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洁,五短身材,满脸横肉,一双永远眯缝的眼睛,让人一眼很难琢磨透他的所思所想。因其貌不扬,初与人接触时,给他人的印象并不好。那年,他刚三十出头,进入职场也就三四年光景。由于其善于见风使舵,再加上比一般初出道的同龄人成熟许多,因此,个人进步不慢。
他毕业后,考入政府部门派出乡镇的一个税务所工作。因其活动能力强,又擅长走上层路线,因此进步极快。履职刚到擢升条件,他便被提升为该所的一位副所长。要说他的能力有多强、水平有多高,人们还真难找出他出类拔萃的闪光点。要是让人们说出他的不足处,大家可以张口就来。字写得歪歪扭扭,说是刚入学的孩童写的人们也相信;文字表达水平,就更摆不上桌面了,前言不搭后语不说,一篇几百字的短文,如果少了几个错别字,那肯定是他超常发挥。
要说他一无是处,那可是冤枉他了。席洁的长处也十分明显,他非常善于沟通。自来熟,只要他认为此人有用,分分秒秒他便能够与其攀谈上,不久便能让人感觉他们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他左右逢源本领,还真让众人难以与其媲美。市税务局大局长的老家,就在席洁就职的乡镇。据知情人透露,局长与席洁关系非同一般。局里其他人都忌惮到该镇任职,唯恐稍有不甚而得罪哪位亲戚朋友。安排年轻席洁到此镇任职,领导有无其它深意,当然他人不得而知。
那年,席洁刚来该所任副所长不久。一天,上午刚上班不久,所里来了一对年长的夫妻,其中男人怀里还抱着一幼童,妇女手里拎着一个大包裹。他们走进所里也不说话,也不客气地呆坐于一楼办公室内长条椅子上。
刚上班,所里的工作人员都忙着自己手头上的工作,没人打理他们。席洁看见后,起先,毫无表情地冲着那位抱孩子的男子问道:“同志,你有事吗?”那位男子轻声对席洁说,“我是你局长的亲哥,刚从儿子家回来,才下车在此歇歇脚。”
税务所外就是一个长途车站停车点,席洁刚来所便知道这一情况。他一听说此男子是局座的亲哥,不敢怠慢,立马将他们让进自己的办公室里,一路小跑地为他们送水递茶,殷勤备至。趁此机会,席洁详细地了解了局长的兄弟姊妹的一些基本情况。临别时反复叮咛,以后有事可直接找他。随后,席洁亲自开车,将局长的哥嫂送回家中。
自此之后,席洁经常到局长的众亲人家走动。每年,三夏收麦子关键时期,及时让地里成熟小麦颗粒归仓,这可是农民此刻的头等大事;否则,倘若天公不作美,阴雨绵绵,让即将到手的小麦烂在地里,那个不是闹着玩的事情。因此,收割机很抢手,挨帮排队等上一二天是常有的事。
此际,席洁都亲自出马,凭借他人脉广认识人多的优势,及时联系收割机,以解众亲燃眉之急。席洁一向雷厉风行,不多说一句话,干完活就走。是啊,他极通情理,三夏繁忙,多言画蛇添足。
席洁会办事,人勤快的信息自然源源不断地传到局长的耳朵里。这样的事情,不必明言,明白人均能意会。席洁在副所长的岗位上还未干满一年,便被提拔到城市里的一个所里任正职。
有的人累死累活,在一个岗位上苦熬几个春秋,甚至青丝到白头,此等可怜之人比比皆是。因他们默默无闻,除了身边的同事知晓外,再无人清楚,此所谓事倍而功半;席洁的优势在于,他所做的事情都呈现在领导的眼皮底下,想不知道都难,此所谓事半而功倍。
人非圣贤,皆有世俗之心,皆念手足亲情。人在干好本职工作之余,稍费一些心思,为自己成长进步另谋它途,不失为一种策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来者三思而后行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