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京畿部长
太阳底下,并无新事。
10月20日,微信公号@小声比比的一篇题为《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自媒体文章刷爆了社交网站。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是说旅游独角兽马蜂窝宣传中的2100万条“真实点评”,有1800万条都是通过爬虫等手段,从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抓取的,而并非出自平台用户真实评论,虚假评论占总评论数的85%。
这个指控,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正如文章所说,蚂蜂窝2100万条真实评论可是该旅游网站最重要的资产,正是靠着这些,才有了蚂蜂窝170亿元的体量,直接质疑人家100亿+人民币的核心竞争力,手法着实刁钻,一出手就准备让对方付出沉重代价。
对此,在22日上午,马蜂窝公司在其官方微博@马蜂窝旅游上发布声明,称其被“有组织的攻击”,“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马蜂窝微博声明声明中,马蜂窝强调说已对全站游记、攻略、嗡嗡(旅行故事)、问答、点评等数据进行了核查,并对涉嫌虚假的信息展开查处。同时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量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马蜂窝已对这部分账号进行清理。自媒体文章所述的马蜂窝用户数量,与事实和第三方机构数据都严重不符。
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表示。
马蜂窝旅游网站于2006年成立,是由两位旅游爱好者陈罡和吕刚共同创立,马蜂窝从2010年开始公司化运营。创立至今,蚂蜂窝共完成了4轮融资,其中前3轮累计融资额超过1亿美元。比较于携程、去哪儿、同程这样同类的互联网旅游公司来说,马蜂窝主要做的是的是个人旅游攻略社区,创始人吕刚曾表示,蚂蜂窝聚集了中国七成以上的游记写作者,用户是蚂蜂窝的核心竞争力。蚂蜂窝讲求每一位用户都是意见领袖,因为每个人的旅行谁都不能替代,蚂蜂窝的目标是写全世界的游记,大V支撑不了这么庞大的内容。
蚂蜂窝联合创始人、CEO陈罡和蚂蜂窝联合创始人、COO吕刚现在看来,马蜂窝在主打社交旅游,旅行者通过马蜂窝上的旅游贴士以及别人分享的旅游攻略来制定自己的旅游行程,很多消费者在旅行的时候都习惯在马蜂窝上看游记,然后在其他旅游网站平台上订票。2015年,马蜂窝注册用户数达1亿,其中80%的用户来自移动端(马蜂窝APP);月活用户数达8000万。在今年8月份更是被媒体曝出计划融资3亿美元,估值或达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5亿元。结果就在这个关头,马蜂窝出事了。
这项指控,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这个时候出现,又巧合,又致命。
数据造假的问题,也就是互联网企业估值泡沫化严重的问题,
中国互联网,是一片数据唯上的黑暗森林,因为数据造假这件事,没有几个人是清清白白的。互联网各种统计数字,数据造假由来已久,互联网世界是否存在真实数字都是问题。
从有网站开始,互联网企业就需要点击率来吸引投资,拉广告,而点击率这个数字就可以自己来刷。可以说,互联网企业造假是从基因里面就带的。在以前,互联网企业不需要过多的对外公开自己的数据,顶多是对投资人、合作伙伴发布一些数据,增强投资人信心,获得更多的资金和资源。随着互联网进一步的普及和发展,信息壁垒被打破,为了吸引更多的预订订单和实际销量的转化。不得不向外鼓吹不切合实际的数据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有人这样干,自然就有人跟进,一时间整个市场形势看似相当喜人,反正吹牛不上税。庞大的预订订单在刺激到消费者的同时,也给自己助长了声势,有了在资本市场可以讲的故事。
而作为消费者来说,你可真的不知道你看到的那些数据真假,就连微信图文阅读量度都可以刷,都是假的,那什么数据是真的?对于这种情况,一些投资人也是稀里糊涂的,但是数据最直观,有时候更多的投资依据还是看数据。
如今流量是越来越昂贵的。数据造假的成本在过去十年间,同样水涨船高。不单单是互联网行业,包括影视在内的不少行业都是数据说了算,造成了很多创作者不再看重作品质量而只追求数据,结果就造成了一个个神剧、雷剧,备受诟病。今年9月3号,爱奇艺取消播放量显示,随之以热度来代替,这一步改变,也是向着数据唯上论发起了挑战,相信不久之后,整个市场最终也会变得理性和健康。
说到底,私自抓取这些评论,是伤害到了用户的利益。但目前,马蜂窝对于此事在没有过多回应,我认为,他们也应该好好反思自己了,而这件事,也给更多的同行以警示,如果真的较真起来,谁又是那个最坦荡的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