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言185
《薄伽梵歌》笔记
一种信仰在人类之中诞生后,往往要给信仰它的人制造一种相应的世界。佛教中自有佛祖以及西天极乐世界,道教中自由神仙,玉皇大帝以及天宫,而西方的宗教中,希腊神话有有诸神以及奥林匹斯山,基督教中自由上帝以及上帝所在的天堂,至于其他的宗教也都自有它们各自的始祖诸神以及相应的神话世界。例如,我在广西上班的时候,那里壮族人民也自有创造他们的神达勒甲,布洛陀,也有着类似于他们自己的“盘古开天地”以及之后产生的额神话世界。但这往往都只是涉及到他们各自族人与相应地域,可《薄伽梵歌》中所构造出来的神似乎并不是如此,在《薄伽梵歌》书中所描绘的世界里,其包含之大,所指之广,是前所未有的,甚至是它创造了整个宇宙,而这个世界所有的神,都不过是主奎师那在某个时间段之内的化象,而更多的我们所描述的神在其中在奎师那的世界中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半神人的存在而已。
《薄伽梵歌》中所描绘神与众生的关系也是很特别的,在我读完之后留给我的印象大抵如此:人的吃喝拉撒,出生与死亡都只不过是物质的分解与化学变化,只有人的灵魂才是永恒不灭的。正如书中那副图所描述的那条曲线一般,人的肉体随着出生,生长,再至衰老,死亡,然而灵魂却一直都存在着,贯穿着那条波浪线,永无终结。不过灵魂却也分为几种,对于信仰半神人的人,他们的灵魂将会在物质世界循环中轮回,也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死;对于没有信仰的人,他们的灵魂则会跌落在更加低等的星球上;而对于信仰奎师那的人,则会走向一个更加高等的星球,那个地方是没有生死,没有物质循环的永恒世界。不过,总的来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灵魂都是奎师那意识的一部分,都是奎师那意识的碎片,在本质上是与它相连的,只是灵魂的走向不一样的地方而已。
看完《薄伽梵歌》一书之后,另外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里面所说到的瑜伽。这里所说的瑜伽却绝对不是我们平日里所认为的那种瑜伽了,现代的社会里听得最多的就是利用瑜伽来减肥瘦身,锻炼身体。可真正的瑜伽却完全不是这个目的,真正的瑜伽是用来与奎师那的意识相连接的,从而让我们的灵魂进入到奎师那的世界。在书中,它将瑜伽分为了八类,练习遵守戒律,品德训练,体位法,控制呼吸,收回感官感觉,集中注意力,冥想或禅,灵性的心醉神迷,而其中灵性的心醉神迷便是最为接近奎师那意识的境界了。所以,在印度,真正的瑜伽者一般都会选择空旷的地带,或者是高山上,最好的是恒河边上的神圣之地,他们会在那里做瑜伽,在那里冥想,因为在那里可以更好的吸收天宇之气,是与奎师那意识最为接近的地方,自然也就更容易与奎师那的意识相连接上,到达它所属的地方。对于我平日里所接触到宣扬的瑜伽,则更像是一个理解方向偏离的延伸,应该说是已经脱离了它原来的意义所在了。
另外,书中还谈到能够进入主奎师那的世界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做奉爱服务,另一种就是类似于做瑜伽那种直接进入到奎师那的世界了。然而,无论是哪种途径,想要与主奎师那的意识相连接上并且超凡入圣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奉爱服务需要的是虔诚的心,只有毫不怀疑,并且是满怀信心的做奉爱服务,这大抵就是不容许你对它的存在任何的怀疑(包括对它的存在),并且还要信心满满的。当然,如果你真正做到没有任何怀疑,自然也就会信心满满的了。不过,我对自我客观分析之后,我觉得这点对于我来讲是无法做到的,至少对于现在的我来讲是如此;第二,就是直接与奎师那的意识相连了,这种也同样不是那么的简单,那需要付出比常人大上许多倍的修行与忍耐。所以,在印度会有很多的苦行僧,他们选择了与世俗隔离,终日只为修行,冥想,只为接近奎师那神的意识。所以在印度修行的苦行僧,往往看起来骨瘦如柴,一身的肮脏邋遢,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是俗人所无法拥有的纯净,并且他们的思维意识往往也达到了一种罕见的高度,所以这样的人在印度也是很受到尊重的。
最后,对于书中涉及绝对性,我是无法完全认同的,比如书中有提到说就算是哲学家,如果不信仰奎师那,那么都是愚钝的,是低等的。然而,对于书中所提到行动中的苦修以及精神上修行我却还是比较认同的。
现代的科技发达了,我们的物质上较之以前已经是可以说是很丰富了,可是我们的精神上却并未如同物质丰富那般的丰富起来。所以,当我们沉浸与物质的享受,感官的快乐无法自拔的时候,或许这个时候,对于宗教的苦修以及它们所宣扬的精神高尚或许就是我们从物质诱惑中走出来的一剂良药了。但这似乎又是一种矛盾,如果一个人无法绝对的信仰,那么往往他又会容易走向完全相反的物质堕落方向。比如说一个人,当他面临生死(或许是他自己,或许是看到他身边人的死亡)问题思考的时候,他或许会想:我一旦死了之后,这个世界就和我不再有关系,所以在我活着的时候我为什么还要顾及这么多呢,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多的克制呢?而一旦这样的想法涌入到了这个人的思想里,只要他自身具备享受物质以及纵乐欲望的条件,那么自然就会选择沉醉在物质享受与感官快乐之中了,也就不会以它为目标了,而这样的“堕落”只要有一次,那么后续就自然难以自拔了,特别是在自身的身体与精力充足的情况下,那些欲望的禁果一旦品尝到之后便会难以克制了,所以也就更加谈不上精神上的修为以及苦修了。一旦人们都这么思索,一旦精神信仰缺堤,那么可想而知,我们的世界必将会变成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
可是,反过来说,要我们所有的人都如同虔诚教徒那般去苦修,却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毕竟是需要强大的恒心与精神忍受力的事情,同时都去做那样的苦修,那么我们的社会比必将紊乱不堪。人们不努力劳动,都如同苦行僧那般的生活,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将是无法发展突破的。因此,我更趋向这么认为,这个世界需要宗教,需要信仰,不说那些过于虚空的影响,我想大多数宗教它至少会给人一种向善的引导力量,可是对于宗教本身我们也不能过度的沉迷。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不至于那么空洞却也不会显得那么愚昧。
至于我们怎样去分析现实与自身,找到生活与精神的平衡点,这就需要我们自身去控制与把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