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俗话说:“ 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 二张徐庞甘周魏, 枪神张绣和文颜, 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 打末邓艾和姜维。”吕布排名第一基本上大家都认同。同时,吕布还有着“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的美誉。然而,除了这些赞扬,吕布还有着同样广为人知的骂名——三姓家奴。那时的人想到吕布,除了无人能及的武勇,更多的还是吕布的骂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个才能出众的人怎样才会背负这样的骂名?回顾吕布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吕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与主流思想信念相违背,甚至大相径庭。
2.乱世需要怎样的人
东汉末年,民变四起,朝政崩坏,纲纪废弛,整个社会走在了下坡路上,而且越走越快。那么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什么是大家需要的?乱世思治,治乱师古。天下大乱了,大家就会想起过去的安稳,很自然的想法就是回到过去的安稳状态。东汉末年之前是的状态是什么——西汉的“文景之治”,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那时候的人,有一个很重要的品质,这个品质是大家都认同的,那就是忠诚。
周公为天下建立了一套严谨的金字塔形的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大夫、士和平民,自上而下,层层管理;自下而上,层层效忠。每个人需要效忠的对象是抬头就能看到的那个人。秦国虽然一统天下,建立了郡县制,但是土崩瓦解得太快,然后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继承不是一成不变,所以汉朝的郡县中还有国,国的存在本来就是汉朝师古的表现。
汉朝的地方官员中,只有少数高级官员是中央直接任命的,真正办事的吏员,是由地方官自己招募的。周公的金字塔教育人民“吃谁的饭,就要忠于谁”,到了汉朝,这套逻辑依然在,贯穿这套逻辑的信念就是忠诚。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的行为,所以我们是否喜欢或者信任一个人,是由他的行为决定的。在乱世,大家需要忠诚的人,大家喜欢的、信任的也是忠诚的人。那么,一个忠诚的人,他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呢?
忠诚的人,他会记住别人的恩德。
汉朝时普通人想要当官,要靠推荐,叫做“察举”。刘备从陶谦手里接下徐州后,曾经表举袁涣为茂才,茂才就是秀才,为了避光武帝刘秀的讳,才改成茂才的。吕布夺了刘备的徐州后,要求袁涣写信骂刘备,袁涣怎么都不肯写。后来,袁涣在魏国做官,有传言说刘备死了,所有的臣子都相互庆贺,唯独袁涣不这样做。虽然刘备是敌人,但是袁涣一直记着刘备的恩德。
东吴有个叫张纮的人,跟张昭并称“二张”。赵昱曾经为张纮举孝廉,后来赵昱和家人都被杀害,张纮非常遗憾自己没有能力报仇,于是派人去祭祀他,并找他的亲戚,要过继给赵昱,不让他绝后。
忠诚的人,他会尊重自己的长官。
钟会领兵攻亡蜀国之后,在姜维的建议下想要佣兵自立,结果失败了并且死于乱军之中。钟会的功曹向雄,收敛了钟会的尸身,并安葬了他。功曹是管人事的吏员,是个重要岗位。原本钟会造反而死,是不值得同情的。向雄替钟会收尸,完全没有考虑自己可能受到影响。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曹爽兄弟跟随魏帝曹芳在洛阳城外,城门已经被司马懿地人封锁。恒范想要出城找曹爽,被守城的官员司蕃拦住,恒范说:“你忘了曾经是我的下属了吗?”,于是司蕃就放恒范出城了。司马懿原本就是要置曹爽于死地,司蕃竟然放恒范去帮助曹爽,毫无疑问会将自己的处境变得十分危险,而他还是这样做了。
忠诚的人,他甚至会替长官复仇。
江东“小霸王”孙策,杀死了原吴郡太守许贡,许贡的门客一直记在心里。后来,孙策就被许贡的门客刺杀,最终不治身亡。
纵观整个汉朝,类似的事情很多,虽然存在一定的修饰的嫌疑,但是更能说明这是大家所希望的,所认同的行为。
3.吕布是怎样做的
再看看吕布是怎样做的。
吕布首先是个反复无常的人。
一开始,吕布是并州刺史丁原的主簿,也就是丁原聘请的吏员。丁原死后,吕布跟了董卓。董卓死后,吕布想要投奔袁术,但是袁术不喜欢他,他就北上投奔袁绍。在袁绍那里呆了没多久,吕布又跑到了张扬帐下。曹操东征徐州时,曹操的手下陈宫联合吕布,攻打曹操大本营兖州,结果曹操回师打败了吕布。吕布又跑去徐州,投靠了刘备。等到刘备跟袁术起了冲突,吕布又趁机夺了徐州。
虽然在乱世频繁跳槽可以理解,毕竟选择很多,但是频繁跳槽的人一半都不会让老板心生好感。然而刘备的一生也是频繁跳槽,甚至比吕布更多,可是刘备就赢得了“信义著于四海”的好名声,可吕布却变得声名狼藉了。为什么?
因为吕布又是个唯利是图的人。
投靠袁绍后,吕布与袁绍一起击败了黑山贼张燕,于是吕布纵容手下兵马四处劫掠,败坏了袁绍的名声,因此袁绍容不下他,反而要杀他。
刘备好心收留了吕布,吕布却趁机夺了刘备的徐州,然后又怕刘备壮大,索性赶走了刘备。
徐州的陈登想要去拜会曹操,吕布不许他去。但是一听到曹操任命自己为左将军,吕布又马上请陈登去曹操那里,为自己争取徐州牧。结果曹操不仅没有表举吕布为徐州牧,反而表举陈登为广陵太守,吕布很是生气。
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吕布的行事逻辑是只看对自己是否有利,有利就干,丝毫不顾虑后果。
最重要的一点是吕布是个恩将仇报的人。
吕布从走进世人的眼睛开始,就是一个恩将仇报的人。
丁原可以说是对吕布有知遇之恩,但是吕布在董卓的一番引诱之下,毫不犹豫就杀死了丁原,投靠了董卓。
董卓是个粗人,对待吕布是既信任,又随意。心情好的时候当作亲儿子,心情不好就直接拿手戟砸吕布,吕布心里很是埋怨董卓。再加上吕布跟董卓的侍婢私通,又怕董卓发现,于是在王允的一番游说之下,吕布又杀死了董卓。
如果丁原是死在董卓手里,吕布事后向董卓投降,或者董卓死在其他人而不是吕布手里,吕布的行为也不会这么令人不齿。
公司倒闭了,换一家公司是顺其自然的,大家都是讨生活。但是如果一边拿着这家公司的钱,一边做着搞死这家公司的事情,这样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不会受到别人的待见。
4.结语
一个人的行为不被大家认同,这个人就不会被大家所喜欢;一个人的行为与大家认同的行为相反,这个人就要被大家所讨厌。所以吕布处在一个要求忠诚的环境里,不仅不忠诚,还屡次背叛。这样的人不被大家接受,是理所当然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