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一点没有好的迹象,感觉很糟糕。
早上上课,中午要了外卖,下午继续备课。
一本书选来选去,最后确定讲《人们如何做好决策》。其他好些文章都讲过了,没什么新意。也不想讲众所周知的,于是选了这篇,以往的教学中,没有人讲公开课选这篇。
这是一篇说明文,讲经济学的。
作者格里高利·曼昆 ,美国经济学家。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1984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29岁被聘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2003年担任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著有《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等经典教材。
本课本中的文章选自《经济学原理》“导言”。该书主要介绍了经济学十大原理,这十大原理贯穿于书中始末,并运用它们对贸易、供求关系、销量与生产、企业行为和行业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宏观经济学理论进行阐述。该书从内容、体系结构到表述、体例,都体现了“经济学学生的入门教科书”的定位。
以前讲这篇文章讲得很简单,提取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基于高考,课本中的诗歌文言文才是我们讲的重点。
今天把这篇文章当公开课准备时才发现,这篇文章不认真讲真的是太浪费了。
课本中节选的的是第一章节,人个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文章中有很多例子很形象,语言也很好。备课的过程中网上找到了整本书的电子稿,有时间了要看看。
原理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等等,都能给人以警醒。
原理二的成本,机会成本,原理三中的边际量,多多未必益善,边际利益等,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事例。
联系生活,想想自己曾经做出的各种决策,表面上都是深思熟虑,细究起来,有好多都是跟着感觉走,成本太大,或者是自己低估了机会成本。更是没有把最宝贵的资源当回事...真是处处是人生的漏洞。
今天又是周末了,正常的话,昨天是,但今天正常上课了,今天就变成周末了。
以后再也没有双休了。
其实我好像也没有怎么渴望过双休。上一轮的双休,也没有带来多少快乐,反而在家无所事事的过了两年多的很丧的日子。现在想起,还是不能原谅自己,尤其那个时候,本来周末早上是出去锻炼的,不是散步就是跑步。但因为一次让人隔应的经历,然后就放弃了。
现在,正常上班,也没有什么需要了,反而轻松了。
有些生活方式,虽然向往了很久,但就算努力也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只能放弃,然后寻找更合适的,也不失为一个理性人的选择。
现在,慢慢找到了方向,拒绝不想做的事情,不浪费时间也蛮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