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子路与孔子(6):子路的药方

子路与孔子(6):子路的药方

作者: 妙智 | 来源:发表于2018-01-04 19:11 被阅读0次
子路与孔子(6):子路的药方

                    (六)
                  子路的药方

 

  子路的优点很鲜明,他爱好仁德,又聪明,又直率,又诚信,又勇敢,又刚强……但他的缺点也同样鲜明。帮助子路认识到自己的毛病并改正,扬长避短,这就是老师的责任了。有一天,子路坐在孔子的身旁,孔子就好好地为子路把脉开方。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未也。”

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种德行的六种弊端吗?子路原本跪坐在腿上的,听到老师问话,立马直起身子来。可见,子路在平常还是很注意礼貌的。子路回答说:“老师,我没有听说过。”孔子看到子路这个样子,也很高兴,和蔼地对子路说:

“居!吾语女。”

孔子对子路说:坐着吧。我来告诉你: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孔子说,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端是被人愚弄。并不是因为仁者愚蠢,而是因为小人知道你宽厚,不轻易怀疑别人,就利用你这个优点来欺骗你。

《孟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知?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以前,有人送了一条活鱼给郑国的大夫子产,子产就让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放到池塘里去。可是小吏把鱼拿去做成酸菜鱼吃掉了,回来复命,绘声绘色地说:(我已经把鱼放到池塘里了),刚放掉的时候啊,它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过一会儿呢,就活泼起来了,然后就迅速地游走了。”子产听了,高兴地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啊!”

小吏汇报完工作出来,嬉笑着说:“谁说子产智慧?我都把鱼吃掉了,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这个小吏就是利用了子产好生的仁德,编了一段活灵活现情景,骗得了子产的相信。所以对君子可以用恰当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道的方法来迷惑、愚弄他。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宰我,是孔子十哲言语科的高材生,在所有弟子中,他口才第一!有一次,他就想了个刁钻的问题来迷惑孔子,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宰我问:一个仁者,就是告诉他说“井里掉下一个仁人啦”,他也会跟着下去救吗?

这是个让人进退两难的问题:回答不下去救,那你不是仁者;回答应该跳下去救,那你自陷绝境。宰我假设了这个两难的问题来问孔子,至于宰我为什么这样问,我们到讲宰我的故事时再分析。孔子是怎么回答宰我的呢?

子曰:何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孔子毕竟是孔子,并没有落入宰我设下的圈套,他反问宰我说:为什么要这样呢?君子(他是明智的,知道是陷井)会远远地走开,是不会自陷危险的。你可以欺骗他(去看看),却没办法愚弄他(让他往下跳)。

真正的仁者是有智慧的,是不会被轻易被人迷惑、愚弄的。如果爱好仁德,却不好学,不增长智慧,那就容易被人当傻子愚弄了。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这个愚还有愚蠢、不明智的意思。如果好仁却不好学,它的弊端就是会做出愚蠢的事来。子路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在《长短经》的《反经》里,记载了这样的故事:

议曰:昔仲由为劭宰,季氏以五月起长沟,当此之时,子路以其私秩粟为浆饭,以饷沟者。孔子闻之,使子贡往覆其饭,击毁其器。子路曰:“夫子嫉由之为仁义乎?”孔子曰:“夫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是曰侵官。”

据说,以前子路做邵这个地方的长官。鲁国的卿大夫季氏限百姓在五个月以内开通一条运河,由子路主管这件事。为了鼓励大家做工,子路自掏腰包,把自己的俸禄都拿来买粮食供给大家吃。孔子听到了这个消息,马上派子贡去,把子路做的饭倒掉,把锅给砸破。

子路气坏了,跑去跟老师吵架,对孔子说:先生天天教我们要做好人好事,推行仁义,现在我这样做,却让子贡来捣乱。您这是嫉妒我行仁义吗?

孔子就说:子路!你不要糊涂,当了天子的人,因为天下都是自己的,所以能爱天下;当了诸侯,就爱自己国家的人民;当了大夫就只管自己职务以内的事;普通人,就爱自己的家人。仁义之举当然是好事,但是超过了范围的仁义,就侵犯了别人的权威。对你自己,对大家、对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

你是小组长。你的职责就是管好你们这一组。如果你干涉别组的事,就会让别组的组长不舒服。如果你还要去管学习、纪律、文娱、宣传,那你就得罪了所有的班干部。虽然你是出于好心,却影响了其他班干部的威信。结果会是,一来,班干部不喜欢你,大家不团结;二来,你一个人不可能管好班级所有事,以致班级乱成一锅粥。子路也是这样,虽然他爱好仁德,但考虑不周,一时的好心,会造成长远的恶果,所以,孔子才及时制止了他。这了就是孔子说的: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也就是曾子说的:

君子思不出其位。

子贡也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吕氏春秋》里记载了《子贡赎人》的故事,原文: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鲁国的法律规定,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如果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子贡是个爱好仁德的人,也很有钱,所以,他从外国赎回了不少鲁国人,却拒绝了国家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说:“赐啊(端木,名赐,字子贡),你错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德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为什么不再有人愿意赎人呢?因为有子贡的榜样在那儿,以后其他人赎回了人,如果去向国家要补偿金,就会有人说:这人比子贡差远了!做了好事,反而落了个坏名声。如果不去要补偿金,可是自己并不富有,回家可能都没钱买米,要被老婆臭骂一顿。赎人本来是为国家做好事,结果搞得自己里外不是人,算了算了,不赎了!这就是子贡爱好仁德而没有深入思考带来的后果。没过多久,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孔子是教育弟子们看重财物吗?显然不是,他看重的是:

