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疙划了篇《文乎村,斯文人》的即兴文字,写罢给朋友看,朋友看罢,笑笑:你这是癞痢头儿子自己爱。天,自己魂牵梦萦,日思夜想的家乡竟然是“癞痢头”?
不行,还得来点“呈堂证供”,让你心服口服。
家乡的日常饭桌上有许多约定俗成的“忌讳”或“道道”。即便只是家人,一家老小,最那最年长的长辈没动筷前谁也不能先伸出筷勺,即便是幼儿也不行。小孩子则千万不能以筷箸敲击碗盏碟盆,叮叮当当,傻傻乎乎,那是叫花子相,天生穷命。若逢招待来客,那更是讲究,首先客人必须要被让在主座的旁边即客座的位置,以示尊重。客人没吃完饭或筵席未散且忌收拾碗筷,拾掇餐桌,清扫地面。也就是说,如果客人吃饭细嚼慢咽,那主人(最好一家人皆如此)一定有意放慢吃饭节奏,以奉侍客人,不使之尴尬。倘然客人吃饭块,那主人也得跟着快点;倘然客人已经饱腹停箸,主人尚吃喝不止,那也不太合适,尽可能同步为好。再就是,在座者包括主客既不能兀自闷头吃饭愣不吭声,也不能滔滔不绝天花乱坠,过犹不及,都不太好。
宴席喝酒时,主客及所有陪酒者不能有倒扣酒杯的动作,那是一个对其他饮者极不尊敬的举止,弄不好会引起酒桌上的不忿。吃饭前一杯酒即接风酒满桌要一饮而尽,那是主人的盛情。饮酒划拳时,千万忌用小指出拳——说来惭愧,笔者至今大半辈子过去,酒兴酒量什么的谈不上,划拳之类更是不会,也弄不清划拳手势里到底有没有出小指的动作,只好歹知道点规矩。若碰杯,主人一定是“低杯”去碰客人的“高杯”,千万不能反过来,那是很忌讳的事情。
家乡有“送行饺子接风面”的讲究或习惯,招待远方贵客第一顿饭必须是面,细长筋道的面条最是合适,宽面和揪片有仓促应急之嫌,不算太合适。忌窗口递饭,因为像对待犯人一样,大不吉。当客人吃完一碗饭后,主人千万不能问出“还要饭吗”之类的晦气话,“要饭”即“讨饭”呀,那比直接上去扇耳光还令人屈辱,最好是直接再盛来,如果非问不可,那就只能是“再加”或“添点”什么的——问题是,如果不是十分惯熟的话,客人已经有些不自在了,哈,有“大肚汉”的感觉了嘛——再就是,筷箸是绝对忌讳直插在饭菜,盖其俗称“死人筷”,此名称源自在给亡者上供品祭拜时的做法。另外还有种“短命筷”也是须千万避免的,所谓“短命筷”就是一双筷子一长一短(当然最可能出现的情形是相差不明显),传统认为那有诅对方恶意在其中。
饭后如有水果更好,见主人竭诚招待之意,最好不要上梨和李子,上了呢,则不能切分,避讳“分离”之意。倒茶时,不能将壶嘴对人,否则不礼貌,有相逐之意。“饭后一杯茶”对应“饭前一杯酒”,不可少。当然,那种市面上很贵的茶叶倒是不必,尽意就好。
倘若出外作客,要入乡随俗(指人家厅堂,酒肆饭庄那相对要自便多了),客随主便;进餐时,就座须分老幼尊卑,不能主动就于上位(即那种二话不说,一屁股坐下,兀自随便);主人未让菜之前,切忌不能自己先下手;夹菜时,筷箸应有间歇,不能对自个儿喜爱的菜或近在眼前吃个没完;远点的菜品即便喜欢也要少挟。忌翻动餐桌上的鱼,那是主人的事儿;“翻”字最好不要出口,除了“翻车”就是“犯船”呀。一般情况下,不盛第二碗饭,免得主人因供应不足而难堪。席间,要“食不语”,话太多,更不能唾沫星子四溅,那是大忌,绝对不能面向餐桌打喷嚏。再就是吃饭不吧唧嘴。在敝乡的相术中,吃饭吧唧嘴这种行为,被称为猪食,即像猪一样吃食,隐含其人粗陋无礼,低贱愚笨。
无论为主为客,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非不可时,应转头向外或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为宜。
哈哈,又瞎划拉一阵,瞎咧咧一番,打住,尚有点酒醉。算不上什么文章,没什么条理,凑乎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