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的睡眠问题困扰我很久,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起尝试过温柔的沟通后签订协议,尝试过提前半小时提醒,也尝试过写反思日记,可是效果微弱,我们俩还是经常因为这个事儿闹矛盾。后来我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睡觉拖延的问题?背后她的诉求是什么?有一些时候是因为我跟先生工作太忙,孩子一整天见不到我们,睡前想跟我们聊聊天;有一些时候是因为看了恐怖的侦探小说,害怕,想父母陪着睡觉;还有一些时候是因为兴趣班和做作业导致她完全没有时间玩耍,她想玩一会儿。。。可有时候,我太在意准时睡觉这个事,只要叫了几遍她还不去睡,就开始狮子吼,然后小朋友也开始生气,两个人开始吵架。。。
这样的沟通就是一个典型的无效沟通,我们都在表达情绪,甚至不是在表达,而是把情绪做出来。一个真正的有效沟通,需要关注三个要素:
没有问题,只有机会。没有过去,只有未来1. 觉察情绪:觉察到当下自己和对话者的情绪不是一个立即就可以获得的技能,需要长期的训练。在口出恶言,指责、埋怨时,先花30s内观下自己的情绪,在回应对方前,先想想对方话语背后的情感诉求是什么?
朝孩子吼的行为背后,可能是自己的愤怒,愤怒于为什么这么一件小事,自己都无法做到?这种对自己无能的无力感,如果没有觉察的过程,我可能就顺着这股愤怒,把无力感的情绪用激烈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了。安安有两回跟我吵架的时候,又说服不了我,也吵不赢我,气得就想离家出走。那一刻离家出走的行为传递的就是一种浓烈的情绪,表达着不被理解的失望,失望背后是渴望被父母认可的期望。
察觉到情绪,我们才能知道从何处入手去做管理,这是情绪管理的源头。
2. 表达感受:表达感受,是把背后的情绪、感受表达出来,不是做出来。
打个比方,孩子期中考试只考了80分,妈妈看到ta错的都是一些非常简单地题,就很生气的指责,这么简单的题目怎么都不会!考试的时候你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马虎?这个就不是在表达感受。
3. 面向未来。立足当下,面向过去,能找到的都是理由、原因。只有面向未来,才有可能达成目标,解决问题。
拿上面孩子考试的问题,我们如果应用上面的三个关键要素,看到孩子的80试卷,那丢失的20分都是由于粗心大意做错的,我们先觉察自己脑海生出的情绪,可能是不开心、生气。于是我们可以跟孩子说:安安,妈妈看到你试卷上那些因为审题错误、粗心丢失的20分,不是很开心。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梁小安后来跟我说,她可以做题时读题目慢一点,一道题一道题的做。。。如果下次还犯这个低级错误,让我记得狠狠的用戒尺打她三下,提醒她┭┮﹏┭┮
当然,情绪的觉察、情绪的表达能力,跟语言一样,是需要不断练习实践的。我也还在路上,这里仅仅只是一点微薄的体悟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