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传》07:多年积累,才情绽放

作者: 芷水蓝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16:40 被阅读219次

01归国

在国外,杨绛经常给家里写信。然而,路途遥远,往往收到回信时,寄信已寄去好些日子了。

国内发生动乱后,他们才从报上得知,许多地方沦陷了,包括他们的家乡。

杨绛很担心家乡的亲人。还好,不久收到了三姐的回信,说父亲已经带着家人到了上海,住在她家。

杨绛稍稍宽了心。然而,不久她发现,好像有很长一段时日,信中总无母亲的声音?

过完新年,大姐才告诉杨绛,母亲已于年前逃难时去世。

杨绛悲痛不已。她后来在《我们仨》里写道:“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遭遇的伤心事,悲苦得不知怎么好,只会恸哭,哭个没完……我自己才做了半年妈妈,就失去了自己的妈妈。常言‘女儿做母亲,便是报娘恩’。我虽然尝到了做母亲的艰辛,却没有报得娘恩。”

母亲过世后,父亲也没再给杨绛写过信。这让远在他乡的杨绛担心不已。

钱钟书一家也没幸免,几经辗转,最后是躲在亲戚家才逃过一劫。

对国家的焦虑,为家人的担忧最终让他们决定回国。

钱钟书联系了国内的老师同学,希望能找一份工作。很多人给他发来了邀请,钱钟书接受了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友兰先生的邀约。

1938年9年,他们登上了归国的邮轮。

颠簸多日,抵达香港。钱钟书先行下船。准备换船至昆明。

杨绛则继续带着女儿去上海。

02工作

当时钱杨两家都逃难到了上海。

钱家房子里住了很多人,杨绛带着女儿回来,只得跟弟媳和她家儿子挤在一个房间。

杨绛父亲那儿倒宽敞。所以在钱家住了一晚,杨绛便带着女儿回到了父亲这里。

时隔多少个日日夜夜,她终于见到了疼爱她的父亲。父亲见到最疼惜的女儿,也是喜悦异常。

只是,当时父亲是寄居在杨绛三姐家。杨绛不好在那里长住,只好又在附近租了一间房子。

好在自己住的房子与钱家和三姐家都不远,杨绛便这里住几天,那里住几天。陪陪两家老人。

乱世中的生活,不免凄苦,杨绛却倍觉知足。她说:“我们不论有多少劳瘁辛苦,一回家都会从说笑中消散。”

当然,这样的日子也不是长久之计。她得有工作。

杨绛曾经的母校振华女校的校长王季玉女士找到了她,请她做在租界开办的振华女校上海分校的校长。

对于这个工作,杨绛其实是不太愿意做的。儿时父亲的为官经历给她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使她坚定一个信念:做什么也别做官。

但,振华女校是她的母校,校长是她的恩师,盛情难却。

最终,她征求了父亲的意见,勉为其难地出任了校长。自谓:当这校长好比“狗耕田”。

除了学校校长,她还找了份给富商孩子补课的兼职,来贴补家用。

那段时间,她忙得不可开交。对女儿的陪伴少了,对钱钟书的关心也淡了些。钱钟书写信来,经常得不到回复。为此,他还曾写下“万念如虫竞蚀心,一身如影欲依形”的苦涩诗句。

不过,虽如此,对于杨绛的工作,他还是支持的。一身才情的杨绛,不出来教书育人简直太浪费。

03创作剧本

1941年夏天,钱钟书暑假回上海。

他准备辞去此前父亲钱基博极力推荐的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外文系主任一职,重回西南联大教书。

只是一等再等,清华的通知书迟迟未到。

到了年底,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沦陷了,他只得继续待在上海。

杨荫杭把自己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的钟点授课让给了他。学识渊博的他,很快成为正式教授。正是在这所学校,钱钟书认识了发掘杨绛剧本创作才华的陈麟瑞。

此时振华学校在上海沦陷后被迫解散。杨绛另找了份小学教员的工作,没有那么忙了,业余时间她开始创作话剧。

起初,她觉得自己没有经验,也没看过多少话剧,害怕写不好。受到多次鼓励后,她创作了第一部话剧《称心如意》。

送给陈麟瑞看,接受了他的“指导”,做了修改后,这部喜剧被陈麟瑞交到了当时上海戏剧社成员李健吾的手里。

不久,这部剧就被安排公演。一上演,就引来了满堂喝彩。

在戏剧上演前,李健吾让杨绛起个笔名用做宣传,此前她一直是用“季康”。鉴于经常有人把“季康”两字念得太快而成“jiang”,她便取了”杨绛”的笔名。

随着《称心如意》的一炮而红,“杨绛“这个名字为世人所熟知,并从此跟随了她一辈子。

04再接再励

初获成功后,杨绛再接再励,一鼓作气又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和悲剧《风絮》。其中,《弄真成假》成为她的又一代表作。

该剧一上演,就获得了比《称心如意》更大的反响。各大报纸争相刊登报道,演员都以出演杨绛的剧而骄傲。

许多戏剧前辈给她写感谢信。感谢她的创作改变了戏剧界多改编外国作品的窘境。

这样说来,可以说,杨绛的戏剧创作开创了中国戏剧的先河。

李健吾说:“假如中国有喜剧……我坚持要说,在现代中国的文学里面,《弄真成假》将是第二道纪程碑……第一道纪程碑属诸丁西林,人所共知;第二道我将欢欢喜喜地指出,乃是《弄真成假》的作者杨绛女士。”

后来,这部剧直到杨绛90多岁高龄时,还在上演。

杨绛在《喜剧二种》的“重版后记”中写道:“如果说,沦陷在日寇铁蹄下的老百姓,不妥协、不屈服就算反抗,不愁苦、不丧气就算顽强,那么,这两个喜剧里的几声笑,也算表示我们在漫漫长夜的黑暗里始终没丧失信心,在艰苦的时候里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

是的,在黑暗中保持乐观,也是杨绛一生的信念。

而她的才情,至此,举世瞩目。

当时的戏剧前辈夏衍曾说:“人们都喜欢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

90天挑战训练营三期 第七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绛传》07:多年积累,才情绽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lr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