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久前,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公开演讲中提到了一些令人失望的情况,他说:
我这一届(1989年)的清华本科毕业生有2251人,大概有一千六七百人选择到煤国留学(四个里有三个)。大部分人现在都还呆在煤国,具体数字有没有统计。这批学生留在煤国,我感到非常的遗憾。
2,
可以想见,能在那里找到工作的应该都留在了煤国,大部分人是多少?少说六七成,那么总数不会低于1300人,也就是说有一半人肯定是为煤国人工作了,而且一辈子也不会为国人工作,等于是给煤国人免费培养了人才。
当然这还不算留在国内为外企工作的人。
3,
即便按最低的半数的比例算,清华,自然还有北大,培养的一半学生花的国人的钱,都是为煤国人花了。2018年教育部拨款是269亿,一半是多少?差不多是135亿,这还只是教育部拨款。还不算培养他们四年占用了大多数教学资源和师资、教学设施和土地。
4,
有人觉得,国家耗费资源把学生培养起来,这些学生却没有爱国情怀,选择留在国外为别国工作,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行为。也有人觉得,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不能道德绑架,要求他们回国工作。
5,
不论怎么样,我国顶尖人才的流失还是令人遗憾。有的朋友能想的开,随他去吧,我们没有那些人这些年发展的不也挺好?
如无意外,不久就要超越那个煤国了。
6,
等我们变得更好,那些人自然就不会留在国外为外国效力了。其实,这也不失为是一种长远眼光,什么时候外人都想来我们这里留学,留学完也特别想留下,那时我们才是真正从里到外的强大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