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诗文艺调频中国当代诗人
诗人少达而多穷。袁枚这句话说得对吗?——闲读《随园诗话》(65)

诗人少达而多穷。袁枚这句话说得对吗?——闲读《随园诗话》(65)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0-09-09 22:33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八·四八】

诗人少达而多穷。可舟,自称客吟先生,诗笔清绝;而在扬州,竟无知者。己丑除夕,忽过白门,意大不适,有汉江之行。余坚留之,不肯小住,遂成永诀。未十年,其子中也,家业大昌。买马氏玲珑山馆,造亭台,招延名士,而可舟不及见矣。其《听雨》诗云:“檐外几声才淅沥,胸中何事不分明?”又曰:“侧身已在江湖外,绕屋宁堪竹树多。但觉有声皆剑戟,不知何物是笙歌。”其纡郁可想。仲小海《听雨》云:“明知关我心何事,只觉撩人梦不成。”宋人有小词云:“薄暮投村急,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汪舸,(1701年—1770年),字可舟,号㠣崌山人,晚号客吟老人。婺源人,流寓扬州。性不谐俗,偃蹇贫病以殁。工诗,工书法,尤精楷书。有《㠣崌山人集》(按:㠣崌,山名,今名历居山。在江西省景德鎮乐平市洪岩镇)。《四库提要·卷一八五》:“是集为舸所自定,断自五十岁以后。乾隆庚寅,杭世骏为之序。”

白门。代指南京。六朝皆都建康(今南京),其正南门为宣阳门,俗称白门,故名。 

汪楍(音běn),(约1827年—1787年),亦名汪大楍。字中也,号雪礓。工诗词,师从厉鹗、陈撰。精鉴赏,蓄古书画及古铜玉器极多。工于经营,家业大昌,扬州马氏兄弟死后,乃买马氏小玲珑山舘,与当时名士交游颇广。汪舸之子。楍,古同“本”。

纡郁,音yū yù。释义:1、抑郁,郁积。《楚辞·九叹·忧苦》:“愿假簧以舒忧兮,志纡郁其难释。”王逸注:“纡,屈也;郁,愁也。” 晋·陆机《于承明作与士龙》诗:“婉娈居人思,纡郁游子情。”唐·杜甫《画鹘行》:“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2、曲深貌。明·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三面盘空,矫若龙首,条冈回壑,纡郁其下。”

仲小海,清代人。(资料缺)

南宋·佚名《眉峰碧》:眉峰碧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闲言碎语】

“诗人少达而多穷。”袁枚开头一句话,就把古今诗人的政治经济状况的总体面貌概括出来了。

真正沉溺于诗词的人,基本上都是无意科举、不事生产之人。为了创作诗词,日思夜想,经常看到梦中得句的故事。诗人的精力都放在创作之上,当然,在其他方面就差些了。然而,我们在阅读古诗词的作者介绍时,却发现多数古代诗人是达官显贵,身为布衣者极少。那么,难道是袁枚说错了吗?不是的。这是因为在古代,诗是干谒的重要工具,学习高官的诗作风格可能容易得到他们的青睐;诗又是科举的重要科目,而朝廷高官又经常兼任科考官员,与录取者的诗歌风格相似,可能更容易被录取。另外,在宋朝以前,印刷术很不发达,诗文传播的主要渠道依靠手抄,布衣诗人不可能雇人缮写传抄,更不可能雕版印刷刊行,于是,在以上诸因素的影响下,达官显贵的诗词流传下来的就比较多。当然,在科举取士的年代里,经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员,诗作水平也很高,流传广泛也是理所应当的。只是到了袁枚的时代,袁枚不是仅仅读古诗知古人,而是现实中结识诗人很多,并以穷困者居多。从现实生活中得出“诗人少达而多穷”的结论也是必然的。

诗话里说到的汪舸,是流寓在扬州的诗人。“而在扬州,竟无知者。己丑除夕,忽过白门,意大不适,有汉江之行。余坚留之,不肯小住,遂成永诀。”诗话中的已丑年,是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而袁枚所撰《客吟先生墓志铭》谓汪舸九月九日卒于武昌,年六十九,并称与其最后会面在乾隆三十五年除夕,本处则谓在三十四年除夕,两者总有一处记载错误。有兴趣者不妨考察一番。

诗话里的白门,指南京。《南史·宋纪下·明帝》记载了一个与此有关的小故事:“宣阳门谓之白门,上(宋明帝刘彧)以白门不祥,讳之。尚书右丞江谧尝误犯,上变色曰:‘白汝家门!’”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好笑,这皇上怎么还与大臣计较这事儿呢?说话的方式与前几年流行的“你才男足呢,你全家都是男子”的语式是不是有点类似?没错,这个刘彧就是个奇葩。28岁杀侄子登基,34岁因为纵欲过度驾崩。与大臣计较说话用词的事情在他身上根本不算奇葩,最奇葩的是他因为纵欲过度而失去生育能力,他竟然把自己的妃子妙登赐给大臣李道儿,待妙登怀孕之后又接回宫中,生下儿子慧震,立为太子时改名刘昱,10岁登基当了皇帝。中华两千余年封建历史,大约有将近五百位皇帝,借腹生子的,只有刘彧,独一无二!

汪舸的汉江之行是因湖北观察使黄氏之聘,至武昌担任幕僚。后客死于此。汪舸一生怀才不遇,心中郁积,其诗“侧身已在江湖外,绕屋宁堪竹树多。但觉有声皆剑戟,不知何物是笙歌。”可说把他对这个世界的失望描绘到极点了。读到此处,有共鸣者必潸然泪下。“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与之相比,似乎有点太直白了。

汪舸有两个儿子,汪舸去世后,家中贫寒至极点。一家三口饿到勒紧腰带充饥。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还坚持读书,“吟诵声达户外也”。这样的读书精神,不佩服都不行。汪舸的大儿子名楍,字中也,就是袁枚诗话里说到的“子中也”。汪楍师从厉鹗,也是诗人。但因为家里太穷,一直娶不上媳妇,直到五十岁后才成家。汪楍四十岁之后,几乎到了不能养活自己的地步,每天晚上为人篆刻印章、雕刻人像,一直干到天光放亮。家藏的古墨也拿来换米。家里的还有老母在堂,日子实在难以为继。终于有一天,汪楍对别人说:“马虽骏,服于皂,不能驰也;鹰虽悍,系于绦,不能击也。吾尝有用世之志,今老矣,聊以吾之术昌吾家,可乎?”凡真正能写诗作赋者,都不是笨蛋。一旦思想转变了,投身于商界,未必不是所向披靡。何况汪楍文史知识功底深厚,有一手鉴定古书画及铜玉器的绝活,凡是经过他认可的古董,价格可以翻十倍。汪楍五十岁投身商海,六十岁就成为巨富。购扬州著名私家花园小玲珑山馆以赡养老母,并捐纳功名,请求诰封祖、父两世,诰封其母为太恭人(清时四品官员之祖母、母之封号),实现光宗耀祖的人生目标。

之所以对汪舸的儿子汪楍介绍如此详细,我的目的在于告诉世人,诗人一旦真的想转型经商赚钱了,不会是书呆子,不会是商场败将。诗人有知识,有文化,通古达今,思路敏捷,这都是做生意的优良根基。只要把握好机会,把虚荣的面子放下,赚大钱是大概率事件。当今的诗人们也好好思考一下,像汪楍一样,在写诗与赚钱中认真做个选择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人少达而多穷。袁枚这句话说得对吗?——闲读《随园诗话》(6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ny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