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国家是个礼仪之邦,主要是指“周礼”,做什么事都讲个仪式,显得很有绅士风度。
礼,其实就是讲规矩。讲规矩是好事,大家都有章可依,社会关系能正常运转,就不会出大的乱子。
如果不讲“礼”,不讲规矩,对普通人最多伤了感情,最多从此不相往来,对社会影响不大。
但如果领导人不讲规矩,甚至当儿戏,就会让社会动荡,会影响到每个人。如周幽王弄了一出“烽火戏诸侯”,拿边防不当回事,最终导改周朝逐渐进入各自为政的“军阀割据”的春秋战国时代。
孔子及其弟子的儒家学说,虽然被各诸侯君主奉为上宾,但真正用其学说的约等于零,因为儒家思想很美好,但时间成本太高,试想哪一个国王会为了千秋万代之后的事,而牺牲自己眼前的利益呢!
倒是能带来直接效益的法家和兵家大受欢迎。因为可以带来直接的治国效果,可以扩大自己的地盘。
在利益的驱使下,趋利避害逐渐成为社会时尚。
对于礼崩乐坏,孔夫子是痛心疾首,想将混乱的历史车轮拉回到周朝的“讲礼”时代——不仅自己四处奔走,无果后,又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继续呼喊,最终儒家思想成为帝王治国之术。
礼,就要讲规矩,从心所欲不逾矩,使社会各种关系和谐相处,从此再无战乱纷争,就象日出月落等自然现象一样。
但社会终究是在演化,在进步,如果困守这种规矩,思想被缚住,哪还有新东西被发现被发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