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二

作者: 竹竿砖头 | 来源:发表于2022-02-18 06:48 被阅读0次

上一回我们说到了诸葛亮,那么真正的诸葛亮只是事前诸葛亮吗?当然不是,怎么可能?所谓道不远人,人自远道。我们的认知与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一知半解,而应向着更高更远处迈进。登山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如果事前诸葛亮即是诸葛亮的话,怎么来解释郭嘉郭奉孝。郭嘉在临终之前,为曹操献上最后一计。他预言了如果曹军按兵不动,辽东公孙康必会与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相互攻杀,辽东终将平定,后果如其言。他还准确地预言了孙策之死,他说孙策性刚而轻率,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后果如其言。如此说来,郭嘉也是诸葛亮吗?而实际上就在三国时期,有很多人都可以在事前预测,比如鲁肃,陆逊,荀彧,荀攸等等,难道他们也是诸葛亮吗?为什么诸葛亮会高于他们呢?

那什么是真正的诸葛亮呢?请听我筋骨皮的划分。我们知道,在三国时期有个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说什么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实际上不仅如此,还有个水镜先生论人才,可巧的是这两个典故都与刘备有关。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德操,就是那位历史上有名的好好先生,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团和气,与人无争,不论是非曲直,只求相安无事。就这么一个糊涂虫,却有着一个高超的见解。他对于了却君王天下事的人才有个筋骨皮的划分。经天纬地之才,王佐之才,白面书生。有意思的是,这话他不告诉刘表,只告诉了刘备。他说,公不得志的缘由,不在乎命,而在乎左右不得其人。如糜竺糜芳,孙乾简雍之辈,只是白面书生,能济得何事?如徐庶之流,虽是王佐之才,能把刘备救上船,但也提不出隆中对来,能当一面而不能安天下也。安天下者,非经天纬地,匡扶宇宙之才不可。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后来历史的发展,果真如水镜先生的判断一样,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为其提出了隆中对,未出山而知三分天下。并且出山把这个伟大的战略构想落到了实处。把个生平未尝得水的困龙刘备,是送进了大海。

那有人就说了,三国时期有三大战略家。又不只是诸葛亮一个呀。荀彧在魏,给曹操提出了,牢牢占据兖州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的战略决策。鲁肃在吴,为孙权谋划了,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进伐刘表,竟长江而据守之,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大略宏图。凭什么诸葛亮会高于众人呢?有句话说得好,龙王与龙王比宝可以,乞丐与龙王比宝行吗?鲁肃投奔孙权之时,孙家基业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夺取荆襄,已成昭然若揭之势。再者,这一壮举也不是在鲁肃手里完成的。

同理,荀彧提出构想之时,曹操虽然危急,但与当初起兵不同。他已有青州兵三十万,谋士众多,猛将如云。再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重大决策是毛玠提出来的,与荀彧无关。

再看刘备,兵仅数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狼狈逃窜,依附刘表,寄居于新野小县,苟延残喘。诸葛亮可以说是以一人之力点石成金,挽狂澜于既倒,化腐朽为神奇。岂是鲁肃、荀彧可比?!

在南朝刘义庆所编缉的《世说新语.品藻》当中,有一个南阳三葛的划分。说得是诸葛家族三个兄弟的人生际遇与差别。有一个绝妙的说法,也可以成为我的旁证。

蜀得其龙诸葛亮,吴得其虎诸葛瑾,魏得其狗诸葛诞。那这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魏得其狗诸葛诞呢?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在魏国那也是高官得做,骏马得骑。但他既不能对外平定吴蜀,又不能对内除奸司马,只能在魏主危难之际,忠君不屈,守义而死,所以叫魏得其狗。

那什么叫吴得其虎诸葛瑾呢?东吴在孙策死后,其存亡大计在于什么呢?内和江东,联结西蜀,北抗曹兵。而诸葛瑾就是这一战略的重要推手。对内他以温良恭俭让而著称,所以他深孚众望。对外又因与乃弟诸葛亮的关系,他不可或缺。他同时也能领兵做战,亦为能工。所以说吴得其虎。

那么什么叫蜀得其龙诸葛亮呢?不光是因为他道号卧龙,关键是在于他能够未卜先知,未出山而知三分天下。还能够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把个生平未尝得水的困龙刘备,送入了大海。并且在刘备死后,军国大事皆由他处置,可以说举国以听之,并被皇帝刘禅尊号相父,一如管仲之故事。而他呢,也从未辜负这种信任,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老杜曾经这样写到,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所以叫蜀得其龙。

好一个蜀得其龙呀,这是鲁肃、陆逊、郭嘉、荀彧等人可以比拟的吗?

那么到了这会儿,什么是真正的诸葛亮呢?就是在事前,能够经天纬地,提出伟大的战略构思并能点石成金落到实处,又能忠君爱国得到国主完全信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有独特的创造发明唯一的一个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诸葛亮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me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