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医事思考思考者逍遥堂
认识中医,从中华文化谈起

认识中医,从中华文化谈起

作者: 白立平 | 来源:发表于2016-12-16 07:53 被阅读36次

    一位网友(知识分子型的)看了我的文章——《今儿,咱不谈中医谈科学》,给我发条微信:“我关注你的公众号了”。我刚要回声谢谢,紧接着又发过来一条:“可我还是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

    顿时心里拔凉拔凉的。唉,白写了。

    想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太难了。

    好吧,再写!

    认识中医,先从中华文化谈起。

    1

    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

    我们常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渊源是什么呢?是中国古代的道教。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并对中华文化的经济、哲学、文学、医学等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即以人和自然的和谐为其最终诉求。中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在古代,中医学就已经对人体的结构有了成熟的把握,之所以后来没有发展成真正的西医解剖学,完全是由中国辩证方法论决定的。在以功能作为取向的中国辩证科学体系中,结构始终是缺省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天圆地方”,从来就不是指的结构(天是圆形的,地是方形的),而是着眼于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阴阳学说是其核心和精髓。阴阳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那种阴阳转环,天人合一、循环论证的思维模型是先哲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古人认为,我们普通人的五官感知能力是有限的,这也是能够解释现代科学发展局限的原因。

    2

    请不要再用自然科学去解释中医

    我国著名的以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李可老中医谈到:学好中医要先“洗脑”。

    认识中医,首先要确立完全脱离西医学观念的思维逻辑。否则,勿谈中医。

    中医是独立于西方科学体系之外的一种认知体系。中医对人体的认知,是内证式的。器官结构始终是缺省的。中医所讲的心肝脾肺肾和西医的心肝脾肺肾的解剖认知完全是两个概念。一个着眼于功能,一个着眼于结构。

    中医的经络和穴位,在解剖学上并不能证明它的存在,但建立在这一理论上的针灸却在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

    名老中医蒲辅周治好了167例乙型脑炎,却用了98个不同的处方,和西医的可论证的重复性原则大行径庭。

    我们用两套认知系统去了解医学,确实是很难的事情,但是,没有这种完全独立的认知,我们往往会用西医标准去衡量中医,就像用数学的逻辑去解释语文。明明脑才是思维器官,中医怎么说“心主神志”?明明手术切除了脾脏,中医还说脾虚。

    3

    西医治的是病,中医治的是人

    广西首位中医博士刘力红教授给“医”下了一个定义:“察其失之本能而调之,使之恢复本能者,是为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有着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都有着自身的本能,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医就是要恢复人体的本能,通过恢复人体内部的平衡,来抗御疾病,而不是治疗具体的组织和器官。

    看中医,你可能会发现一个现象:中医没有确诊不了的病。人们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不是忽悠?其实这是由中医的辩证思维体系决定的。那种阴阳转环、天人合一、循环论证的思维模型决定了无论采用任何的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扶正祛邪,达到人体阴阳平衡。

    比如说,西医对待肿瘤,认为通过切除等方法让肿瘤消失就完事了。而中医关注的是病人通过治疗后的生活状态。究竟怎么评价癌症是不是治好了?其实现代医学已经意识到,过度的介入治疗可能会加速病人的死亡,并已经提出了“带瘤生存”的理念。

    有句话说得好,“时间能证明一切”。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中医药的理论,临床效果是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检验发展到现在的,而且濡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儿女。我们理应当让中医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传承发展,发扬光大。

    谨以此文献己微博之力。如您已对中医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将是对我的最高奖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识中医,从中华文化谈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qn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