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年一眼
三級方程式賽車頒獎典禮每年適逢格蘭披治大賽車時,官媒總是不遺餘力宣傳這一“年度盛事”,可是對於小城市民而言,恐怕絕大多數人的感覺都是不勝其擾,每年此時,官媒以外的媒體總會有人撰文探討己有六十多年曆史的大賽車是否己成鷄肋,是否“勞民傷財”。
01)
第64屆格蘭披治大賽車隨著三級方程式賽車頒獎儀式的舉行落下帷幕,看著電視上三位得獎帥哥青春飛揚的臉龐,聽著他們向採訪的記者興奮地介紹對本屆賽事的體驗及感恩他們的團隊、家人的話語,我忍不住想起昨日因賽事去世的英國電單車選手赫加迪(Daniel Hegarty)。
因賽事去世的英國選手原本格蘭披治電單車是星期六的壓軸賽事,比賽起步之後一切順利,車手們你追我趕順利完成五圈(整個賽程共12圈),然而戰至第六圈時,英國車手赫加迪在漁翁彎前戰車輪胎打滑失控,以高速撞向防撞欄,
他倒地後即刻失去知覺,現場所見頭盔與靴子均脫落,雖立即被送往山頂醫院搶救,但在途中已搶救無效,終年31歲。這是澳門大賽車自2012年後,再有車手意外身亡。
車手在賽道上的颯爽英姿赫加迪來自英國諾定咸,他自2011年起參與Super sport和Superbike events,是電單車聖地人島的常客,他去年才首次到澳門作賽,以第16名完成賽事。沒想到今年二次來澳出賽就魂歸天國,遺下了兩個兒子。
赫加迪意外後,英國多家傳媒都報導了本次事故,據英國《鏡報》消息,赫加迪在一年前的專訪就講過,其九歲的兒子經常上youtube,並見到車手出事片段,所以很害怕父親日後會出事,之後兒子隨他外出比賽,見到每次父親均平安無事才不再害怕。但沒想到父親最終還是出事了。
大賽車呀,幾人歡喜幾人愁?
也許對于昨天和今日站在頒獎臺上開香檳慶祝的獲胜車手來說是喜,可是對於失去父親和兒子的家人來説,怎能不是愁呢?
02)
來澳十五年,我對此“年度盛事”的感覺也經曆了从剛開始的好奇激動到現在的厭煩麻木。
2002年剛來澳時,因為舊校部位于賽區內,从周四、周五的排位賽到周六、周日的正式比賽整个賽區从上午十點(有些年份甚至是八點|至下午五點都沉浸在馬達轟鳴聲中,嘈雜的環境根本無法上課,于是每年十一月的中下旬,學校總要放四天“賽車假”,于是我就會利用這四天假期帶著我家寶貝旅行去,此時并非旅遊旺季,團費相對便宜,每年賺來的這四天假讓我忍不住對“年度盛事”心存好感。即便有兩年沒去成旅行,也可呆在家中對著電視欣賞賽事。
自2009年學校校舍搬遷至氹仔後,每年一度的“賽車假”从此不再,周四周五要上班時則和所有上班族一樣不勝“大塞車”之擾,必須至少提早半小時出門,否則根本不可能不遲到。
本周四早上,我比平時上班提前十五分鐘上了73路車,怎知車子發動後走了半个站,司機才説車子不到亞馬喇,不走嘉樂庇大橋而从友誼大橋直接過海往機場方向走,我急道:“師傳,你怎麽不早説?去年改道不是這麽改的!”,司機白眼一翻,沒好气地説道:“你都説是去年了,自己怎麽不上网查?我好心上橋前提你一句,否則我過橋才説你又能如何?!”,我很氣,可也只能安慰自己:“好女不與男斗。”趕忙下了車再換車。可是上橋前的站只能換到10B,我必須走最堵的路綫,結果平時10分鐘的車程用了48分鐘才到亞馬喇轉車。
在10B公车上,時間在公車的龜速爬行中分分秒秒流逝時,我不停看表担心遲到,站在身旁的一位白髮老婆婆忍不住對我説:“妹子冇驚,呢幾日遲到唔怕嘅,呢幾日可以合法遲到,老細夠膽扣錢就去勞工局告佢……”(粵語:妹子別怕,這幾天遲到不怕的,可以合法遲到,老闆敢扣你工資就去勞工局告他),我一聼忙點頭,一邊謝她的熱心,一邊心想,幸好我的課不是第一節,否則老師遲到成何體統?我給我帶的實習生打了個電話,她住學校附近肯定不會遲到,讓她到點準時上課不必等我,這才舒口氣。
于是,17-18學年我的第一次遲到就是華麗麗的半个小時!
整整四天交通大堵塞,給多少市民造成不便。如果這堵車能換來經濟收益,市民們倒也无話可説,可是每年的賽車,政府要花幾十億修整賽區馬路、鋪設防撞防護設施、搭建看臺、調動所有人手各區守護,前後得兩个多月,但賽車的門票收益并不理想,幾乎年年虧本,這也是年年這時媒體總有反對續辦賽車的原因。
大賽車呀,幾人歡喜幾人愁?
于博政績的政府,于要擴大賭場影響的博企,于廣告商,于遊客而言,格蘭披治大賽車確實是年度盛事,而于飽受交通堵塞之苦的升斗市民而言,大賽車就是“大塞車”而己!
2017/11/19
三級方程式賽車進行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