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谁知三伏暑,小草有幽花,十首伏天诗词,祝幸伏美满,余夏久安!

谁知三伏暑,小草有幽花,十首伏天诗词,祝幸伏美满,余夏久安!

作者: 云端诗词 | 来源:发表于2024-07-15 19:16 被阅读0次

入伏,是指进入三伏天的意思。

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

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

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有两种说法,一为:暑气潜伏于地,一入伏,便意味着一年最热的时光到了,日如火炉,汗如雨下,叶卷,蝉倦,人懒,于是乎便有了“伏”的第二种释义,即:宜伏不宜动。

1、《九里松》

释道济〔宋代〕

九里松阴路,青泉映白沙。

谁知三伏暑,小草有幽花。

2、《三伏》

袁枚〔清代〕

炎帝代辞客,幽人得自如。

门无朱鬣马,家有白云车。

雨久荷花密,风高杨柳疏。

年年三伏日,添著几行书。

3、《伏日》

刘克庄〔宋代〕

屋山竹树带疏蝉,净扫风轩散发眠。

老子平生无长物,陶诗一卷枕屏边。

4、《初伏柳溪》

韩琦〔宋代〕

万柳笼溪借碧涟,涤烦高会喜僚贤。

人间酷暑病庚伏,世外清风有洞天。

一枕易醒西峤雨,满筵思醉北池莲。

棠阴讼阒边烽静,谁信榆关作地仙。

5、《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园避暑值雨》

文同〔宋代〕

南园避中伏,意适晚忘归。

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

兴余思秉烛,坐久欲添衣。

为爱东岩下,泉声通翠微。

6、《末伏》

刘攽〔宋代〕

火流渐近桑榆上,秋气新从阊阖来。

每岁长安犹暑热,内官相属赐冰回。

7、《三伏》

徐居正〔明代〕

一碗香茶小点冰,啜来端可洗烦蒸。

闲凭竹枕眠初稳,客至敲门百不应。

8、《伏日》

文徵明〔明代〕

九衢三伏涨黄尘,病发萧萧挂葛巾。

正好关门消永日,可堪曳履见时人。

惊风梧叶常疑雨,窥户薇花不是春。

睡起北窗修茗供,月团香细石泉新。

9、《伏枕》

谢榛〔明代〕

伏枕无穷事,虚堂秋夜深。

松低半窗月,山静数家砧。

老鹤同幽意,寒蒐伴苦吟。

百年儿女计,谁识向平心。

10、《谒金门·伏日》

徐籀〔清代〕

六月伏。乍雨晚凉新浴。

竹几牙编声簌簌。细君归遗肉。

似水流光相促。似火流萤相扑。

小帐烟轻人似玉。风鸣帘外竹。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知三伏暑,小草有幽花,十首伏天诗词,祝幸伏美满,余夏久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bh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