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年底,收到《三联生活周刊》的这本“年里美味”特刊,就预示着新年到了。
每年的这本特刊,都是舍不得马上看的。要和年货一样囥好了,留到新年里慢慢享用。
这个,和鸡鸭鱼肉一样,也不一样。属于精神年货。我们爱书的人,年前都是要囤好几本年书的,就是适合过年看的书。
丰衣足食,物质富足之后,人就会需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上的满足。唯有精神满足了,才会真正感觉到心灵上的满足。这个,也算是与时俱进的高层次高需求(新毛病)。
饭都吃不饱的年代,你去和人家谈精神和心灵上的满足,你精神上出毛病了吧?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过年已经从吃什么?进化为怎么吃?就是怎么吃得健康营养不发胖!
这样讲起来,精神年货果然比物质年货更重要。心灵和精神上的满足,也远比丰衣足食更要紧啊!
回到初心,这本三联周刊,到底是哪一天开始看起,又是从哪一天开始看完的呢?
其实,一直到年初五,都没有打开来翻过。真的是因为忙吗?当然不是。
年初六的下午,吃过午饭,煮一壶好茶,这次打算好了,一定要把这本周刊看完。
翻开目录,还是老规矩,天南海北,各地风味。今年的这本特刊,实在是让苏州人感觉分外亲切,好比是苏州专辑,居然还写到了我们吴江的体育路菜场!
尤其细化到菜场二楼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小小的专卖自产自销本地蔬菜的市场,可以买得到正宗的“小粉土”种出来的香青菜。
文中特意写道:这种香青菜抓一把放下,手心里闻得到香青菜独有的清香。
吴江香青菜的好,全吴江人全晓得。这种正宗的香青菜,只出产自吴江西横头那一片有小粉土的地方,别地的香青菜都种不出那个香味。
我家对门邻居是西横头人,年前送了我一把香青菜。邻居客气,讲:没啥好东西,送你几棵菜。
我讲:我是识货朋友,这个香青菜叶爿是圆的,不是锯齿状的,这就是正宗西横头香青菜的标志。这几棵菜城里是买不到的!我要藏在冰箱里慢慢叫省省叫吃的!
苏州专辑从寻找甜蜜之路开始,一路破译《苏帮菜的甜味密码》,再去看看《苏州甜点的面孔》,一路上不忘记《苏州甜食拾遗》,还顺便去了趟苏州隔壁的无锡,领略无锡菜《更上一层楼的甜蜜》……
很多人都说苏州菜甜,其实无锡菜才是真的甜。我一个苏州人,到无锡吃小笼包吃肉骨头,都觉得实在是太甜了!
我们苏帮菜讲究的是甜入口,咸收口,主线还是咸味。无锡人呢,真的就是放飞自我,一路甜到底了!
喝口茶,冲淡一下嘴里的甜齁。再到练市去吃羊肉,《练市羊肉,大锅烧初冬鲜味》。到湖州吃鱼《到江南水乡去吃鱼》(居然不是吃粽子),到安吉吃笋《江南水乡食笋记》。
一本周刊看完,天南海北神游海吃了一番,心底又生出了无限的感慨和不平。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话题引起大家热议,说的是:你有多久没有旅行了?
从疫情开始至今,我有整整两年没有旅行。江浙沪家门口的短途采风踏青不算,我说的,是那种天南海北,飞机动车,长途跋涉,出海出国的看世界。
人生有多少个两年,尤其是我现在这样年富力强,有钱有闲的最好时光。这虚度的,不仅仅是光阴啊!
这个新年,依旧是在宅家中度过的。流光容易把人抛。好时光,终究是都辜负了!
新年假期的最后半天,我手握一本三联,去泉州感受《海味,酱油水与发酵风味》,到贵州开启一场寻酸之旅,到青岛品味《山海之间的小海鲜》,《在成都,寻找优雅的辣》。
暮色四合。看到最后一篇的篇名是《辣椒走向江湖》,说的是川菜如今已经风靡全国,各个城市都有川菜,卖得最好的就是川菜。
我对川菜不感兴趣,我吃不得辣。我只想问问,我啥时候可以走向江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