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世界辩论小小的微笑
娱乐时代的当头一棒-《娱乐至死》

娱乐时代的当头一棒-《娱乐至死》

作者: MYDS微笑 | 来源:发表于2018-10-15 18:10 被阅读106次
娱乐时代的当头一棒-《娱乐至死》

娱乐时代的当头一棒-《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及批评家,认为强势的“媒介”正在以一种暗示力量重新定义现实世界,在此他提出了“媒介即隐喻”的理论。

波兹曼出版过二十多部著作,《娱乐至死》是其代表作之一。

“娱乐时代”已经来临,电视的出现改变了公众话语的手段。“政治”包括“教育”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人类对此却不采取任何措施,毫无疑问,我们已经悄无声息的成为了娱乐的附庸品。

本书例举了乔治·奥威尔和赫胥黎的详细观点,奥威尔曾预言:“人类将会遭受外来压迫,失去自由”,后者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示:“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娱乐至死》想告诉大家,赫胥黎的预言可能成为现实……正如他所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恶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阅读此书,你将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其中是否暗含了“娱乐性”?对于我们生活的世界,让《娱乐至死》陪你一起思量。

娱乐时代的当头一棒-《娱乐至死》

人们常常用“媒介”定义自己的社会、生活以及家庭,久而久之就成为所有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隐喻”在此充当了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二者关系便由此展开……

眼观时代,“媒介”曾发生多样的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行为也被赋予了变迁意义。

“印刷品”时期,事物的变现形式无非只有一种,人们通过书籍或者报刊了解时事热点,类似于此的传播方式包涵了人们的思考,产生的传播性也会对人们的认知造成重大影响。

在“印刷品时代”,白纸黑字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客观的,正确的,而口述则没有取信于人的能力。印刷制品在知识网中扮演了媒介的首当角色,真正做到传播真理,破除封建迷信。同时,伴随着人们获取的知识,资本主义社会民族感也会诞生。

波兹曼说:“美国依赖铅字”。在印刷时代的基础上,铅字延伸出来阅读,但由于娱乐时代的步步紧逼,阅读不再是贵族化的活动,创建美国的人群也变得极富修养。

首先,我想说明“娱乐时代”究竟是如何产生。在此之前,文字伴随着语言起到了表意的作用,文字的严肃性以及给予人们理解信息的能力,促使了“阐释年代”的出现。

“阐释”一旦出现,工业化便会不断的发展,“图像”逐渐进入了多数人的视野,美学和心理学在图像的基础上,会使人们丧失思考的能力。

一切都是一目了然的,图像解除了人们最初的思想和思考性,“娱乐业”也因此产生。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阐释年代”可能会逐渐消逝……

“娱乐制品”的出现,证明了“交通”和“通讯”可以彼此脱离,就像是人们在认知的同时可以完全略过思考的过程。要知道,文字在此之前是需要人理解的,它的切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会产生极大价值的信息。

随着工业化的不停发展,人对于娱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报”及“电视”也产生了。它们的出现,极度符合时代的愿望,因此它本身就携带娱乐性,波兹曼对此说:“它产生的不相关的无价值信息,对于人们没有指导价值”。

事物都在试着脱离“阐释时代”,电视先一步做到,并且是成功的做到。人们在观看时无需思考,只为了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新时期里的一切都在按照电视的要求去塑造自己,娱乐的时代因为人的“热衷”而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伴随着电视的收视率,“新闻”也在慢慢改变,并且饱含娱乐。它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娱乐时代”的附和,“新闻”传播的不再是之前阐释的信息,但是人们总会有大量获得信息的错觉。

事实上,由于娱乐的蒙蔽,他们已经失去了判别何为有效信息的能力,而电视在此只作为一个娱乐性的载体,并不能承担责任。

“媒介转换”,使得人们丧失了思考的环节,他们得到的认知没有任何优美的复制,只是转化为了另一种东西。

在美国,“政治”拥有最多的观众。人们可以在电视机前伸手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领导人。领导们要做的,是在电视机里呈现的画面更标志,做到让人们看到一眼就永远无法忘记。

同时,“宗教”和“教育”疯狂赶追娱乐的步伐,在电视面前,无需思考,无需记忆,两者中的信息也无法汇集为一个充满智慧的整体,人们最初想要获得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东西,早已遗失。

可以轻松的说明,“教育”并不是让人愉快的过程。

时代的变化,使得教育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高,“视图”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活动。

如前文所说,“电视”本身携带着娱乐性,它不会管任何得失,或者说,它压根没有指望教育的结果会很好。

娱乐时代的当头一棒-《娱乐至死》

讲到这儿,本书将近尾声。《娱乐至死》的末篇,以“赫胥黎的警告”为主题:“放弃电视是不可能的,试图通过电视的途径让人们认识看电视是不对的,更是一种讽刺”。

我们都相信,只有深刻而持久地意识到信息的结构和效应,消除对媒体的神秘感,人才有可能对电视或电脑或任何其他媒介获得某种程度的控制。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娱乐至死”!

娱乐时代的当头一棒-《娱乐至死》

相关文章

  • 娱乐时代的当头一棒-《娱乐至死》

    娱乐时代的当头一棒-《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及批评家,认为强势的“媒介”正在以一种暗示力量...

  • 娱乐至死,娱乐的时代

    萧伯纳第一次看见百老汇和四十二大街上夜间闪烁的霓虹灯时说,如果你不识字,这些灯光无疑是美丽的。 娱乐是电视...

  • 是什么让你放下手机开始读书【原创】

    当下是一个什么时代? 娱乐至死的癫狂时代。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手机是获得娱乐快感最便捷,最容易的工具。 每个人...

  • 警惕娱乐至死 守护人性良知

    【圣心塾琐言】 娱乐至死是新媒体时代催生的恶习。 娱乐至死是内心野性的无底线宣泄。 娱乐至死是对人性良知的渐进性窒...

  • 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这本书是以电视时代的美国为背景,讲述印刷时代造就了理性思辨的人,电视时代则造就了娱乐至死的人。 现在我...

  • 娱乐至死的时代

    以前有本书叫做《娱乐至死》,英文叫做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今天在中国生活的我们离...

  • 娱乐至死的时代

    这个时代不允许人们进行深层次的言语交流,不允许人们在朋友圈发表文绉绉的心灵感想,不允许人们发表学术性词组。 一个娱...

  • 娱乐至死的时代

    《美丽新世界》中,曾描绘了一个“美丽”到癫狂的世界,那里没有痛苦、没有嫉妒、没有烦恼,人类的一切负面情绪都不复存在...

  • 娱乐至死的时代

    今年的3月17日,我在微博上发了下图中这样一段文字: 我当时为什么会蹦出这样一段话呢? 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四个月“长...

  • 读书笔记

    打卡日期:12.20 阅读书籍:娱乐至死 读书笔记:第六章 今天读的内容是《娱乐至死》的第六章《娱乐业时代》。 有...

网友评论

  • AB774卢卢:是啊没有思想的人和时代,不是还向进步,而是迈向胡乱与毁灭。用一句成语说,即,乐极生悲。
    MYDS微笑:@AB774卢卢 是啊。娱乐至死即乐极生悲啊

本文标题:娱乐时代的当头一棒-《娱乐至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cq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