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化旅游研究首页推荐
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探析

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探析

作者: 井冈山豆皮 | 来源:发表于2018-03-23 10:20 被阅读24次

    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探析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台正式拉开乡村振兴的大幕。乡村要振兴,治理要先行。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是基础。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本质上是能够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充分激发乡村活力的一套机制。建立和完善治理体系,以产业发展促治理提升是一条主要途径。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途径,在精准扶贫、增收就业、调整产业结、催生农村社会组织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一方面为乡村治理水平提升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也催生了乡村治理水平提升的内在动力。

    一、当前乡村治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地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建立了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赋予并保障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以适应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在此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我国启动了村民自治改革。一方面在全国农村地区恢复乡镇政权建制,实现了政社分开;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设立村民委员会,全面管理乡村事务,实行多年的“公社-大队-生产队”的三级管理模式被“乡政村治”模式替代。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当前乡村治理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

    一是乡村经济发展迟缓,市场配置作用未充分发挥。当前,我国多数乡村地区缺乏基本的产业,仍然从事着低水平低效率的农业家庭生产。农业产出在满足自身需求之后,仅有少量剩余可供市场交易。交易的不活跃,直接导致乡村经济萧条,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同时,农产品商品化率低下,导致产供销体系无法在乡村地区真正建立起来,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就无法真正发挥,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旦农民收入无法提升,就会进一步加剧市场萧条,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将不仅影响乡村地区的发展和稳定,甚至将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是治理方式和结构单一,政府调节作用有限。结构单一主要指的是乡村治理主体以行政机关为主,缺乏社会组织和村民参与乡村治理,这直接导致了治理主体不完善。这种不完善,使得行政机关与村民之间形成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更容易产生对抗,而不是合作。方式单一主要指的是乡村治理主体治理方式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方式,缺乏平等协商等合作机制,这直接导致了治理目标的偏离。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乡村地区原有的乡镇政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等治理主体丧失了部分收入来源,行政积极性和行政动员能力下降,治理目标向“不出事”偏离。两者相互作用下,使得政府调节作用只能有限发挥。

    三是乡村文化贫弱,内生动力不足。农民文化意识薄弱,生活方式单一,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冲击下,乡村传统文化的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乡村文化逐渐被社会边缘化。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人员流动加速,村民自治机构成为鸡肋,能人、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村两委工作,村集体与村民之间的关系不断松散,凝聚力严重不足。乡村发展的硬基础本就不足,加上文化边缘化、劳动力流失、凝聚力不足等软环境不断恶化,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二、发展乡村旅游激活了乡村地区的市场机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长期以来,乡村地区市场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了乡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成功激活了乡村地区的市场机制,弥补了市场在乡村地区资源配置中的缺失,效果逐渐显现。

    一是增加了乡村消费。长期以来,乡村地区的消费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仅仅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方面是大量外来游客的消费激增,另一方面是本地居民的引致性消费激增,这部分是为了满足游客消费而产生。消费激增,一方面使乡村地区农产品库存得以消解,使农产品更快更好的变成商品,提升了商品化率;另一方面也建立和完善了乡村市场交易体系,让乡村产出能够更好的对接市场。

    二是改善了产业结构。长期以来,广大乡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过程中以粮食生产为主,以家庭为主要经营单位,生产方式粗放、效率低下。伴随乡村旅游的发展,游客需求逐渐多元化,乡村供给不足成为限制发展的主要障碍。供给不足,一方面是量,更多的则是结构不合理。以粮食为主的产业结构已经无法适应乡村旅游的发展,从以粮为主到多元化种植结构转变已经势不可挡。经济结构的调整,极大提升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了供给水平和针对性,使土地产出避免同质化、低水平竞争。同时,非粮化趋势也充分拓展了乡村土地功能,从单一粮食保障功能拓展向风景观赏功能。

    三是增加了乡村收入。一方面增加了乡村原有居民收入。随着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土地产出随之增加,加上一些乡村地区土地流转、新型合作社等改革红利相继释放,在原有产出之外,还可以获得租金和股金,增收效果明显。另一方面增加了乡村集体收入。在许多乡村地区,村集体收入微薄,根本没有财力来维持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和生产改进。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村集体收入逐年提升,集体财力状况不断改善,用于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支出不断增加,必然会吸引更多游客,形成良性循环。

