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看到一个邻居,把一摞摞的衣物丢进垃圾桶 。我说那么好的衣服就不要了啊?她说她老娘走了,她的衣服还有什么用呢?是的,我们这里有这习俗,人死了,他用过的衣物一般都会丢掉,或者付之一炬。
可惜,这丢掉的或烧掉的衣物,很多老人在生时,是那么舍不得穿,或者只在做客出门时穿一下,一回到家就迅速换下来;或者压根就舍不得穿一次,长时间压着箱底,以致被虫子咬坏。须不知,他们舍不得穿的宝贝,在他们过世后,就成了垃圾,会被他们的后人毫不可惜地扔掉。
其实,不光往生者的衣物,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用品,都有同样的命运,即需要时是个宝,不需要了就是个草,也就是垃圾。也许,这时还摆放在家里,为它挥尘抹灰,摆姿正位,等会买回了新的替代品,它就会被以“更新”的名义而扔进垃圾桶。从“被需要”到垃圾,往往只在它主人的一念里,只在某一个前后时刻。
联想到人,也未尝不是这样。有的夫妻,在爱意绵绵时,那是彼此的宝贝;而在恩断义绝时,又会把对方像垃圾一样抛弃。至于其他人,需要你时那是“哥俩好”,不需要了,甚至反目了,在他眼里,你大概也与垃圾无异。有个成语,弃之如敝屣,是即可说物,也可以指人的吧。
所以,人与物的价值都是会变化的,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我们应该尽量延长自己被需要的时长,延迟甚至避免成为他人眼中垃圾的命运。当然,如果你本是一个人们敬而远之的“垃圾人”,那则另当别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