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定公就是鲁定公,姓姬名宋,“定”是他的谥号,是鲁国第25任国君,他的兄长鲁昭公因为国内发生斗鸡之乱,季孙意如也就是季平子和大夫郈昭伯斗鸡,一个在鸡翅膀上撒芥末,一个在鸡爪子上按金属,最后因此互相闹翻,竟然引发战乱,鲁昭公作为国君讨伐季氏,后来季平子联合叔孙氏、孟孙氏把鲁昭公打败,后来鲁昭公只好出逃,死在晋国,他的弟弟定公即位,但是当时三桓当权,他就是个傀儡君主,后来定公听说孔子在民间开坛讲学,主张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于是召见孔子,向他请教,希望通过孔子出主意解决他的内忧外患,他请教孔子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君主如何任用、使用臣子,臣子又当如何侍奉君主,为君主办事?孔子回答:“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主使用臣子要以礼相待,臣子自然敬重、忠心于君主,这话看似简单但意味深长,这是孔子在告诫鲁定公,不要在外面找原因,还要从自身做起,君要有威仪,有仁爱之心,对臣子不可过于纵容抬举,那是失礼,当然,君主如果蛮横、刻薄小气、斤斤计较、心地不宽容,更是失礼。
所以作为君主、领导,自身的修养不足的话,必然不会被臣子、下属所尊重,如果没做到对他们以礼相待,臣子怎么会对你忠心耿耿?朱子引用吕祖谦的话:“使臣不患其不忠,患礼之不至;事君不患其无礼,患忠之不足。”作为君主、领导,不要老担心臣子、下属不忠于自己,而是担心自己是否坦诚中正,自己的修养够不够,是否对臣子、下属是否能以礼相待,把握尺度,君主虽然高高在上,也要给予臣子、下属关心、爱护、包容和适度的尊重,作为臣子、下属侍奉君主、上级,不要担心君主、领导如何对待自己,不挑剔上级的个人修养,和对自己的态度、语气合不合理,也要立足于自身,看自己有没有对领导尽心竭力,有没有私心,如果自己没有尽心竭力,就要求别人对你好,这不也是私心么?
忠不是忠于个人,而是尽心尽力的意思,君臣关系是从父子关系推演出来的,主要体现的是一个“义”字,义者,宜也,合于道义的,也是适度、合宜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是对等的、相互的关系,不是盲目的命令和服从,合于道义是同志,志同道合,不合于道义那就分道扬镳,因为不是父子,父子是天伦,是分不开的。
《周易》里有泰卦,上三爻是坤卦,三个断开的线段,下三爻是乾卦,是三条直直的线段,坤代表地,在上面,乾代表天,在下面,泰卦在六十四卦里是非常好的卦,代表和谐安定,为什么好呢?地在上,天在下,这不是阴阳颠倒么?恰恰不是。泰卦的卦辞是:“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也就是说,付出的给对方的少,收获却非常大,形势吉祥恒通。天本来是高高在上的,重心也是往上的,清气上升为天,但在泰卦里它是处下的,重心往上。大地在下,却居于上位,但重心是向下的,这样反而天地下上相交汇通,如同志同道合,这样就和谐稳定了。相反,否卦是乾上坤下,看起来正常,却是大往小来,闭塞不通,上下分离,阴阳不相融合,各事不顺,会陷入逆境。
引入到现实中来,君主、领导虽然在上位,高高在上,但使用臣子一定要客气尊重、关心爱护,要爱民如子,臣子下属才会信赖、拥护、拥戴你,对你忠心耿耿,其实你给予的不过是态度,而臣子会对你奉献忠诚,这不是小往大来么!相反,如果作为领导,受下属一捧,阿谀奉承,就觉得自己了不起,独断专横,脱离群众,那就会离下属越来越远,上下不通,说真话的少了,对你真心的下属当然也越来越少,这样形势发展能稳定么? 电视剧《大染坊》的主人公叫六哥,是染坊的总经理,他人品正直,心直口快,办事能力强,能把事业做得很大,很有智慧,但其实更有智慧的是老板卢家驹,他对六哥特别尊重,一口一个六哥,自己生活上不检点,常犯错,请六哥帮忙处理,他自己示弱,六哥对他尽心竭力,处理的非常好,这真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典范。作为领导,要会识人,真正的确定这个人正直能干之后,就得信任他,卢家驹自己无为而治,真是比较智慧的。
经过一百多年来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有的人认为,儒家只强调“食君禄,忠君事”,君主给了俸禄,臣子就应该忠心耿耿,以身报效,章回小说里常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包括宫廷戏里动不动就“奴才该死”“皇上圣明”,这其实都是对儒家的曲解,儒家从道不从君,如果是有道明君,臣子可以以死相报,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是无道昏君,像夏桀、商纣,这样的暴君,不仅弃他而去,还要革他的命,齐宣王问孟子:汤武革命,商汤和周武王讨伐夏桀和商纣,算不算以下犯上,弑君呢?孟子讲:我只听说过诛杀了这些独夫民贼而已,怎么算弑君?他们不义,是暴君,就是要革命的。
当然,孔子在这章还是强调反求诸己的问题,不管是领导还是被领导,在这种关系中,每个人都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如果老是挑剔对方,那永远交合不了,是否卦,志不同、道不合,就不是同志同心,就难在一起共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