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简书电影
《至暗时刻》观后感

《至暗时刻》观后感

作者: 宁静致远K | 来源:发表于2017-12-03 19:54 被阅读0次

    今天去看了刚刚上映的《至暗时刻》,本片是还原了丘吉尔在二战期间著名的敦刻尔克战役中,带领英国渡过的最艰难、也最关键的时刻的故事。我感受到了一个临危受命,在艰难处境下能做出果敢判断,并且人性立体和鲜活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也再一次被他慷慨激情的演讲震撼到了,不愧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影片中丘吉尔的妻子克莱门汀丘吉尔,由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饰。1908年9月2日,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与出生贵族却家境贫寒的克莱门蒂娜·霍齐尔结婚,大约有1400人出席了婚礼,国王还向这对新人赠送了一根刻有马尔巴罗家族族徽的手杖。她是二战中支持丘吉尔的重要力量,气质超群,片中不管是在坐在椅子和沙发上的她,还在镜子前,人前的她,举手投足之间,那种贵族气质不言而明。正如大家所知,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克莱门汀就是这样的女人,在丘吉尔面对各方压力时,她告诉丘吉尔做你自己 be yourself,给了丘吉尔很大的力量,也会告诉自己的丈夫:让他们看看你真实的内在,你那样淡薄名利Let them see what your true quality is. You are lack of vanity.

    片中还浓墨重彩的一个女性便是丘吉尔的秘书,由莉莉·詹姆斯饰,没错就是《灰姑娘》的女主角,她在片中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做丘吉尔的打字员,起初丘吉尔对她态度不好,嫌弃她打字机的声音太大,后来因为她带来重要信息,而转变对她的态度,在后续的发展中,慢慢对她越来越和善,甚至还带她进去地图室。此处我想说,善待自己的下属会更有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因为自己周围人的拥护,大家的工作效率也能提高不少,这样的team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呢!

    还有一个很让人动容的场景便是丘吉尔在地铁里听取民意,作为一个有点路痴的总统,去坐地铁,向平民请教怎么坐地铁,问大家的意见,记下大家的名字,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女孩说出的“Never”的时候,估计大家都会为之一振吧。丘吉尔也因此更坚定自己的想法,下了决定,也正是因为这次地铁之行,让丘吉尔有了接下来的慷慨激昂,面对英国国会下议院发表的振奋人心的著名演讲:

    我们仍要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我们的国家 We shall defend our island whatever the cost may be.

    我们要战斗在海滩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我们要战斗在登陆地带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我们要战斗在战场,在街巷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我们要战斗在山间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我们绝不投降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因为没有胜利,就没有生存For without victory there can be no survival.

    他的慷慨激昂唤起人们反抗的意志,这也让我再一次领略了排比句的气势与强烈情感的表达,他之前还说:

    “当已入虎口,岂能与虎讲谋皮?刀已经架在脖子上,又岂能在于屠夫讲道理?”该反抗时就反抗,一味的委屈求全只会让敌方认为我们软弱可欺。当然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寄人篱下时,也不得不低头,但是这低头绝非长久之计,必须在低头之间,不断提高壮大自己,有自己的计划,有朝一日,必当一雪前耻,对得起自己曾经受过的委屈。在这个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境,也可适时的改变自己的策略,毕竟得饶人处且饶人,多看看身边的温情与和善,学会宽容,要原谅他人。片中还有一句我觉得很很好的台词:不懂得改变主意的人什么都改变不了。

    众所周知,丘吉尔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还是画家、演说家、教育家和作家,并且因其代表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于1953年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家,他也成为唯一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英国首相。看完电影后,也看了他的一些相关著作及本片相关的历史背景,现摘抄如下:

    丘吉尔一边要面对政府内仍忠诚于张伯伦的敌对势力,比如Lord Halifax,一边还要应对来自王室成员乔治六世的质疑。丘吉尔必须赢得这场极不均等的赌注,还要想方设法将英国民众团结起来,共同迎接接下来与希特勒及其法西斯部队的大战。

