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从母鸡的叫声入手,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从“讨厌”到“不敢讨厌”母鸡的。
2.感受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作品《母鸡》,知道老舍先生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在讨厌母鸡”了,全是因为它的叫声,今天我们继续从这“叫声”入手,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一,整体感知“叫声”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来读一读5到8自然段,圈出描写母鸡叫声的词,边读边圈。
好,来,请你来说一说!一生交流:咕咕!咕咕是一个形容词,它咕咕地干嘛呢?——警告!第六自然段有一个词“紧叫”,第八小节有“放声啼叫”,对!你挺会找的!
还是这母鸡的叫声,可作者却说他“不敢再讨厌”了,我想这叫声背后一定有它特殊的含义,今天我们就联系上下文儿试着找一找这叫声背后的含义。
二,分析母鸡“警戒地叫”
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首先先来看一看这“警告”。看看第五自然段,母鸡是在什么情况下为它的小鸡发出警告的?来,你说,嗯,一只鸟儿飞过,可能是因为……还可能是因为……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难怪我们的母鸡要警戒起来。老舍先生把这一点写的栩栩如生,我们用朗读来体现出来好吗?生齐读:一只鸟儿飞过……
第一句,母鸡歪着头听,可以听得仔细点,所以可以轻轻得读;接着随时准备作战,这种语气该怎么读?它瞻前顾后得警戒小鸡,它可能警戒什么?可能……还可能……母鸡生怕鸡雏们听不见,所以才没完没了地叫!
三,体会、感悟、交流“紧叫”和“啼叫”
1.体会“紧叫””
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所以在这个时候,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它没完没了的叫,其实是充满了对小鸡的爱的。那么接下来的“啼叫”和“紧叫声”中,又体现了怎样的含义?你们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小组内讨论讨论。
好,如果交流好了,请用坐姿来告诉我,首先“紧叫”的意思,你们理解吗?什么是紧叫?是的,紧凑的、连续的叫。那么,你看这只母鸡是在什么情况下紧叫的呢?对,发现一点儿可吃的东西,这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可能是什么呢,也可能是什么呢?那么他可能怎么去叫它的鸡雏们的?
说得真好。一个“紧”字,就让你们产生了如此的想象,可见老舍先生语言大师的魅力所在!
2.感悟“”啼叫”。
板书:
联系上下文,说说母鸡叫声背后的含义: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配鸡舍图】
大家看这副图,老师想告诉你们的是,其实母鸡和小鸡是被主人关在这样的鸡舍里面的。如果遇到危险了,母鸡和他的小鸡其实是无路可逃,也无计可施的!这个时候你想一想,它放声啼叫,也许在叫什么呢?
生:如果你敢抓我的小鸡,我跟你拼了!
师:对,这就是母爱的伟大!谁来补充?
生:……
师:这很可能是母鸡临死之前的挣扎!这是他对保护小鸡的一种决心。好,我们把这一部分,最后一部分连起来读,读一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
师:虽然我们没有亲耳听见这叫声,但是课本有两个词,分明已经告诉我们当时情况的紧急,是哪两个词呢?你说——嗯,顶尖锐,顶凄惨!你能读好这两个词吗?你来!你们一起来读读看!
当你再次听到这尖锐、凄惨的叫声,如泣如诉的叫声的时候,你还敢讨厌母鸡吗?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母鸡就这样夜以继日的守护着自己的小鸡。一定很累,但是它也一定为自己能成为一名母亲而骄傲。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面对这样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亲,我们的老舍先生说它……一齐读: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今天我们通过母鸡的叫声,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那么以后再读到这类文章的时候,我们不妨来关注一下文章当中反复出现的内容以及作者的心理变化,这样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内涵。
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