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理的过程中,看到家里那么多的物品、那么乱,难免就会反思,为什么家里会有这么多的杂物,这些杂物是怎么莫名其妙的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经过简单的思考,我决定找到物品进入的源头,阻止他们的进入,控制物品的数量,保持家中的极简。以下就是我家里乱的可能原因。
一,物质丰富诱惑多
现在是物质丰富的社会,而且电视里,手机上,马路上到处都是广告,不停的进入我们的潜意识,想让我们以为拥有了某件物品就像广告里的成功人士一样成功,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去购买那些本来并不需要的物品。像我当初看电视购物,想要拥有一台原汁机,以为有了原汁机就会像电视广告里那样天天喝到新鲜的蔬果汁,可真正买了之后,每次榨汁后都被复杂的清洗流程烦到,不愿意再用,成了闲置,结果不久后的某一天,又看到一个榨汁机,感觉比较好清洗,又冲动下单,同理成了闲置。
二,剁不完的手
像在我的家中,有一个爱去逛超市的老公,每到周末都会或者晚上没事干的时候,就想去超市逛逛,明明没什么要买的,结果看到打折促销活动总是会伶一袋子回家,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归。再比如说商场逢年过节都会搞促销打折活动,每次看到3折5折我们经常走不动道,总是禁不住诱惑,为了便宜而买,结果买了一堆不适合的回家。导致家里的物品越积越多。
三,扔的不少但买的更多
说实话,扔东西会上瘾,可是乱扔一通了之后,可能发现某个物品还会用到,结果又买了回来,买一件东西的时候发现可能另一件也有用,结果为了一件物品又带回来一堆物品。自己心里总觉得扔掉了一件东西,就可以再往家里带新的东西了,结果导致扔的多买的更多,这不就是适得其反吗?
四,破窗效应,一处乱,到处都乱
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形,看到厨房洗碗池里的一堆碗没洗就会头疼,就更不想洗了,接着又把一堆用完不洗的盘子扔进去。看到沙发很乱,懒得收拾结果把客厅也整的乱七八糟。破窗效应就是这样,当你看到地上有垃圾,不管这个地方能不能扔,还是会扔下去。当你看到家里已经很乱了,不想整理的你只会把家弄得越来越乱。其实我觉得主要归结为一个字,懒。最终导致越乱心情越不好,心情越不好越乱,恶性循环。
五,没时间不喜欢
很多人都有没时间为由来逃避整理房间,过去的我就是这样,总以早出晚归,回家太累该歇着为借口,逃避整理。其实整理房间这件事从每天5分钟开始做实践,比如说今天整理个小抽屉,明天整理一下书籍,后天整理一下文具,每天一点点,只需要5分钟,就可以把家逐渐变得干净明亮。所以说根本不能以没时间为借口,如果实在不喜欢,实在没时间,那就请小时工阿姨来帮助整理,相信整洁的家会让你心情大好。
六,家里有宝宝
自从有了宝宝之后,家里的衣服,玩具,书籍都会增加,很多时候看到小宝在家玩完后客厅造的乱七八糟我真的很头疼。建立规则这件事在整理中显得特别重要。小的时候给她讲过很多关于整理的书籍,比如说小熊宝宝的《收起来》,就是告诉她玩完玩具要收起来,要不然玩具就会伤心,可是有的时候她会玩完后收起来,有的时候根本不理我的要求。但是我发现,成人的做法她都会耳濡目染,比如说我天天在家扫地擦地,她也会拿着另一把扫帚去扫地。我经常会折叠衣服放在抽屉,她也会学着我的样子折叠她的小衣服,叠好后还会很自豪。相信慢慢建立她的整理思维,以后用完所有物品后也会及时归位。
七,买东西的时候不考虑空间和物品的比例
好多人以为想买的东西有多大家就能有多大,那当然是不现实的,可能你为了满足收集欲望,买了一整套又占地还不看的24史精装书,你明明房间不大但在流行大白的时候,非要买一个一人多高的玩具回来,玩具放床上你都没地睡觉了,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一定买东西的时候三思而后行。
八、和长辈生活习惯差异大
我们父母那代大多是经历过饥荒,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的人,他们吃了很多苦,有很多人是受到了这种历史影响,他们会变得对物质看得比人还重,再加上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往往让孩子也跟着受了很多负面影响。当父母长期习惯了物质贫瘠的生活之后,他们表面上好像是在特别珍惜那些东西,其实是不肯对自己再好一点儿,他们内心不配得的心理情况是特别严重的。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尝试改变父母的习惯,父母没有被改变,双方之间还出现了非常大的矛盾冲突。如果想要改善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一,眼不见心不烦,我们先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好,然后在把公共的区域作为下一步的选择,想要带动家人改变最好的办法是先把自己的空间整理好,把自己该扔的东西扔掉,家人会在你的影响下自发的改变。第二,如果你是单身,可以尽早脱单组建你的新家庭。三,陪父母一起看和整理相关的一些视频、电影,进行学习,用第三方的话来告诉父母该怎么去做整理,第四,我们也需要从内心学会尊重父母的习惯,毕竟那是他们几十年来的生活方式,要改起来是非常艰难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