    张伯伦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极端希望以任何代价在欧洲维持和平,认为可以通过谈判避免战争。张伯伦是受传统欧洲政治体系教育的人,他的政治对手都承认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的思路与时代不合,因此他不顾自己内部的反对,尤其是来自丘吉尔的反对,力图和希特勒达成和平,他自己称之为执行一个“绥靖政策”。

    敦刻尔克大撤退(英语:Dunkirk Evacuation,法语: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虽然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撤退行动使英国及法国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但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导致英国本土的地面防卫出现严重问题。

    此次撤离,标志着英国势力撤出欧洲大陆,西欧除英国、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区落入德国之手。

    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后的数小时,张伯伦召见丘吉尔,邀请他加入战时内阁。丘吉尔被重新任命为海军大臣。由于战事进展不顺利,下院议员们在1940年5月对张伯伦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案,将矛头指向张伯伦。

    1940年5月8日,张伯伦向国王提出辞呈,并建议由丘吉尔组阁。

    1940年5月10日下午6时,国王召见丘吉尔令其组阁。一小时后丘吉尔会见工党领袖艾德礼,邀请工党加入内阁并获得支持。

    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下议院最终以381票对0票的绝对优势表明了对丘吉尔政府的支持。

    上任后丘吉尔首先访问法国,他惊讶地得知法国即将投降,但是他向法国领导人表明,即使法国被打败了,英国仍将继续战斗。丘吉尔下令撤出在法的英军,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在短短的8天中,被围困在敦刻尔克周围一小块地区的盟军奇迹般地撤出33万多人,政府号召英国沿海居民利用自己的小艇救援在海峡对岸的士兵,连海军部的军官们也亲自加入到救援行列。丘吉尔在下院通报了敦刻尔克撤退成功,但是也提醒“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之后丘吉尔就发表了大概是二战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讲话:“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1940年6月13日,丘吉尔第五次访问法国,也是最后一次以首相身份访问法国,他希望游说法国政府继续作战,但是很明显的法国政府已经决定投降。

    1940年6月17日,戴高乐将军抵达英国,次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了另一篇鼓舞士气的讲话:“让我们勇敢地承担义务,以致英帝国和她的联邦在1000年后人们也可以这么说:‘这是他们最光辉的时刻。’”

    1940年8月20日,丘吉尔在下院赞扬英国空军飞行员的英勇表现:“在人类战争的领域里,从来没有过这么少的人对这么多的人作出过这么大的贡献。”

    1940年9月7日到11月3日,德军以每晚平均200架飞机的数量连续57天对伦敦进行轰炸,仅头两天就造成800多人死亡。这期间丘吉尔几乎每周都亲自到被炸现场视察。虽然丘吉尔不止一次地在被炸毁的房屋现场流下热泪,但是他依然以钢铁般的意志继续带领人民战斗。[5]

    1940年9月19日,丘吉尔以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良好的私人关系,帮助英国在最关键的时刻获得了美国大量的支援物资,希特勒决定无限期推延登陆计划,不列颠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告终。

    1940年8月,在丘吉尔的提议下,经过两国艰苦的磋商,以及罗斯福本人对美国国会的游说,美国最终同意向英国海军提供50艘驱逐舰,英国则以租赁的形式将其在海外的军事基地交给美国。

    1940年12月8日,英国的美元储备已经枯竭,45亿美元中的大部分已经用于订购所有美国愿意提供的武器军火。于是丘吉尔亲自写信给罗斯福,坦率地表明英国的资金短缺,但是依然希望美国能够帮助英国:“如果大不列颠在这场斗争的高潮中被夺去它全部可以销售的资产,使得我们用鲜血赢得了胜利,拯救了文明,替美国争取了充分装备以防不测后却一贫如洗,那在原则上是错误的。”罗斯福收到该信后提出以“租赁”的形式将武器弹药支援英国,两个月后,租赁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在罗斯福12月30日的著名讲话中,称“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1941年访问英国受轰炸的教堂

    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宣战。当晚丘吉尔就向全国民众发表讲话:“现在必须与从前的敌人苏联 合作,在过去的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那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再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任何对第三帝国作战的个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跟着希特勒走的个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

    1941年8月,丘吉尔出访美国,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

    《至暗时刻》观后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至暗时刻》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rz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