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培养一个好习惯,还是练就一门技能,用好“微习惯”的力量,不啻是一条捷径。
“微习惯”这个名词是出在《微习惯》一书。它的作者斯蒂芬.盖斯以前是个典型的loser(失败者),可他在人生的某一节点决定改变。
当他看到镜子中自己已胖到不行的身材,他运用了“微习惯”的力量,在起步阶段每天仅做一个俯卧撑,由于这样做起来毫不费力,他还因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他坚持健身两年后,身材恢复往昔。后来,他把“微习惯”的力量用在了阅读和写作上,结果写作量是原来的4倍,阅读速度更是提升了8倍。他也因此实现了人生的逆袭,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我至今已坚持写作520天,回忆当初写作的情景:各种焦虑扑面而来——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写好的文章有没有人看?……
好在我抱着“完成比完美重要”的心态,运用“微习惯”的力量,从每天一篇100字的文章开始写起。
写着写着,我发现写作带给我太多的美好:写作能间接地抚平我焦虑的情绪,因为它令我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当下的自己;写作让我养成了坚持做一件事的习惯,这是自小到大我所欠缺的品质;写作令我体悟了人生的真谛——不在于外在物质的丰硕,而是要内心淡定从容地过好自己的一生。
在上述如此多的正反馈面前,我渐渐地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写作也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至今不敢设想,如果不是因为“微习惯”的力量,我是否能将写作视作一辈子的事业?
写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地问:“为什么‘微习惯’的力量如此之大呢?”
我们都知道“凡事开头难”的道理,人的天性是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毕竟这样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少。而“微习惯”通过点滴的改变,让我们接受起步阶段的缓慢,而且由于在大脑舒适区边缘一点点地加以改变,大脑也乐于接受。
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一书中也提到,“舒适区边缘是另一个重要规律,它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态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微习惯”正是暗合了这个道理,让你的改变变得不再那么困难,也能令你乐于接受这样的改变,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其实,不论是学习外语,还是写作,本质上都是练就一项技能,因此当你运用“微习惯”的力量之后,你将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见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