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张锦玥;配图:冯水木】
位于成都东大街的成都市立体电影院,原址为前成都府城隍庙(攝于1999 年 冯水木摄影 杨永琼提供)位于锦江区书院街街道辖区的城隍庙街是因街中有城隍庙而得名。而锦江区的下东大街、金牛区的花圃路以南也有城隍庙。成都市主城区就有三处城隍庙,因庙得名的街巷就有城隍庙街、城隍庙巷,还有东门城隍庙,这让外地人和年轻人摸不着头脑。
城隍原指护城河。道教传说城隍是守护城池的神。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最早记载城隍的是芜湖城隍,建于三国时期。唐朝以后,各郡县都要祭城隍,宋朝以后奉祀城隍的习俗更加普遍。
城隍庙在古城当中几乎都有,最有名的是上海城隍庙。那么,一座城就有一个城隍庙来供奉城隍神,为什么成都有三座城隍庙呢?原来,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规定各府、州、县都要祭祀城隍神。于是,全国各地修建了一千多座城隍庙。成都从唐朝以来就是府、县同在一座成都城,在成都城内就有成都府及所辖的成都县和华阳县三个衙门。这三个府、县衙门都分别修建了城隍庙来祭祀城隍神。
成都府的城隍庙在现锦江区合江亭街道辖区的下东大街北边,地点在原立体电影院址上,也就是现在(注:本文作于2010年)喜年华广场对门。它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3年),坐北朝南,后殿与东糠市街紧邻。庙的正面是三个圆洞形的拱门,两侧拱门稍小,左门上嵌有“彰善”二字,右门上嵌有“瘴恶”二字,中门上方高悬“成都府城隍庙”立式石匾一块,蓝底金字。大门两旁,分别嵌有对联一副,上联:古祀重伊者,溯八腊祚年,功在水庸昭国典;下联:设教以神道,主九幽治鬼,权分泰贷作民依。
成都县的城隍庙一说在北门万福桥侧,俗称北门城隍庙;一说在现在金牛区花圃路以南的城隍庙电子市场附近,现在叫城隍庙巷,有城隍庙南一巷、城隍庙北一巷等。
华阳县的城隍庙在昭忠祠街,俗称东门城隍庙,就是现在书院街道辖区,位于东较场街西边,玉皇观街东侧。城隍庙早已不存,但留下了街名叫城隍庙街。这里以前紧挨东门城墙一带,属华阳县所辖,华阳县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5月才撤销建制,其所辖的城区范围归入新成立的东城区。东城区主体就是现锦江区的前身。
(下篇:《老街巷与城隍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