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试图通过一系列的论证证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并不难,其论证过程漏洞百出,择其要点分析如下:
首先,材料第二段中从“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345万”得出“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的论证过程是不恰当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作者忽略了变化,看待问题过于静止,2012年的情况不代表现在依然如此,而且劳动力的供应是否由过剩变成了短缺,需结合劳动力市场结构,劳动力市场需求等进行评判,不能单凭劳动力人口减少下此定论。
其次,材料第二段中根据“长三角的用工荒及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断定“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我国大学毕业生是供不应求的”是不严谨的,不能用长三角以及某个季度的情况来说明整体的情况,局部无法体现整体情况,作者以偏概全了。
再次,材料第三段中认为“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更容易就业”,材料以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为前提,中间通过多个推理,最终得出更容易就业,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客观来讲,其中每一个推理过程都是或然而非必然的。
最后,材料第四段认为“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将不复存在”,该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调整专业设置、进行就业教育及鼓励自主创业等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即使有这些原因,也可能因为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自身的能力等而导致依然就业难的结果。
综上所述,该材料缺乏论证有效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