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以前没有专门指代女性的人称代词,“她”字作为独立存在的女性新代词,诞生不过百年,是五四时期男女平权的结果,激发了当时女性对自尊自强的魅力新女性的追求。
世界经济论坛《2017性别差距报告》指出,在144个国家中,中国性别不平等的排名是第100名。要“平等”必须先区分,只有正视彼此的“差异”,才能最终获得真正的“平等”。而无视这种差异,就是新的不平等。
周末和朋友看了场电影《找到你》,猫眼评分9.0,讲述了两位不同阶层的母亲因一个孩子而命运交织,展开了一场48小时的追寻和救赎的故事。
朋友年轻,代入感极强,哭的稀里哗啦。天命之年的我,也深深为影片中的两位女性悲哀。
今天的社会对女人的要求太高了,不仅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要挣得新房、养得二宝,而现实往往是抱起孩子就要放下工作,进入职场就不能照顾家人。
片中的女主李捷是位干练的律师,在帮别人打离婚官司的同时,自己和妈宝丈夫的婚姻也到了尽头,两岁女儿的抚养权是两人争夺的焦点。

身陷家庭事业不能得兼的李捷请了保姆孙芳照看女儿,自己拼命工作,连轴加班、陪酒到吐。在办案的过程中,她对同为女性的全职妈妈毫无同情心,甚至认为这种人被丈夫抛弃是罪有应得。
保姆孙芳的失踪引起了她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当保姆“偷走”女儿以后,心急如焚的她自己四处寻找,随着线索的一一展开,底层妇女孙芳悲苦的命运呈现出来:出生贫苦,嫁给渣男,女儿患病。为给女儿治病,孙芳当了为人不齿的酒吧陪酒女,当卖身换来的钱不够女儿的医药费,当因为欠费女儿被赶出病房,当拦不到车、眼睁睁看着女儿死在怀里,当深陷丧女之痛、无法自拔而跳海身亡时,孙芳这种小人物倾尽全力却不能挽回的无助,深深地触动了每个人。
最后,女儿失而复得,李捷理解了孩子对母亲的意义。在代理的一个离婚案中,她背弃了自己的当事人,深怀舐犊之情为对方辩护,维护了另一个女人做母亲的权利,也获得了心灵救赎。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界残酷的生存法则。
几千年来,女性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一百年前女力觉醒,“她”字为社会所认可,女性举行“三八”游行争取男女同工同酬,为获得与男性同样的权利不懈抗争。
一百年后,男女平等成为大家的共识,但职场上的平等、家庭的不平等成为女性面临的新的不平等,从去年大热的《我的前半生》,到近日的《找到你》,这类女性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大受追捧,就因为抓住了社会的痛点。从平衡家庭与事业的角度来说,女性的进化历程依然漫长而坎坷。

《2017全球性别差距报告》
看了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许多人为娜拉的出走叫好,认为女性就应该不当男人的附属品,活出自我。
只有鲁迅先生提出了“娜拉出走会怎样”的问题,指出如果没有经济权,娜拉要么堕落,要么回来。
社会的多元带来了生活的多元,也带来了选择的多元,女性无论选择职场还是家庭,都应该得到尊重。
因此,不要随意谴责前半场的罗子君们,正如鲁迅所说,“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她”。
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当“出走的娜拉”,有些女性长期与社会脱节,离开男人、离开家庭将一无所有,像鸵鸟一样无奈的生活是她们的唯一选择。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我们更要褒扬后半场的罗子君们,梦醒之后没有自怨自艾,勇敢面对未知的生活,缝补好残破的心,重新披挂上阵,历经磨难,最终成为笑傲职场、走上巅峰的人生赢家。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我大学期间看过的最难忘的电影之一,讲述了来自乡下的十七岁的卡捷琳娜,从普通女工到莫斯科一个工厂厂长的逆袭过程。
天真幼稚的卡捷琳娜冒充教授的女儿,与电视台摄影师交往、怀孕、被抛弃,但她并未就此消沉,一面独自抚养孩子,一面发愤读书,终于在十六年后成为莫斯科一家大厂的厂长,历经周折终于结束了单身生活,获得了一个女人真正的幸福。
那时我和舍友们经常以此互相鼓励,希望通过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爱情。
而爱情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从年少轻狂的青涩与梦幻,到岁月沉淀之后的成熟与理性,当我们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的时候,梦想就离我们越来越近。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一切都要靠自己争取。
就如舒婷的《致橡树》,不做攀援的凌霄花、不当为绿荫鸣唱的鸟儿,把自己修炼成一株“木棉”,与“橡树”共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