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明的处世哲学

作者: 张巨哲私域变现商学院创始人 | 来源:发表于2021-12-26 23:02 被阅读0次

《道德经》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意思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很多人的愚昧源于认知低,而认知低下在于自身获取知识、开拓眼界、开放胸怀、发现规律能力的匮乏,这样的人很容易受外界事物表面现象的迷惑,导致自己目光短浅、情绪不稳、意志薄弱等问题,使他人察觉这样的人很愚昧。

《学经》说:

七声令人失聪,五色令人去明,七情令人生执,五味令人生贪,名利令人生妄。

愚昧的人是自己的眼睛、心性被假象所蒙蔽,并不是先天智商不足。

所以,愚昧的人也并不一定会永远愚昧下去,只要积极改正,是可以变聪明,甚至拥有大智慧。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虚妄之心变重,变得越来越偏激、执着,也会显得愚昧。

所以,神秀说: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常去擦去心灵上的尘埃,使自己保持明心见性。

具体怎么做呢?

智者不居难得之货,以断其妄,圣人不迷声色之形,以知其本,贤者不恋五味之实,以消其害,达人不纵七情之欲,以明其心。

“不居难得之货”、“不迷声色之形”、“不恋五味之实”、“不纵七情之欲”,就可以去除愚昧,看透事物本质。

有人会问,难道我什么都不存留,什么都不听、不信,内心没有欲望才可以吗?

并不是,任何极端的做法最终都会形成相反的效果,因为“物极必反”!

古人云:

天地之间,阴阳相化,气灵相感,动静有常,因清而得浊,静极而生动,过犹不及,自得守中。

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个方面,正如《易经》所说:

一体为二相,二相为阴阳。

阴阳本就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他们并不是二元对立水火不容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且任何一方不会灭绝。

如果一个人为了不让自己愚昧,过分的不迷声色、不恋五味、不纵七情,那么,表面看上去他明心见性、能看透一切,实则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依然陷入了虚妄、偏执的境地。

所以,《道德经》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其以为和。

万物负担着阴,环抱着阳,阴阳相互中和,形成和谐的状态。

这个状态就是“守中”。

“守中”才是真正要达到的状态。

什么是守中呢?

知源而有支,守内而攻外,识浊而持清,行躁而心静,实言而行践,此谓之守。

知道事物的本源,但不拘泥于本源,而且能识别和接受其发生改变和变化;守住自身本质和初衷的同时,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外攻内守;能够在混浊环境中保持自身的清明,你的行为可以是急切的,但你的内心却应是平静的;说到的话要做到,这就是“守”。

不远名利是有笃静,不弃七情而得明心,不去五味而无所贪,不离声色自居清静,此谓之中。

不用远离名利却依然可以实心静意地做事;能不因为要笃静,而过分地远离一切名利;不用舍弃七情,仍然可以明心见性;不用远离五味,也能不再有贪欲;不用远离声色迷惑,却同样可以自得清净,这便是“中”。

比如,一个人觉得控制不住自己刷手机而白白浪费时间,所以就摔了手机,这无疑是偏激的行为方式。

严格来说,为了不看短视频,直接删除掉所有短视频软件,这也是偏激的行为,因为处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短视频会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你不可能完全脱离它,它至少是一种有用的工具。

那么,“守中”的关键是什么呢?

守中之道,在于损益,言出则行践,易于守中,无有障碍。

守中的关键在于损益,已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其实,守中里面所有的内容,都是在讲阴阳平衡,只有平衡才能有利于自身发展。

人们常说一句话:

判断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就看他脑子里是否能同时容纳下两种不同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有两种不同的思想,且无碍于处世行事,这里面说的就是平衡,因为可以看到事物阴阳两个方面的影响,而这也是事物比较客观真实的状态。

具体如何做到呢?

“言出则行践”,也就是言行如一。

长期言行如一会形成一种巨大的能量。

《道德经》说:

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反复长期按照规律做事就是重积德,重积德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如能克服各种困难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

《舌尖上的中国》说: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同样,最高明的处世哲学的方法也很简单,正所谓大道至简。

所以,言行如一是“守中”之道最简单且有效的方式,也是最高明的处世哲学。

image.png

相关文章

  • 最高明的处世哲学

    《道德经》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意思是:缤纷的色...

  • 苏格拉底的哲学

    有个故事讲苏格拉底,诠释了他高明而豁达的处世哲学。 故事是这样的。一日,苏格拉底外出讲学,路上走到一座桥,这座桥不...

  • 道家最高明的处世哲学:在材与不材之间

    文/睛明晓梦 在大众的认知中,道家思想是出世的哲学,是隐藏和避世的,不像儒家思想那样具备入世的价值,但无疑这种认知...

  • 不读不知道,原来这么重要。

    书籍:刘墉《说话的魅力》 刘墉说:“高明的说话技巧,何尝不是高明的写作技巧。” 好的文章,本来就是最佳的陈述,使最...

  • 道在平常日用间。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绝对是平常的,是高明的东西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最高明的。做人也是这...

  • 2020-01-13

    今天继续《禅宗故事》,最高明的人,也最平凡,平凡到极点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老子也说过:“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极点时...

  • 服装搭配——色:明度配色之低明度配色

    明度配色: 高明+高明(浅色+浅色) 高明+中明(浅色+不深不浅) 高明+低明(浅色+深色) 中明+中明(不深不浅...

  • 服装搭配——色:明度配色之高明度配色

    明度配色: 高明+高明(浅色+浅色) 高明+中明(浅色+不深不浅) 高明+低明(浅色+深色) 中明+中明(不深不浅...

  • 读《论语》学成语——余姚小曹娥镇初中

    处世哲学,价值观念,文化内涵

  • ”不争第一,只做好自己“是一种高明的处世哲学

    今天听这本书感觉很应景儿,原因是我刚好错过了一班公交车,再等下一班车一般都要半小时,索性自己就走着回去了。 这一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高明的处世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ee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