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265:要注意反思自己的自欺欺人之处

《资治通鉴》265:要注意反思自己的自欺欺人之处

作者: 花言大帅 | 来源:发表于2022-12-26 23:34 被阅读0次

学习内容:卷第七十四,魏纪六(公元238年—245年,共8年)

主要历史事件:

魏第三次讨伐公孙渊

吴兵分四路攻魏

司马懿率军救援樊城,吴军连夜逃走

邓艾开掘河渠,打通漕运

曹爽伐蜀,司马懿谏止

马茂密谋杀死孙权,事情败露

费祎抵达汉中,增加各要塞兵力

---【原文华译】----

孙权派中书郎吕壹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吕壹因此渐渐作威作福,罗织罪名,蓄意毁谤,排挤陷害无辜之人,诋毁大臣,揭人之短,就算是一点细枝末节的事,也要打小报告。太子孙登数次进谏,孙权不听,群臣都不敢再说话,畏惧吕壹,到了不敢直视的地步。

吕壹诬陷前江夏太守刁嘉毁谤国政,孙权怒,逮捕刁嘉,投进监狱审讯。当时同案的人畏怖吕壹,都说听到了刁嘉毁谤的话,唯独侍中、北海人是仪说他没听过,于是审讯转向是仪,穷追猛问,诏书一次比一次严厉,审了好多天,群臣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是仪说:“现在刀锯已经架在我脖子上,我岂敢为刁嘉隐瞒,自取夷灭,成为不忠之鬼!我希望能把我所知道的前后经过详细汇报。”于是据实回答,没有改一句口供,孙权于是不再追究,刁嘉也得以免死。

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濬忧虑吕壹乱国,每次谈起来,就相对流涕。吕壹又举报丞相顾雍的过失,孙权怒,诘责顾雍。

黄门侍郎谢厷在闲谈时问吕壹:“顾公的事怎么样?”

吕壹说:“好不了。”

谢厷又问:“如果顾公被免职,谁能替代他?”吕壹没有回答。

谢厷接着说:“会不会是潘太常呢?”

吕壹说:“你说的也差不多。”

谢厷说:“潘太常对您,可是切齿痛恨,只是弹劾大臣不在他的权限之内罢了。如果他今天取代顾公,恐怕明天第一个就要对付你!”吕壹大惧,于是自己把顾雍的事化解了。

潘濬请求到建业朝见,准备尽辞极谏,到了之后,听说太子孙登已经进谏多次,而孙权不听。潘濬于是大请百官,准备在宴会上当众亲手杀死吕壹,以身抵罪,为国除患。吕壹秘密接到消息,称病不去。

西陵督步骘上疏说:“顾雍、陆逊、潘濬,志在竭诚,寝食不安,一心念着安国利民,见长久之计,可以说,都是心腹股肱、社稷之臣。应该对他们各有委任,而不要再派其他官员来监视考核他们。这三位大臣,工作考虑不周的地方或许有,但他们岂会欺瞒辜负君上呢?”

左将军朱据的部属应该领受三万串钱,却被工匠王遂欺诈冒领。吕壹怀疑朱据其实已经领了钱,拷问主办官员,结果把人给打死了。朱据哀悯他的无辜,将他厚葬。吕壹又上表说,朱据的军吏为他隐瞒,所以朱据厚葬军吏。孙权数次责问朱据,朱据无法分辩,只是睡在草垫上待罪。

过了数日,典军吏刘助查明真相,汇报说是王遂所取。孙权大为感悟,说:“朱据尚且被冤枉,更何况其他官吏人民!”于是穷治吕壹之罪,赏赐刘助一百万钱。

丞相顾雍到廷尉断狱,吕壹以囚犯身份相见。顾雍和颜悦色,问他情况,临走,又问吕壹:“你还有没有其他话要说?”吕壹叩头无语。

当时尚书郎怀叙当面辱骂吕壹,顾雍责备他说:“国家自有法律,何至于此!”有司上奏说判处吕壹死刑,有人说应该判火刑、车裂,以彰明他的大奸大恶。孙权问中书令、会稽人阚泽意见,阚泽说:“盛明之世,不应该再有这样的刑法。”孙权听从。

吕壹伏诛,孙权派中书郎袁礼去向诸位大将道歉,并询问他们对时事的意见建议。

袁礼回来,孙权下诏责备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说:

“袁礼回来说:‘与子瑜(诸葛瑾字子瑜,以下依次是另外三位的字)、子山、义封、定公相见,并咨询各位对时事的建议,哪些事优先,哪些事放后。你们都说自己不掌民事,不方便说什么意见,全部推给伯言(陆逊字伯言)、承明(潘濬字承明)。而伯言、承明见了袁礼,涕泣不止,言谈悲苦,有心怀危怖,不能自安之心。’

我听说之后,十分怅然,深深地感到内疚和疑惑!为什么呢?只有圣人才能没有过失,只有聪明绝顶的人才能看清自己。人的举措,哪能全都正确。

我与诸君共事,从少年时代一直到老,头发都花白了,自以为表里如一、公私分明,大家相互都是看得很清楚的。名义上虽然是君臣,而实际上恩同骨肉至亲,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忠臣不隐瞒实情,智士不隐瞒计略,大家的是非标准应该都是一致的,你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同舟共济,我不问你们意见,又去问谁?

