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慧园书屋(收༵录༵原༵创༵)故事
落红含蕴痴情切 月华映照同心结 ——品读张先的《诉衷情》

落红含蕴痴情切 月华映照同心结 ——品读张先的《诉衷情》

作者: 杏坛耕夫 | 来源:发表于2021-07-29 16:46 被阅读0次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每个人都有过花一样的青春岁月,心中都做过一个美丽的爱情之梦,只是时光无情地将它冲洗得无影无踪。一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被好友苏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相戏谑的张先以其率性风流的行事风格独步中国词林。谈及此人,后人往往把他的风流韵事与留存的词作精品平分秋色。简单梳理他流连风月的足迹,他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突破世俗的纲常私会尼姑,他能够在耄耋之年欣然纳妾,他为了取悦歌妓,对她们的索取有求必应;而作为词林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符号,张先留下了很多经典,而且在当下还时时被人吟诵:“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云破月来花弄影”。而后人根据他留存的名句,从中提炼出一些带有共性元素的佳句,于是就有了“张三中”——《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张三影”——“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

    古代士子,尤其是文人骚客,他们的行事往往是不会被世俗的纲纪牵绊的。以文字为展现生命姿态的道具,以活出真性情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正是如此,在文坛士林中才走出来那么多性格鲜明、人格独立、不为世束的鲜活的真性情的人。在男权社会,从屈原、陶渊明到李白、杜甫,再到晏殊、欧阳修,不论是入世还是出世,他们用自己的才情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后世树立了标杆。而在男权的夹缝中,更有巾帼不让须眉的生命展演,从鱼玄机、薛涛、李之仪到李清照,她们用女性的阴柔向男性的刚健中注入一股清流,让整个士林显得不再那么戾气十足。“武死战,文死谏”,简单的六个字把文臣武将的使命担当形象地概括出来。当然,这种概括只是共性表征的概括,并不是含纳了所有。武将挞伐征战与刀光剑影相伴,而文士舞文弄墨更多充满了人间烟火色。这种颜色因为不同的生命主体其独特的人生际遇而被附加上不一样的特质:屈原一生行吟,李白吟遍大山名川,苏轼穷达辗转......尽管方式不同,但是为后世留下的文化精粹,让五千年的文明长河波光粼粼、涟漪阵阵。

    相较于世人耳熟能详的大家,张先之名稍显逊色。不过,可能是上苍的眷顾,甚或是他精于处世之道,张先在步步惊心的官场混迹虽然称不上如鱼得水,起码也算得上顺风顺水。正是这份风平浪静的仕途生活的恩赐,才为他的风流情史的书写创造了条件。试想,如果像李商隐、苏轼、陆游般,起起落落的奔突,也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张先能够自己在80岁时娶一个18岁的小妾,并在兴奋之余作诗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就是有力的佐证。

    多情的人,他的生活图谱都是绚丽的,张先以他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人生画卷上挥毫泼墨,秾艳瑰丽。《诉衷情》是张先流传于世的一首精致的短词,细细品味,也许能唤醒那些在心底沉睡已久的美好情愫。综观全词,它表现了不甘屈服于邪恶势力的美好爱情,表现出不幸命运中心灵的高贵、圣洁,表现出苦难人生中一对情侣的至爱情深,堪称爱情词中的千古绝唱。具体而言,全词从上片的悲怆沉痛转向下片的美好期待。心灵升华,笔力不凡,波澜起伏,感人至深。词中用“花”、“月”的形象贯穿而成,既写了“花前月下”的相恋,也写了“花谢月朦胧”的爱情受阻,还写了“花”不尽,月无穷的美好祝愿。随着花月意象所呈示的象征意义的流转,词人情感精神所经历的曲折变化也凸现出来。上片首句创设有情人相逢的环境——花前月下,良辰美景,曼妙惬意。虽相处时间短暂,但内心情愫暗生。人生最痛是离别,离别无法避免,带来的只有内心的悲凉。为了强化这种心理体验,第二句“苦恨”一词,足见痛苦之深重。而一个“阻”字,看似平淡,却却创设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丰富想象时空——是什么阻碍、什么原因造成、带来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原本的惺惺相惜,沉醉在赏心乐事之中,可是,一切的美好都因“阻”而变成了虚妄。这种伤痛何以消解,勇者竭其力是最好的方式。但是,暂时的自我麻痹,酒醒时回到现实,良辰不在,好梦已逝,往事已成空,留下的只是一声哀叹,最后一句两个意象“花”“月”是曾经相见时的风物,可是时间的流逝,残酷现实的碾压,花色不在,已经凋谢;皎洁的月光也日渐朦胧。自然风物的变化经过词人的描写,加上两个极富特征性的谓语的陈述,已经被附加上鲜明的主观色彩。很显然,词取譬自然,隐喻世情,昔日美好爱情的春花已经衰谢,明月已经黯淡,象征着情缘中断。

    花谢自有花开时,月有阴晴圆缺,自然风物按照自己的规律展演生命的姿态,静躁不同、盈虚如彼。既然自然如此,人间至情何不这样。进入下片,开头六个字,以花月喻真情,言“花不尽,是期愿青春长;月无穷,是期愿永远团圆”之意。用比兴领起,然后用“两心同”申明本意——坚信情人与自己一样对爱情忠贞不渝,即纵使命途多艰、阻遏太大,只要彼此相守,也不可能分开。一对有情人,短暂的相聚之后即将告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依依不舍也无法改变现实。此处的离别,决非出于心甘情愿,实有难以明言的隐痛,则爱情实为横遭外来势力之摧残可知。凋谢了的春花再度烂漫,而且永远盛开;黯淡了的月亮再度光明,而且永远团圆。一份心迹的表白,一份挚爱的畅想,涂抹上浓烈的“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才敢与君绝”的气息。这是美丽的幻境,也是美好的期愿,如果没有对情人无比的爱和最大的信任,决不可能产生这种精神力量。最后三句,词人把甘为挽回春天即挽回爱情而献身的意愿,寄托结笔在优美的比兴之中。词人用“杨柳”与“春风”作比喻,一是说明两人的爱情不会变,如同杨柳永远会随着春风摇曳;二是春天喻示着希望,来表明他们的爱一定能迎来春天,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千般的情意,万般的爱恋,似丝丝垂柳般在内心缠绕,春风起,情意绵绵。

    一曲倾诉忠贞爱情的骊歌,没有秾艳的辞藻,没有诘屈聱牙的语言,从身边撷取常见的风物,把绵绵情意融入其间。花与月,本世间美好之物,移入词中,与至真至美的人间爱情相契。纵使自然风物变迁,但两颗相爱相守的心天荒地老、海枯石烂也不会分开。外力的阻隔只是暂时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今天的告别不是永诀,只要花花开放,月还升起,天涯相守永不背弃。一段横遭挫折的爱情的叙写,表现词人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美好期望不断升华的向上精神。正是如此,才有晁补之“子野韵高”的高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落红含蕴痴情切 月华映照同心结 ——品读张先的《诉衷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qf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