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青年非常守约,甚至离开了几天就想跟哲人再辩论一番,他很确信目的论只不过是一种诡辩,精神创伤依旧存在,人不能忘记过去,也不会从过去中解放出来。
于是一周后,他们开始了第二夜的辩论。
为什么讨厌自己?
青年首先问道,我很想喜欢自己,但是您告诉我“讨厌”是我有目的的自我选择,那告诉我,讨厌会有什么好处呢,我怎么可能选择呢?
哲人说,青年这样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优点,是自己下定了“不喜欢自己”的目的,因此只关注自己的缺点,不去关注自己的优点。
哲人引导青年分析自己为何只看自己的缺点。
青年说自己:性格不自信,总是悲观;太固执,对别人充满了怀疑,总是过于关注别人的看法;总是感觉活的不真实,像在演戏;除此之外对自己的身材和长相也很不满。
哲人问,如果一直讨论你的缺点会怎么样?
青年当然不同意,如果你身边有个全是缺点的人,真是让人反感。
哲人举了另外的例子。多年前,有个女学生找他辅导,她有严重的脸红症,不敢跟别人说话。她表明自己症状如果治好了,就去跟自己喜欢的男孩表白。
但是,哲人认为,她并不会这样做,反而,这种脸红症就是她为了避免被拒绝带来的失落伤害而让自己患上的,这样就可以找借口“我没有告白是因为脸红症”,从而自我逃避式的活在幻想里。这种情况在青春期极为常见。
青年觉得,这样岂不是永远治不好,一方面逃避,一方面又极为困扰。
哲人说,所有的心理学家都不会给她去治“脸红症”,因为她的过去都是建立在这种借口的自我逃避中,就算治好了,谁也没有办法保证她能够过的更好。最终她会再次陷入以往的症状,越来越重。
青年询问正确的治疗方式。
哲人指出她的根源在于,“对于自己没有自信”,因此阿德勒哲学的解决方式就是“鼓励”,首先树立自信心。
最终,这个变得自信的女孩等来了这个男生的告白,而治疗,也没有必要了。
因此,青年只看到自己缺点的原因,正是因为自己太害怕被别人讨厌,在人际关系中受伤,怕被轻视,因此选择逃避,切断与别人的联系,因此,他的目的是“避免在人际交往中受伤”。
所以,选择看到自己缺点,不介入人际交往,讨厌自己,缩进自己的壳,可以用这样的借口安慰自己,如果没有缺点就会招人喜欢。
青年认为哲人一语道破。
哲人说,人际交往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否定与伤害,也会伤害别人。
阿德勒曾说,“一个人要消除烦恼,只有孤独生活在宇宙的真空中”,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