齐桓公有善行,管仲没有一次不赞叹;齐桓公有过失,管仲没有一次不进谏。如果进谏他不听,就一直进谏不停止。我自问确实没有齐桓公那样的品德,但各位谏争之话还未出口,就已经自己在那里猜忌担心。从这一点来说,我自问并不比齐桓公差,而诸位又比管仲如何呢?”


【学以致用】

01,

孙权的这个调调,有木有一种给人熟悉的感觉?

就是那种清醒中带着点自以为是,其实背后还是偏固执的那种老板

这种带着一点“淡淡的”自以为是,其实是一种很大的“我执”,他以为自己是清醒的,是通情达理的,是能够听取各方建议的,但其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经历过类似这种现象的,或许就能体会的到

孙权在讲这段话的时候,一定是很真诚的再讲,但是,下次还能不能这样,就不一定了

如果他真的能做到“不贰过”,那么,他就能意识到,他曾经数次拒绝他的太子孙登的进谏,

真的要反思,就反思的狠一点

给大家举例子,就举大家看到的事实,大家才会觉得,确实有点深刻

只要这种老板讲“框架”,基本上,下次,下下次估计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因为权力太集中,因为有生杀大权,就连吴国储君的进谏都没用,这些朝臣能干啥。

所以,陆逊等人重臣只会更生活在恐惧当中。

02,

权力要关在制度的笼子里面

当一个人成立最高领导,不管是哪种组织(公司),尤其是待的时间长了,就很容易处在一个“绝对正确”的地位,别人只能拥护与赞同,哪个反对就得被敲打

这是不自觉的自欺欺人,也是人性的一种

其实到这个时候,孙权“老糊涂”的现象越来越多了

我们应从孙权这种现象,引起一些反思

如果我们经常处在领导岗位,是不是也变成这样子呢?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画面,不完全记得是哪部影视剧(可能是《换了人间》)

教员出访苏联的时候,感受到了一个现象,

就是斯大林已经变得让苏联人民感觉到害怕了。

这个事情让教员产生了很大的反思。

如果一个组织的领导人,一个公司,集团的领袖让下面的员工,身边的高管感觉到恐惧,那就相当危险了。

虽然在企业环境里面,最多把人裁员了,但反过来想,谁会愿意待在有这样领导人的企业里面工作呢。

所以,为了反正自己出现“老年版”的孙权状态,需要健全一些制度,用现代化的制度来治理企业,免得自己的权力过大,思维上出现偏差又听不起意见而把企业带入困境。

相关文章

  • 《资治通鉴》265:要注意反思自己的自欺欺人之处

    学习内容:卷第七十四,魏纪六(公元238年—245年,共8年) 主要历史事件: 魏第三次讨伐公孙渊 吴兵分四路攻魏...

  • 军争~夺气

    孙子兵法,制气篇解读里的建议,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反思了自己前期的状态和行为,有不当之处。 从这次回去开始,就要注意...

  • 【读鉴】8分钟的神演说

    好的演说,能化腐朽为神奇 今天读资治通鉴,读到触龙说赵太后的典故,实在经典。 《触龙说赵太后》,事发公元前265年...

  • 经常反思,必有进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我们需要经常反思反思,是否为人处世有不妥之处?是否有必须改正之处? 近几天来,我反思了一...

  • 吐糟 不喜勿喷

    一 反思的内容都是个什么鬼,毁了空白不说,反思的尽是些无聊浅显的东西,自欺欺人!哪里来的成长改变,闭门...

  • 反思自己的言行

    曾国藩的日记,总能让我去反思自己的言行不对之处。一下是我对自己的反思。 生活方面 因为拖拉,房间里总是乱七八糟的。...

  • 读【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笔记(二十三)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九/晋纪一 世祖武皇帝 泰始元年(乙酉,265) 初,晋王昭立炎为世子。五月,魏帝加文王殊礼,...

  • 2022-07-14

    专业成长离不开个人的反思,反思能够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弥补缺憾,专业就是在不断地反思、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

  • 关爱自己,做一个健康的我

    今天,是我在简书寻找情绪智慧“精灵”,学习反思日更,第265天。 持续寻找,学习反思,发现5年多来导致我整个人精神...

  • 买错高铁票带来的反思

    关于每日反思,我已经坚持了265天,这篇是某日关于买错高铁票的反思 。不为别的,只要每天改变一点点。 1. 今天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265:要注意反思自己的自欺欺人之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ng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