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就像老师在黑板上演算一道数学题,其实老师看一眼就知道答案了,但老师还是一步一步进推演、计算,是让学生把解题的思路和步骤看得清清楚楚,这样,学生就掌握了解决相同类型问题的能力了。如果老师只管自己做题,直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那对学生一点作用也没有。所以,老师与圣人做的事是一样的,都是表演给别人看,目的是让别人也学着样子去做。如果只羡慕圣人的仁德,却不认真学习圣人的表演过程,像老师那样直接写个结果出来,因为我们的智慧还不够,那结果往往是错误的、愚蠢可笑的。可见,孔子并不是让子路不仁,并不是教子贡贪财,而是教导子路、子贡要做一个好老师,要好好地表演给百姓看。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孔子说,爱耍聪明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端就是自以为是。比如宰我,他就是爱耍聪明,仗着自己口才好,常常出题刁难孔子。子贡与宰我同为言语科的高材生,他也有这方面的缺点。

子贡方人。

子贡不仅口才好,各方面都很优秀,所以他有点飘飘然,自我感觉良好,闲来无事喜欢方人。方人就是对别人评头论足。有一天,孔子批评了子贡,

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孔子说:赐啊,你就很贤良吗?我就没这闲功夫!你有时间在这儿八婆,不如好好学习,多读些书吧。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讲求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端是容易受到伤害。在《庄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尾生,也叫微生高,是孔子的老乡,孔子曾经评论微生高,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当时乡里人都说微生高是个性格很直的人。但是孔子说:谁说微生高直呢?有人向他借点醋,他自己没有,却从后门溜到邻居家去讨来再借给别人。孔子认为,自己家里没有醋就应该直说没有,这才叫直。而微生高不直说自家没有,跑去讨点来借给别人,虽然是热心肠,但算不上直。

虽然微生高算不得直,但他诚实守信则是肯定的。有一次,他与女朋友约定在一根桥梁下相见,可是,迟迟不见女子前来。微生高一直等到深夜,桥下的水涨起来了,但是微生高坚守信约,死死地抱住桥梁不肯离去。结果,他就这样抱着梁柱,被淹死了。

微生高好信,这是毋庸置疑。但是他却不够好学,不够变通,他完全可以先到高处来,等水退了再去桥梁那儿等。但他为了守信的名声,抱着梁柱不肯离开,结果被自己死守的虚名给害死了。所以孔子说,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贼是伤害的意思,讲求诚信而不爱好学习,没有智慧,就会受到伤害。

子路也是为了重视信用,不听师弟的劝阻,执意前往暴乱的卫国,结果被杀死了。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孔子说,爱好直率而不爱学习,它的弊端是说话尖刻,刺痛人心。

有位公主一周岁了,国王请了许多客人来贺礼公主的生日宴会。大家都纷纷送上最美好的祝福。有人说,公主会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姑娘;有人说,公主会成为最幸福的人;有人说,公主会成为舞蹈家;有人说,公主会成为歌唱家……当然,这些都是祝福的话,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话能实现。但是,有一个人走了出来,他说了一句绝对能够实现的话,他说:公主一定会死去。

他说的话是最真实的——确实每个人都会死去,公主当然也不例处。但是,这直率的真话,能把孩子父母的心都绞碎了。

这个缺点子路的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别说对其他人,就是对老师,子路说话也是直挺挺地刺过去,如前面提到过的:

“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夫子嫉由之为仁义乎?”

也只有孔子这种具有博大胸怀和温和性格的人,才能以柔克刚,包容得住子路夹枪带棒的话,如果是一般人,怕是早就要冲上来跟子路打一架了。可是,子路十分勇猛,别人敢怒却不敢言,更别说敢跟他打架了。但是好勇也有它的缺点,孔子说: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端就是捣乱闯祸。子路戴着高帽,挎着长剑,盛气凌人地来找孔子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爱好刚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端就是胆大妄为。“搏虎冯河,死而无悔者”说的就是像子路这种空手搏虎、赤脚渡河,死了都不知悔改的刚强以至狂妄的人,孔子是不会跟这种人一起出去浪的。

如何做到仁而不愚、知而不荡、信而不贼、直而不绞、勇而不乱、刚而不狂呢?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要好好学习两样东西,一是文,一是礼。学文以渊博自己的知识,学礼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

相关文章

  • 子路与孔子(6):子路的药方

    (六) 子路的药方 子路的优点很鲜明,他爱好仁德,又聪明,又直率,又诚信,又...

  • 孔子与子路

    孔子与子路 通读完论语、毫无疑问孔子最喜欢的是颜渊。他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 子路与孔子

    原文【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能够通过单方面...

  • 子路与孔子(5):子路顶嘴

    (五) 子路顶嘴 孔子虽然下学人事上达天命,但人事有否有泰,天命有穷有通,孔子通...

  • 子路与孔子(7):子路成人

    (七) 子路成人 子路虽然时常顶撞老师,但非常爱听老师的教诲,并且听好之...

  • 子路与孔子(1):子路初见

    仲由,字子路,一字季路,比孔子小九岁。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里介绍说: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

  • 子路与孔子(3):子路不悦

    孔子在鲁国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带着子路等人开始周游列国。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

  • 论语学习6/12

    6月12日 《子路篇》 13.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译文: 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

  • 子路与孔子(8):子路问鬼神

    (八) 子路问鬼神 老师病倒了,再也没人在耳边婆婆妈妈了,再也没人教训和...

  • 子路与孔子(2):子路伉直

    【子路鼓瑟】 子路学习弹瑟了,没多久就弹得有声有色,师弟们都夸子路聪明。子路很得意,有空就抱着瑟到老师门口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路与孔子(6):子路的药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kd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