    四是活跃了要素流动。长期以来,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使得乡村一直是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输出地,要素不活跃是制约乡村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劳动力回流;看到商机的资本开始加紧布局,实现了资本流入;WIFI、互联网等技术普及和应用,实现了技术的流入;城市优秀管理团队进入,实现了管理和人才的流入,众多要素的日益活跃,催生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发展乡村旅游改变了乡村地区的生存文化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原本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存模式已经被打破,新的生存文化正在形成。

    一是服务理念逐渐形成。乡村地区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以自我家庭为中心的理念根深蒂固,服务理念缺失。在发展旅游初期,村民自以为最好的住宿环境、饭食都未见得满足游客需求,根源就在于服务理念缺失。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住宿环境不断改善,暖气、洗浴、WIFI等设备不断完善;饭菜花样增多、摆盘漂亮、饭食结构也不断合理;村容村貌不断改进,厕所革命有效推进,乡村公共环境不断优化,这些变化正是由服务理念催生。服务理念的形成不仅满足了游客需要,提升了游客体验,同时也提升了村民自身生活水平。

    二是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长期以来,土地是乡村地区主要收入来源。为了扩大收入,开荒拓地是乡村地区的普遍现象,加上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垃圾处理不完善,乡村环境破坏现象较为严重。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保护好环境也能带来收入的切身体验,让环保理念在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乡村环境得以改善,恰恰是保护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会进一步吸引游客,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法治观念日益提升。市场机制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契约精神,而契约的保护正需要依靠法治力量。长期以来,乡村地区是熟人社会、封闭社区,相互交易依靠的是口碑、信用、血缘、亲情。随着大量外来游客的进入,乡村地区陌生人日渐增多,并超过本地人,原来的交易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合同交易模式逐渐建立。通过法律来实现交易、维护自身权益、获取救济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四是经济模式逐渐改变。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低投入低产出,更加注重自身温饱的满足。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首先引致了高投资。村民不再局限于投资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物资,房屋改造、种植推广等投资开始出现。其次引致了高消费。为了满足游客需要,各种超出基本生活保障的消费开始出现。最后提升了加工水平,初级农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链开始形成。

    四、发展乡村旅游完善了乡村地区的治理结构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从一对一的行政管理开始向多方共治格局转变。

    一是乡村农民身份地位转变。伴随乡村旅游的发展,大量新型经营组织的进入,农民身份开始由农民转向产业工人转变。农民生活从由看天吃饭向获取工资性收入转变,农民劳作负担减轻、心理压力减小。同时,大部分乡村地区采取土地流转入股、租赁的方式组成新型经营组织,农民由直接经营者转变为股东、出租人。使村民由单纯的被管理者角色转变为村集体合作对象的管理层、员工。两者的关系由管理和被管理关系转变为平等合作关系,农民有了参与乡村治理的平等主体地位。

    二是新型经营组织诞生。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化发展需要,新型经营组织应运而生。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土地流转为制度基础,集中成规模的土地流转催生大量新型经营组织。这些组织大都以农民流转土地入股,针对游客需求,结合乡村实际,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同时,也诞生了协会等中介性社会组织。新型经营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诞生弥补了乡村治理结构中缺少的一环,能够在政府失灵时弥补政府的不足,在市场失灵时弥补市场的不足,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结构体系。

    三是集体和个人关系得以改善。长期以来,乡村地区经济落后,劳动力大量外流,集体资产模糊不清,导致集体和村民之间一盘散沙,缺少凝聚力。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集体和个人关系通过新型经营组织这一纽带得以改善。一方面,集体需要村民支持才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另一方面,村民需要集体作为代表来增加谈判砝码和保障自身利益。集体和个人重新凝聚起来,不单单改善治理结构,更提升了乡村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乡村治理要共建共治,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村民各自的作用,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催生社会组织、转变村民身份地位,在几方共同作用下,改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乡村发展繁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探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mt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