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无戒90天往期挑战营美文散文随笔
汪曾祺《受戒》:受戒背后的无戒之美

汪曾祺《受戒》:受戒背后的无戒之美

作者: 作家苦旅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21:09 被阅读657次

    还是以豆瓣书评开始今天的文章解读,我认识汪曾祺是从《端午的鸭蛋》开始的,尤记得那个挂在脖前的双黄鸭蛋,是儿时的我追求的一份幸运,可那是高邮的特产,在四川,我们只有江油,一个因李白和地震而出名的地方。和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样,儿时语文课本里的文章总让人难以忘怀,一则因为老师要求我们背诵,二则因为作品本身的童趣贴合儿时的心理,我想这也是作家写作之高超的地方。那时的我们,也竞相模仿偷蚕豆,捕鸟等活动,并乐在其中。同样,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落华生的《落花生》,老舍的《济南的雪》也给了我们儿时无限的瞎想。作家在作品里输出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这些也影响到阅读的我们。

    如果说语文课本里的《端午的鸭蛋》是我初识汪曾祺的一个契机,那么走进汪曾祺的文学世界,当属《受戒》莫属。“受戒”本是一个很熟悉的佛教词,指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受训戒。《受戒》这篇散文化的小说讲诉却是一段唯美而朦胧的乡村爱情故事,恋爱的男主角是一名小“和尚”,故事的开头是:明海在第一次来庵上的路上认识了小英子,小英子住在荸荠庵附近,明海老往她家跑,四年以后,明海就要受戒,受了戒,明海就能做“沙弥尾”,将来能做方丈,小英子划船送他去善因寺受戒,之后有送回他,可小英子突然不想明海受戒,当方丈。故事的结尾是:小英子向明海和尚告白,问他要不要自己做老婆,明海说“要”之后,他们双双会意到彼此的心意后,进了芦苇荡。这段开放式的结尾如此唯美,让人遐想到他们爱的去路。作者以反讽的方式将“受戒”与性成熟结合在一起。通过一个世俗化的佛门故事,描写了普通人的人生欢乐,表达了对纯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与赞美,同时也含蓄的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和批判。

    《受戒》是美好的,他们的结合好像受到清规戒律的阻碍,却又实在有天成之妙。也许真如文章所说“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和尚能唱小调山歌,能吃水烟,能打牌,不像许地山在《命命鸟》里写到的殉情爱人,敏明和加陵,他们竟不能生前相守,定要死后做那两头一身的命命鸟。也不像沈从文《边城》里的翠翠终究只能在梦里抓到虎耳草,《受戒》里和尚和小英子的幸福是真实的,他们在芦苇荡的欢乐是唯美的,没有孙犁笔下的腥风血雨,和平年代里,两个相爱之人拥抱,如芦苇风中招摇的姿态,让人怀想,回味。

    其实越是戒律的约束,才可以衬托出无戒之美。汪曾祺本师承沈从文,沈从文师承废名,废名有《桃园》的诗化小说,沈从文有《萧萧》和《丈夫》,而汪曾祺有《大淖记事》和《受戒》,这些普通人的生活不尽完美,却还原一方民俗民风,童养媳萧萧因为生下了儿子到了夫家的谅解,《丈夫》里的花船妓女因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也被人谅解,而这里,在汪曾祺笔下,“做和尚成了一种生存技巧”,因而清规戒律不是重点,更重要的是人的本性的释放,在本该囚禁时的一种天然的释放,使人性美的光辉达到了极致。

    这里,用来反戒律的,反伦理的武器,不是其它,而是两颗懵懂天真心灵的撞击,一个是农家女,一个是小和尚。如果说王小波在《我的黄金时代》里与“破鞋”的苟合是一种抗争,它是一种喷薄的爆发的力,也许无关爱情。那么《受戒》里的反抗则是一种唯美而蓄积的力,它并不具有破坏性,读后让人受到爱的滋养,灵魂之解脱。难怪有人说:“小英子曾是他儿时的梦中情人”。

    文末,附一首诗,送你一段芦苇的瞎想:

    《妈妈,快看芦花翩翩》
    丹妮/文
    妈妈,我把回忆丢在了芦苇荡,
    雨后的风里,只见芦花飘飘。
    回忆被驱赶着去汲取雨露,
    雨丝也滋养不出一丝柔情,
    只伴着风过,
    它的面容随夕色微澜。
    涨潮的季节,我握着芦柄垂钓,
    代替风的手,让芦花再次翩翩。
    可芦花诱不来回忆,
    钓起的云烟如萤火般迷离,
    伴着潮退,
    我竟两手空空。

    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第三期

    第二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汪曾祺《受戒》:受戒背后的无戒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fx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