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天一直在研究着怎么写小说,觉也睡得少了,晚上只睡了四个小时就醒了。
早上六点,天还大黑着,一直到八点,路灯还亮着,像是北京的五、六点。想再睡一会儿,却怎么也睡不着。
白天看理论,晚上看小说。旁边的宽先生张着大嘴打着呼噜睡着了。打开电子书,又生怕强光照着把他弄醒,他醒了我只能躺下装睡,就没法再看小说了。
今天写了大纲,主要人物和故事内容大致都有了,只是看接下来的下笔功力了。小说名字还没有想好,人物名字也一样,最不会的就是起名字,以前写的故事里的人物名字都是随口起的,也没想过他们的名字还有什么意义。
到底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写也没有确定。我想用第一人称,这样女主的心理会更好把握。第三人称只能冷静客观地描写,但对于小说中的众多人物来说是比较好掌握的。
到底想把男主女主写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情感偏向于谁。打心里来说,肯定是同情女主的,但她也有问题,就是依赖性太强,太粘人,最后导致男主受不了而分手。其实这篇小说的主角就是女主,写的就是她从恋爱到失恋到抑郁再到慢慢走出来的一个过程。
我读了不少的西方文学作品,说实话,自己更喜欢西方文学的小说手法。我说的西方文学不仅仅是那些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还有现代主义文学。它不单单是讲一个故事,这样的小说看起来太老套了。它往往从心理和意识的角度,也许看起来不那么顺畅,但是的确会深深地触动内心。
这几天在读王安忆的《长恨歌》,这个小说之前看了好几遍怎么也没看进去,最重要的是开头一章,完全是景物描写。佩服王安忆这么能写的同时也嫌文笔太过华丽,让读者不容易入戏,完全是在耍笔杆子。
起初以为王安忆与张爱玲的笔法很像,这次硬着头皮细细独来,觉得还是不一样。张爱玲的笔法更细腻,虽然语言华丽但不冗余,而王安忆就太过拼技巧了。
小说里有成段成段的评论与叙述,对话是较少的,而且对话也不像传统写作的格式,用引号括起来,都是在叙述中夹带着。
不过,不得不承认王安忆还是一个好的小说家。人物的刻画也极精细,里面几个主要人物王琦瑶、程先生、蒋丽莉和薇薇都跃然纸上,尤其上女主人公王琦瑶看似繁花似锦其实悲剧的一生,最终孤独终老被人杀害。
小说的主要功能就是刻画人物,这是小说与故事最大的不同。看完一本小说,记住的往往是人物而不是故事情节。
如此这般的读小说却也失去了读小说的乐趣,以前读小说只是看故事发展,小说讲到最后人物的命运到底如何,现在看小说要分析结构,看写作技巧,还要解读人物。
我的小说准备回国后开写,还有三、四天的时间思考,正好旅居日记也可以告一段落了。
2.
马德里人总是冷着一张脸,不像巴塞人见人就笑,人人见面就打招呼。
今晚还见识了马德里人的另一面。楼下的邻居从21:00开始就开大了音响,声音可以说是震耳欲聋。不仅音乐声响,时不时还传来一阵阵的欢呼声。
起初以为是隔壁有迪厅,结果出门查看,我们住的这一片完全就是居民楼,只有街对面有两家餐厅,餐厅除了喝酒聊天根本没有什么噪音。
最终发现吵闹来自我家楼下,我们住一层半,他们住负一层。从半露着的窗户可以看到里面的灯一闪一闪的。
这是一帮年轻人在狂欢,今天是周末,担心他们这么折腾会闹上一晚。西班牙年轻人经常是玩儿通宵的,他们这么玩儿下去,我们也别睡觉了。
两家只隔了一层楼板,音乐声和说话声听得很清楚。他们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音乐声一会儿特别大,一会儿就轻下去,“咚咚咚”地震得整个楼似乎都跟着一起晃。
我赶紧跟房东联系,让他跟楼下说一声,实在受不了。音乐声已经持续了快一个小时了,房东回了一句“I will call”,然后就没声了。等了二十分钟,我再问他,他又回了一句“I call the police.”
西班牙这边晚上扰民是可以报警的,别说这么大的声音,就是晚上使用电器如果有噪音,也会吃罚单的,最高可以罚到3000欧元。
楼根下一个穿白衬衫的老人一直走来走去,一会儿扒着那家发出声音的窗户看一眼 ,一会儿就开始转悠,像是等待着什么。
半个小时后,一辆警车停在了楼下。从车上下来两个警察,白衣老人马上迎了上去。原来不仅我们的房东报警了,隔壁楼里的邻居也报警了。
警察进了我们的楼门,没几分钟三个年轻人跟着警察走了出来。他们站在街上说着什么,年轻人跟警察解释着什么。音乐终于停止了。
与警察说完,他们又开始跟白衣老人聊了起来。我们透过窗玻璃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过了一会儿,又有几个年轻人从楼里走出来,一共是八个人,他们俨然是在开party 。
警察离开的时候已经23:00了,那几个年轻人围在一起仍然恋恋不舍地聊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