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朗读者》的迷妹有一段时间了,由于我泪点低,每次看都会有泣不成声、呜咽不止、跟身边人求拥抱、求安慰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所以家里人并没有太支持我我追《朗读者》,有一期,恰逢我身体不适ing,我先生实在看不了我带病投入的样子,我猜想也许是受不了待会又找他各种抽泣求安慰的不良后果,于是给我换了《王牌对王牌》,但我还是在恰当的时机又换了回来继续“受虐”,宁可看《朗读者》哭,也不《王牌对王牌》笑,哈哈~
我之所以愿意被那些故事感动到心酸也如此锲而不舍、心心念念,是因为这个节目真的打动我,它所要引导的主流,它所营造的气氛,它的整个气场,都我内心深处的渴望那么贴合,让我欣欣然为它在心里腾出了一个位子,愿意让它陪着我,沉浸在触及灵魂的那些文字里,倾听完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生命的那些故事里,我感觉心灵受到了洗礼,我也在这里感悟生命的意义和真谛……
最近一期《朗读者》的主题是分别,清明时节:“分别”是一个很应景的主题词,但这期最打动我的是董卿在采访作家曹文轩的时候提到----庄重,为什么独独对这个词形成了一个敬仰式的重视呢?董卿说第一期就想邀请作家曹文轩来做嘉宾,因为看了他给德国小说《朗读者》这本书提的序,摘要如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应当对此有所把持。倘若不是,而是一味的玩闹,一味的逗乐,甚至公然拿庄重开涮,我以为这样的文学格局是值得怀疑的。
当下中国大概是这个世界上一个超级的享乐主义大国,同时又是一个怀疑主义的大国。流气在我们周遭的每一寸空气中飘散着。一次朋友的聚会,一个会议的召开,我们已经很难再有进入庄重氛围的机遇。甚至是一个本就应当庄重的场合,也已无法庄重。嬉笑声荡彻在无边的空气中。到处是低级趣味的笑话,到处是赤裸裸的段子,人与人的见面无非就是玩笑与没完没了的调侃,说话没正经已经成为风尚。我们在流动不止的世俗生活中,已经很少再有庄重的体验。
曹文轩一个致力于引领国民走向雅致,走向风度,走向修养与智慧的人。我不了解他,但因为这番话,我一定要写一写他。
我急急的将《草房子》又重温了一遍,我忘记了几年前第一次读《草房子》的感悟和心情,但这次读,着实让我从精微之处,看到了大义,文字着笔于平淡辽阔的乡间,描述了单纯的孩子,成长的烦恼,错综的情感,起落的人生,但作者并没有急于去表达什么主题,他笔下的每个人物和故事给我们留下的,有迎难而上迎刃而解的释怀,更多的是迷惘、困惑、长叹,还有长长的一眼望不到头的未知,也许就是因此,反而更引人深思……
我们从官方评价,来了解这本书的格局:
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既是孩子喜爱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接下来,我来更具体的分享这本书里最触动我的人物和故事:
通篇你都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个叫油麻地的小村庄与世无争的宁静,也能恰到好处的感受到乡间该有的不疾不徐和熙熙攘攘,随着文字铺展开来,镜头慢慢拉近~我们看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与烦恼,哪怕单纯的孩子也不例外。
秃鹤:一个秃顶的少年,因此被小伙伴喊做秃鹤,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缺陷从最初的毫不介意到自尊心成熟后的介怀,他试着一次次迎合和讨好,试过自我催眠式的屏蔽,但结果是大家仍然态度鲜明地把他孤立和划分出来,当他的自尊被一次次忽视与践踏,秃鹤以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的轻慢与侮辱,而且用自己毫无保留的努力和付出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许,这种对自我缺陷的释然,很值得我们为他鼓掌,人无论是以什么方式存在,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只要我们用心燃烧,用心绽放,就一定可以照亮自我照亮世界。
秦大奶奶:一生无后,和秦大用几十年的心血劳作换下了油麻地最好的这片土地,秦大劳累过度撒手人寰,留下了秦大奶奶独守这片土地,世事难料,土地收归国有后,政府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油麻地小学,虽然给她建起的房子,另辟了土地安置她,但秦大奶奶离不开这片土地,坚决不搬,几个大汉把她抬走,她就走回来,硬生生的卧在艾地里一宿,一身的寒霜。
看到这里,眼泪扑愣愣的就掉下来,一个人如果一生的心血和感情都寄托在一件事情上,那么任谁要剥夺她做这件事情的权利都是在要她的命,撇开对错道义不论,这种冲突和对抗的发生,简直是必然的。在油麻地小学最不希望秦大奶奶留下的时候,秦大奶奶坚决不走,而且竭尽所能的给小学添麻烦。
好在事情有转折,秦大奶奶英勇的救了一个落水小女孩,赢得了大家的尊敬与爱戴,这打开了秦大奶奶的心,也打开了秦大奶奶闭塞的生活,她的世界不再是一块土地一个人,她的生活因为油麻地小学和孩子们的参与变得丰富起来,她开始付出爱,也源源不断的得到爱的回馈,在油麻地小学和孩子们最不希望秦大奶奶离开的时候,秦大奶奶主动地义无反顾的离开了油麻地小学,就像当年谁也无法让她离开这里一样,现在谁也无法再让她留下来。
秦大奶奶的长逝还是因为落水,仅仅是为油麻地小学的一只南瓜沉入水中秦大奶奶眼见着瓜要落蒂了,她想将那只南瓜拉出水面,让它躺到坡上。她顺坡滑了下去落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我们说不好秦大奶奶最后这几年是否过的要比前些年都幸福,但是秦大奶奶走的时候很安详,全村的人都为她送行,秦大奶奶送葬的队伍之壮观,是油麻地有史以来所没有的,大概也是油麻地以后的历史里不可能有的。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与孩子们,一个挨一个地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田野上迤逦了一里多地……
杜小康父子:杜家曾经因为开商店,几代人都是油麻地的首富,杜小康也因此从小过得比其他小伙伴优越,但物质上的优越没有让他骄纵跋扈,反而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孩子,但是天有不测风雨,一次进货途中翻船的意外,让杜家一落千丈,不光开不了商店,欠了很多外债,杜小康的父亲还一病不起,无奈杜小康辍学带着父亲四处求医治病。
杜小康是一个很有出息的孩子,这不仅表现在他是成绩优异的孩子,他还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孩子,他很懂得别人需要什么,很善于运用自己的资源满足别人的诉求,让我刮目相看的恰恰是落难后的杜小康,他颓废过,自暴自弃过,但是时间很短,他很快将自己拉回了一个正向的轨道:他要学习。
尽管父亲二次创业养鸭,拉着很想上学的杜小康背井离乡吃了很多苦,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但是杜小康在这次磨难中,成长为了一个真正能扛得起生活的男子汉。天空、芦荡、大水、狂风、暴雨、鸭子、孤独、忧伤、生病、寒冷、饥饿……这一切,既困扰、磨难着杜小康,但也在教养、启示着杜小康。一贫如洗的绝望反倒让杜小康放下了很多无谓的面子和顾忌,他在学校门口摆摊卖起了杂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连油麻地小学的校长也若有所思的说:将来油麻地最有出息的人可能就是杜小康了。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深远的影响,其实《草房子》也在向我们揭示:也许我们一生都走不出我们的童年……
�����v�
网友评论