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鼓瑟】
子路学习弹瑟了,没多久就弹得有声有色,师弟们都夸子路聪明。子路很得意,有空就抱着瑟到老师门口去嘚瑟,希望老师也夸夸他,孰料事与愿违,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孔子说,子路鼓瑟干嘛老是跑到我门口来呢?子路没等到老师的夸赞,却等来了老师的责怪。羞得满脸通红,抱着瑟逃走了。原来子路生性好勇,瑟声中常流露出刀光弄影剑。孔多次点拨过子路,但子路在这一点上始终没有突破,一次次来交作业,孔子听着都是戾气横飞。因此,孔子很不高兴。弟子们不知原委,以为老师讨厌子路,也就渐渐地不敬重这位大师兄了:
门人不敬子路。
孔子一看,坏了!弟子们误会了。于是,又找了个机会,对弟子们说: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孔子说,子路的瑟其实鼓得很不错,可以说已经升堂了,只是还没能入室。入室,就是指弟子进入老师的房间,受老师真传的意思。
《西游记》里孙悟空被菩提老祖打三尺后,三更里跑到菩提老祖的房间里,领受了老师传授的高级法术,这就是入室。而孙悟空之外的弟子,虽然入了门,升了堂,但没有入室,没有得到师父的真传。
慧能和尚在说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子后,被五祖弘忍大师叫进了方丈室。怕别人看见,两人又躲进蚊帐说话。又怕被人听去,二人又藏到被子里,弘忍大师点上一根小蜡烛,把《金刚经》的心法传授给了慧能。慧能得到了五祖的真传,这就是中国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
【子路诵诗】
子路自从跟了孔子,就经常陪伴在老师的左右。孔子常与各种达官贵人甚至是国君见面,那些人穿着豪华,而子路家里穷,穿的是破旧的袍子。但是子路与这些人站在一起,却是落落大方,从来不觉得有什么羞愧。孔子很高兴,就夸赞子路:
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
孔子说:穿着破烂的旧袍子,与穿着狐貉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并不觉得羞耻惭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并且引用《诗经》上的话说:不嫉妒,不贪求,怎么会不好呢?就是说,子路有这样的好品质,一定会好起来的!
终于得到老师的夸赞了!并且老师还引用了高大上的《诗经》中的句子来夸赞自己,这太难得了!太珍贵了!于是,
子路终身诵之。
从此,子路高兴得合不拢嘴:“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忮不求……”晚上做梦的时候,也会念几遍笑两声,笑两声又接着念。孔子看他烧得不轻,又当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孔子说,老是这个样子,怎么能够好起来呢?
【子路问君子】
子路问君子。子曰:“作己以敬。”
孔子向孔子请教如何做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做好自己,以得到他人的尊敬。作己就是《大学》里讲的“在明明德”,是大人之学的第一大目标,相当于佛教所说的“自度”。这个目标是非常高的,很难达到。没想到子路听后,却瞪大眼睛说:
如斯而已乎?
就像这样吗?老师您不是忽悠我吧?这就算是君子了?孔子刚喝到嘴的一口茶差点喷在子路的脸上。看着子路那傻不愣登的样子,孔子忍气吞茶,又加了一句:
修己以安人。
修正自己,以安养他人。这就是《大学》讲的“在新民”,是大人之学的第二大目标,相当于佛教所说的“度他”。要实现这个目标,更是难上加难!没想到子路听后,还是瞪大眼睛说:
如斯而已乎?
就是这样吗?如此而已吗?老师您还是忽悠我啊!孔子看着这个完全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的憨厚学生,想哭又怕吓着子路,想笑又怕伤着子路,不得已,只好又加了一句:
修己以安百姓。
修养好自己以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养。这就是《大学》中讲的“在止于至善”,是大人之学的终极目标,是圣人、佛陀才能达到的境界。孔子这次学乖了,他不等子路瞪圆他那无知的大眼睛反问,抢先一步说: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修养好自己以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养,这只怕是尧和舜也还做得不够完美哩吧?你小子就别再说什么“如斯而已乎”了!
【子路言志】
子路还有一个特点:老师每次提问,只要他在场,必定是第一个抢先回答。
有一天,颜渊、季路两人与孔子呆在一起,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孔子说,为何不谈谈各自的志向呢?子路马上抢着说: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和好衣服都与朋友们共享,用破旧了也不抱怨。虽然子路本来也没有什么好衣服,更没什么好车子,但他就是这般豪爽、重情重义。
【子路从游】
有一次,孔子心灰意冷地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这个世道不行了,好的主张行不通了,我想乘着船出海去算了。有闷气不发来,会憋出病的。所以,孔子有时候也会在弟子们面前说说泄气的话。可是子路听了老师的话,不但不觉得丧气,反而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他最愿意听到的是老师的后半句话:
从我者,其由与?
