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汽车的发动机故障灯亮了。但是在驾驶过程中,又感觉不到什么异常。
心想,先开几天,到周末去修。到了周末,又觉得开了一周也没什么事情,不如等发了工资再说。
可是,每天都在担心,车子会不会突然在路上抛锚,会不会突然撞向其他汽车。
连续两周,侥幸心理与对未知危险的恐惧心理不断在打架。原本可以轻松愉快的上下班时间,变得紧张、焦虑。
有人说,赶紧去修理厂看看不就行了?!可我偏偏又是一个既怕麻烦(要找修理厂,有可能几天不能开车),又怕花钱的人。过着能拖就拖的生活。
这就是“精神熵”。
心理的不平静、扭曲、烦躁,是对来自外界的信息“故障灯亮”的无序处理。这种无序会大会小,总之对自己的精神状态造成困扰。
如果多个“不利”信息不断输入,这种精神熵将会被不断夸大,甚至超出人的承受范围,进而采取极端的结束方式。
最优体验,来自对可控信息的持续不断的优化控制,也来自对“未知”信息的可控化处理,并不断强化。
老周看到“故障灯”亮,会条件反射地上百度问度娘。有几种可能性导致灯亮,有多少种解决办法,是否可以自己动手解决,是否通过网上购买添加剂解决。一通操作后,故障灯竟然灭了。老周还不算完,他把修车经验整理后,发布给网友。同时,还在不断找优化自己车子驾驶的各种方式。同事车子出了什么事情,老周也不放过。
老周在这件事上会得到一种最优体验。也就是心流。
面对外部输入的信息,无论“有利”或是“不利”,他已经有一种集中精力的应对方式,“精神熵”值降到了最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