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

作者: 三石育儿 | 来源:发表于2021-06-10 23:19 被阅读0次

问:经常听父母抱怨觉得很累压力很大,但不听又会很愧疚。

1.你和你的父母分别怎么了?

抱怨的本质是不承担自己的责任。

当一个人有一些沉重的感觉,但又不愿承受,就只能想办法把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扔出去。抱怨就是用语言把“包袱”扔出去,以此来回避沉重感。你听到父母抱怨,你会感觉很累,压力很大。这是因为他们通过抱怨把“包袱”扔到了你身上。

例如: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虚构的人物:祥林嫂。第一个丈夫不幸去世后她的婆婆为了给她小叔子筹备彩礼,强行将她再嫁。后来他第二个丈夫又死了,儿子也被狼叼走。她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起初大家可怜她,后来乡里人厌恶她。祥林嫂的人生是很悲惨,但她没有切实体会痛苦就神情木讷的逢人抱怨,这难道不是把自己本该面对的感觉扔在别人身上吗?那大家必定是会离她而去的。

2.为什么你不愿承受却离不开?

你对父母的抱怨感觉到无力承受,但又时常因此觉得愧疚,自责。这是因为你很认同他们付出的部分,却没有看到他们回避的地方。因此你对他们总是会有不忍心。

3.你该怎么办?

现在你们就像捆绑在一起,有个共同的不知来源的大“包袱”。

首先要解绑,要经过一个内在和他们分离的过程。这期间需要面对很多的感觉。

其次,区分你父亲的责任,你母亲的责任,和你自己该承担的责任。通过你的面对与承担,把“包袱”转化成行囊。

相关文章

  • 三问

    13年之后,基本不玩微博了。 很早的人人、天涯论坛,后来的豆瓣,现在的知乎,LOFTER,很火的抖音。一样也没玩过...

  • 三问

    一问: 活得疲惫吗,怨谁? 怨自己。 为了生活你日夜奔波, 省吃俭用钱也没攒几个, 最后烙下个病身子, 给座金山也...

  • 三问

    每个都是天才,你也是。 人从何而来?科学教过我们,人从何而来。可这真的是如此吗?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是选...

  • 三问

    【约21:15】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约翰”在马太16章17节称“约拿”),你爱我...

  • 三问

    一问师兄,您领我入门,教我拜师,是出世还是入世? 答:当然要出世!有出离心才是佛教徒。有能力亦可以度生入世。 二问...

  • 三问

    49—50 三问 大脑不擅长记忆 使用清单 收集 需要做什么 要的结果 我下一步要做的 我加动词 关键人 加事情,...

  • 三问

    你会不调皮吗? 不调皮?不会 调皮是你孩子气 你会不犯傻吗? 不犯傻?不会 犯傻日常最温馨 我会不爱你吗? 不爱你...

  • 三问

    问题源于生活,记春节间发现的几个小现象。 1. 删除还是撤回? 微信可撤回两分钟内自己的信息,超过则 popove...

  • 三问

    359 Könnte eine Maschine denken? Könnte sie Schmerzen h...

  • 三问

    在简书的一篇文章中,看到这三个问题,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想为自己去尝试回答,因为我想改变自己。 1.人生观 我想过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ih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