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个人-技能培养 & 知识体系建设】

【个人-技能培养 & 知识体系建设】

作者: 永胜_朝阳初升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19:28 被阅读0次

    问题

    - 迷糊工作 -

        有人举手提问,说自己工作6年了,先后换了3个岗位。毕业到公司,先做客服,后来去做报价审核,现在又转到行政部。几经转行,他已经不知道自己的专业技能是什么了,也不知道自己最应该学什么。

    分析

    - 有心工作,带来收获 -

        你做客服时,培养出服务意识和主动倾听的能力了吗?你做报价审核的时候,面对内部客户,他们会说你比同事更理解他们吗?你做报价审核时,培养出组织计划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吗?当你转到行政部的时候,在为内部客户解决问题时,有刻意超越他们吗?这些就是最底层的东西,是你的职场核心能力。

        所谓核心能力,是一组特别的知识体系。每个岗位都需要核心能力,只是配比不同;核心能力对每个人都重要,只是有人认识不到。

        所以,避免逛街式学习,在“学什么”的课题选择上实现“自我导向”的关键是:识别自己的核心能力,找到与目标岗位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课题,再用主动学习的方式强化自己相应的核心能力。

    方案

    - 建立知识体系 -

        先看一个逐渐搭建出自己知识体系的例子。

        厉言决心从技术岗位转到销售岗位。有位从事技术工作的同事问他:"听说做销售得能喝酒,你行吗?"厉言问他:"我也这么听说过,不过,喝酒就能做好销售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喝酒也能做好销售的例子吗?前提条件是什么?"同事回答不出,只有祝福他。

        厉言去拜访一位老客户,从前他们关系很好。这次厉言在向他介绍公司的新收费保养政策时,摆事实、讲道理、放幻灯片,可那位老客户对待此事有点儿冷淡。

        厉言很郁闷,回来请教销售总监。销售总监说:"向人推荐产品或服务,重要的不是说得精彩,而是问得巧妙。通过提问,让客户自己想到问题有多严重,让客户自己问你能怎么解决。"

        厉言连连点头,赶忙记了下来。厉言继续问:"多问比多说更有效的原因是什么?"

        销售总监说:"因为相较于被告知的事情,人们更在意自己想到的事。"

        厉言问:"是对所有客户都应该多提问吗?"

        销售总监想想说:"那也未必。有些客户是关系型的,他们更在意信任。这种客户要快速建立关系,平时多联络。"

        厉言记了下来,继续问:"这样就有两种做法,对应两类客户了。还有其他方法吗?"

        销售总监说:"先掌握这些吧……对了,还有些客户,我们的产品对他来说只是很小一部分,所以他懒得费心。你向他提问,他会嫌烦;你跟他闲聊,他也会烦。这种人更看重省事、省心、便宜。"

        这一次聊过后,厉言自己的销售知识体系里多了三四个信息"砖块",基本清晰了适用边界和前因后果,只等待他去写A1/A2了。

        后来在工作实践中,厉言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刚到客户办公室就谈正事,效果不好。厉言想到应该先寒暄一下,但怎么寒暄?他问了几位老同事,还问了一些在其他行业做销售的朋友:"跟不太熟的客户寒暄时怎么找话题,才能让他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厉言得到了不少建议,并一一甄别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

        厉言的实践效果很好。公司请他给全体销售做了半小时的微课分享——以"与客户开场5分钟寒暄的3个套路"为主题。

        厉言的销售知识体系越来越庞大。这个体系里逐渐呈现出几条主线:有关产品和技术的一条线,有关客户问题的一条线,以及如何按照客户类型来选择不同的做法,如何根据见面次数来安排做法……

        后来厉言读到一本书——《销售的革命》,他发现书中对客户的分类标准可以补充他已有的客户分类框架,他也发现这本书中有些重点章节(比如战略价值型)对他当前的工作并无意义。借鉴了一些分类思路之后,他的客户分类标准体系更加完善了。

        厉言还翻阅了一些跟健康养生、子女教育相关的书,拿其中内容构建了一组新的模块——"在闲聊中赢得客户尊重"。在请客户吃饭时适当提起这些话题,往往会赢得客户的好奇、追问、感谢、钦佩。

        对他来说,拜访客户越来越有趣,就像打游戏,虽不是每次都能赢,但每次都会赚到经验值。

        转岗仅5个月,厉言就成了公司的销售明星。首席执行官亲自给他颁奖,销售总监说厉言是他见过成长最快的员工。

        这个小案例基本能够说明搭建知识体系框架的3种思路。

        一是从问题出发。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去追问反思,去咨询请教,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问题。梳理、总结重复出现的问题,分析其本质,确定其前因后果,在讨论中明确其适用边界,在追问中规划行动目标和具体做法。

    从问题出发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更容易地对不同信息、能力进行赋值。换句话说,能明确对自己最重要的信息。明确书中哪些信息点最重要与明确哪些信息对我最有价值是完全不同的能力。明确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后,可以很快地在A1和A2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校正。

        二是从点到网。针对同事的经验之谈、部门总结的实战技巧、网上看到的短文贴士、翻书得到的名言警句……进行分析和整理,写出一些便签,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榫卯合缝的对接信息。

    碎片化学习本不是问题的根源,只是大部分人的碎片无法拼接。而善于学习的人,可以将碎片搭成高楼,拼出全貌。

        三是从网到点。精心挑选特定领域的一本书,认真梳理这本书的框架体系。慢慢地,把根据书本整理出的便签填充到框架的不同位置,把其他书的知识或各种来源的信息也填充到这个框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填充进去。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框架的有些部分仍然空着,那意味着这部分体系与你无关。你还会发现有些知识点放不安稳,那么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个知识点本身的适用边界还不够清晰,二是你借来的这个框架需要升级了。在升级的过程中,你需要不断调整、统筹,组织这些点的关联、因果、分类、边界。这个过程也是形成个人知识体系的过程。

        不难看出,这三种思路对应成人学习能力的3个维度:追问和反思经验的能力、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内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那么,哪种思路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最有效?答案就像健身教练告诉你的那样,综合练习效果最好。

        当然,你没有必要在每个课题上都建立知识体系,有一两个专精的领域即可,至于其他领域,只需遵循“够用就好”的标准。

        个人的知识图景就像一座城市。你要有一个地标建筑,即专精的领域(比如产品经理)。周边有一些较矮的建筑物,即专业相关领域(比如产品经理周边有技术、运营、表达等领域),或个人感兴趣的事物(比如心理学和登山)。这些结合起来就是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还有一些领域也需要构建知识体系,比如,你参加工作了,发现做项目管理和工作汇报是你的短板;你升职了,发现带团队是你的短板;你结婚了,发现情绪管理是你的短板;你生孩子了,发现教养孩子也需要学……这些领域并非专业,也无关兴趣,只是不解决会带来很多麻烦。构建这部分知识体系时,不必建成“大厦”或“宫殿”,只要“经济适用房”即可。无论是从问题出发、从点到网还是从网到点,分析和整理碎片信息,搭建到够用就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个人-技能培养 & 知识体系建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ks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