担忧,充满了不信任,好像要把自己的生命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而孩子长期来一直在努力地试图满足您对他的要求,但他毕竟是孩子,是个独立的人,自己的思想意识一天天走向独立,但您还是在拼命地控制,对他拼命地焦虑,几乎完全地挤压掉孩子自我成长发展的独立空间,不给他自由意志,一切按您自己的要求成长。孩子只好变得一方面极度乖巧,极度成熟,一方面又极度叛逆,极度善于掩饰。一方面想活成您要求的样子,一方面想活成自己的样子。人格在这两种力量中争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个人成长需求一定会远远大于您的要求的样子,他注定要活成他自己。请你给他信任的空间,任其发展,只要不违返法律、道德,给他自由。您能做到么?只做宏观要求,不做微观掌控。
通过您对孩子的这种掌控,我感觉到你自己对自己生活人生的不自信,所以才这么地焦虑孩子,孩子根本不需要你去焦虑,他只想做一个他自己想要的自己。
仔细想想,您的焦虑源于哪里,根本不是孩子,而是源于您自己的源生家庭与成长经历,不要把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强加给孩子,孩子本来是很自信的,他完全可以走他自己的人生,真的不需要你的那么细致的要求。放手于他,刚开始你会看不惯,但他一定会慢慢更好地调整他自己。试试吧,看你整天跟孩子斗,真的很累哦。
您的任务只有一个,幸福地活好自己,为孩子活出一个幸福的典范。而不是逼孩子去活出一个您认为的幸福人生。孩子整天看着您活得那么的焦虑,痛苦,他怎么可能会把自己活得幸福呢?任何一个人,看到父母活得不幸福,都不可能把自己活得幸福,他一定会搞砸自己的幸福。道理很简单,那个给我生命的人都不幸福,我怎么可能活得幸福呢?仔细观察生活,这样的例子处处都是。孩子只是用一种自己的方式,传承着父母的生命状态——您们幸福了,他才有资格活好自己。看看那些活得特别光鲜特别成功的人,如果他们的父母人生是痛苦的,那么他们的特别光鲜特别成功的背后一定还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人生,如婚姻不幸,身体疾病,财富亏空等等。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在父母人生痛苦的情况下,把自己活得幸福自在。人们在潜意识深处,忠诚着自己父母的人生状态,尽管学问、地位、财富、经历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那种生命状态却忠诚着自己的父母。
父母绝对不可能逼孩子幸福了,然后自己就会觉得幸福。因为幸福根本逼不来,逼出来的都是假的,是虚伪的。孩子已经表现出了不少虚假的现象了。所以您也应当反省一下自己了。
曾经多位老师与我交流过,都一致认为,孩子所表现出的问题,明显是您直接促成的,所以您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不妨把孩子当做镜子来反观自己,没有必要与孩子在那里对着干,他不就是想玩么,让他玩个痛快嘛,能怎么样呢?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孩子妈妈经过这一翻教训式的言论之后,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并又无奈地说:我只是想让他今后能考上一个好大学,拥有一个找到好工作的选择权利,这样我才能对他放心啊!
妈妈的这种心情我完全理解,但这种心态,不教训不行啊:
考上好大学混得一踏糊涂的人也不少啊,你凭什么就放心了呢。放心是一种习惯与修养。你对他现在不放心,凭什么未来就能对他放心呢?他会让您担心一辈子的。只有现在学会放心,未来他才会让你放心。我想这是个简单道理。
他考上好大学,找了好工作,你不担心他的婚姻吗?你不担心他的人际关系吗?你不担心他的事业前程吗?他没有一天会让你放心,如果你对孩子现在不学会信任。
你首先要学会活好自己,才有能力信任孩子。
只需时刻明确一个观念:
孩子是没有问题的。
孩子怎么会有问题呢?他只是想成为自己想要的自己,虽然他自己还不是很清楚。但他是在不断地探索的。问题只有自己,是自己有太多的不安全感,想把孩子成当自己的安全依靠。于是便想通过控制孩子来实现自己内在的安全感。你的安全感不应当源于孩子,应当源于自己对生活的把握。
我们很多父母就是这样,一方面希望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希望孩子快快成长。另一方面却又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严密地束缚着孩子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严密地束缚孩子对自己的生命与人生进行探索。
谁的人生不是一种探索呢?
有时总觉得,最该受教育的,恰恰就是父母。孩子是没有问题的。孩子怎么会有问题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