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是指进入三伏天的意思。
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
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
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有两种说法,一为:暑气潜伏于地,一入伏,便意味着一年最热的时光到了,日如火炉,汗如雨下,叶卷,蝉倦,人懒,于是乎便有了“伏”的第二种释义,即:宜伏不宜动。
1、《九里松》
释道济〔宋代〕
九里松阴路,青泉映白沙。
谁知三伏暑,小草有幽花。
2、《三伏》
袁枚〔清代〕
炎帝代辞客,幽人得自如。
门无朱鬣马,家有白云车。
雨久荷花密,风高杨柳疏。
年年三伏日,添著几行书。
3、《伏日》
刘克庄〔宋代〕
屋山竹树带疏蝉,净扫风轩散发眠。
老子平生无长物,陶诗一卷枕屏边。
4、《初伏柳溪》
韩琦〔宋代〕
万柳笼溪借碧涟,涤烦高会喜僚贤。
人间酷暑病庚伏,世外清风有洞天。
一枕易醒西峤雨,满筵思醉北池莲。
棠阴讼阒边烽静,谁信榆关作地仙。
5、《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园避暑值雨》
文同〔宋代〕
南园避中伏,意适晚忘归。
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
兴余思秉烛,坐久欲添衣。
为爱东岩下,泉声通翠微。
6、《末伏》
刘攽〔宋代〕
火流渐近桑榆上,秋气新从阊阖来。
每岁长安犹暑热,内官相属赐冰回。
7、《三伏》
徐居正〔明代〕
一碗香茶小点冰,啜来端可洗烦蒸。
闲凭竹枕眠初稳,客至敲门百不应。
8、《伏日》
文徵明〔明代〕
九衢三伏涨黄尘,病发萧萧挂葛巾。
正好关门消永日,可堪曳履见时人。
惊风梧叶常疑雨,窥户薇花不是春。
睡起北窗修茗供,月团香细石泉新。
9、《伏枕》
谢榛〔明代〕
伏枕无穷事,虚堂秋夜深。
松低半窗月,山静数家砧。
老鹤同幽意,寒蒐伴苦吟。
百年儿女计,谁识向平心。
10、《谒金门·伏日》
徐籀〔清代〕
六月伏。乍雨晚凉新浴。
竹几牙编声簌簌。细君归遗肉。
似水流光相促。似火流萤相扑。
小帐烟轻人似玉。风鸣帘外竹。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