跟我一块走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老师那么信任他,漂洋过海去天涯海角,也只想着带上他,这是多大的光荣啊!所以,
子路闻之喜。
子路听到老师的话,欢喜得手舞足蹈。至于孔子哀声叹气地说的“道不行”,他根本没在意。道行也好,道不行也好,反正都没有老师对他的信任重要。只要老师喜欢他,天塌下来也没关系。老师说出海,子路迫不及待,挽起裤腿就要出发。
孔子本来心情很郁闷,但看到子路这憨厚耿直的样子,也乐了,说: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说,仲由啊,你的勇气确实胜过我!我只不过感慨一下,发发牢骚,随口一说,你这傻小子却拔腿就走。可惜,我没有地方去弄到造船的木材啊。
子路就是这样的人,你说要带他出海,说走他就走,也不问去哪里去多久,也不问要带多少干粮,也不问有没有船。
【子路争风】
在子路面前抒发感情,那纯属浪费。算了,换个人吧。所以当孔子的抱负再次得不到施展的时候,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孔子对颜渊说:回啊,如果有人用咱们呢,就干起来;不用呢,就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
接下来,应该是颜渊回答老师,没想到一旁的子路插话了。子路听老师说只有颜回与他一样,就像喝了整坛的山西老陈醋,酸得不得了,他不等颜渊回答老师的话,就急忙问孔子:
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路问,老师如果您要率军打仗,会找谁共事呢?子路心想:别的不必说了,行军打仗谁比得过我呢?老师您一定得找我共事吧!
孔子跟颜回说“舍之则藏”,原本只是想跟颜回抒发一下心中的郁闷。没想到那耿直的子路却跑来争风吃醋,要证明自己才是老师最器重、最离不开的学生。孔子酝酿了半天的情绪,准备与颜回合唱一首伤感的歌,不料子路却抢先讲了个肤浅的冷笑话,搞得孔子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没好气地说: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说,(像你这样)赤手空拳上山打虎,光着脚丫下水渡河,死了都不知道后悔的人,我是不与他共事的。我所共事的,一定是面临任务便惟恐有失而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成就事功的人。
谨慎小心是孔子与颜回二人做事的风格,而子路好勇、冲动、不计后果。上次孔子说要出海,子路一听就拔腿要走,孔子只好委婉地说“无所取材”——咱弄不到木材做船,走不了。这次聊天,子路还是没有长进,所以孔子就不客气地批评子路是“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还直接拒绝了子路的“入伙”申请——吾不与也,并借用颜回的优点来教训了子路。
子路争风吃醋不成,反吃了一顿大大的教训。可是,没过多久,子路爱嘚瑟的毛病又犯了。
【子路不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这天,子路、曾点、冉有和公西华几位同学与老师在一起。孔子说:虽然我年长了你们几天,但你们不要在意(咱们随便聊聊)。你们平常总是说“没有人赏识我们”,如果有一天,有人赏识你们了,你们准备怎么做啊?
你们猜,谁会先发言?用脚趾头也能猜得到——只要有子路在的地方,别人永远别想抢先。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率先回答说:假使有个中等的千乘之国,夹在大国之间,外面有不断的战争威胁,内部又有连年的饥荒,如果让我去管理,只要三年,可使百姓变得勇敢,并且懂得道义。
子路是在说大话吗?没有!子路不仅自己武艺高强,他还善于领军打仗,并且,他还擅长管理百姓。他确实有这个能力。可是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后,是什么态度呢?
夫子哂之。
哂,有两种意思,一是微笑,一是讥笑。子路说完,孔子笑了笑,这微笑里也包含了讥笑的意思。
子路有那么大的抱负和能力,孔子为什么要讥笑他呢?子路心里大概也在纳闷:先生干嘛总是看不惯我呢?曾点也有些纳闷,等其他同学走了之后,就问孔子:
夫子何哂由也?
老师,您为什么笑话由呢?孔子告诉曾点: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懂礼、谦让才好。你看仲由说的话,一点都不谦虚礼让,所以我才笑他。
【子路行行】
孔子的教学方式,就是经常与弟子们一起聊天、说笑,通过观察弟子们的言谈举止,看看他们有什么不足之处,然后帮他们指出来。可是有一次,孔子却开了一个非常过份的玩笑:
闵子侍侧,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
弟子们站在老师身边的时候,闵子骞是恭敬而正直的样子,子路是很威猛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而快乐的样子。这几位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教这样的学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因此,看到这些学生围绕在身边,孔子很高兴。就开了一个玩笑,说: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孔子说,像仲由这个样子,怕是不得好死。
这让人很不理解:孔子这是有多看不惯子路啊?大家正开开心心的时候,他却突然说子路会不得好死,这玩笑也开得太过份了!我们都要帮子路生气了。
孔子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子路的性格过于刚强。太刚强的东西,往往容易损坏。孔子看到子路“行行如也”的样子,担心子路会遭受横祸,得不到善终。因而在大家都很开心的时候,用说笑的方式帮助子路指出来,一来可以让子路不至于太尴尬,二来希望子路能改正,避免“不得好死”的结果。
上传中,请稍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